【看中國2015年09月13日訊】過往,人們一般比較關心CPI、PPI的數據發布。眾所周知,CPI和PPI都是舶來品。CPI的英文原意是Consumer Price Index,簡稱CPI,中文是「消費者物價指數」或「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指一定時段內反映與居民生活有關的產品及服務價格的平均物價變化指標,以百分比為表達形式。比如,在過去12個月裡,消費者物價指數上升2.1%,那就表示,生活成本比12個月前平均上升了2.1%。也就是說,一年前收到的一張100元紙幣,今日只可以買到價值97.70元的商品或是服務。因此,CPI是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之一,一般定義超過3%為通貨膨脹,超過5%就是比較嚴重的通貨膨脹。PPI的英文原意是Producer Price Index,簡稱PPI,中文是「生產者價格指數」或「工業品出廠價格指數」,也是指一段時間內衡量製造商生產產品的出廠價平均變動水平的量化指標。PPI是用來衡量生產者在生產過程中,所需採購品的物價狀況,因而這項指數包括了原料,半成品和最終產品等(美國約採用3000種東西)三個生產階段的物價資訊。將食物及能源項目去除後的,稱為「核心PPI」(Core PPI)指數,可以藉此正確判斷物價的真正走勢(因為食物及能源價格一向受到季節及供需的影響而波動劇烈)。一般而言,PPI上升,就是企業的生產價格指數上升,就是說企業的生產成本和出廠價格都在上升。如果PPI比預期數值高時,表明有通貨膨脹的風險。PPI的上漲,一方面可以看出企業成本壓力過重,利潤空間被壓縮,未來面臨深層次結構性調整的需求越來越強烈;另一方面,上游的價格壓力將逐步傳導至下遊客戶的消費終端,未來CPI上行的壓力就會逐漸顯現出來。如果PPI比預期數值低時,則表明有通貨緊縮的風險。
2015年8月中國大陸的CPI、PPI已經發布,基本上延續的是幾十個月不變的趨勢,什麼都不變……
第一,8月份CPI同比上漲2.0%,漲幅比上月擴大0.4個百分點,主要原因是食品價格同比漲幅有所擴大。食品價格同比上漲3.7%,漲幅比上月擴大1.0個百分點,非食品價格同比上漲1.1%,漲幅與上月相同,但家庭服務、菸草、學前教育、公共汽車票和理髮等價格漲幅仍然較高,漲幅分別為7.4%、6.8%、5.6%、5.3%和5.2%。
相反,8月份PPI繼續低迷,環比下降0.8%,降幅比上月擴大。同比下降5.9%,降幅比上月擴大0.5個百分點。CPI、PPI的裂口繼續擴大的趨勢沒有改變(下圖)。
第二,市場分析師們的期望不變。大部分分析師預計CPI的上行不改貨幣寬鬆的要求。之所以要求貨幣寬鬆,是因為PPI依舊低迷,工業企業依舊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似乎我們的企業除了利用價格要素逐利之外(只有產品的價格上漲才能盈利,價格不上漲就沒有盈利的能力),沒有其他的能力。可惜,過去幾十個月都是如此,也都是在寬鬆貨幣,但都沒改變這種現狀。
但是現今,更注意的其實應該是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和財政收支等。今天,不僅僅是中國,絕大多數新興國家和發達國家陷入的都是「QE綜合症」。雖然QE的效果是遞減的,但到最後是副作用大於正作用,經濟學家對此沒有絲毫的爭議。但是,全球傳統行業產能過剩的今天,對於絕大多數經濟體來說,除了QE之外並沒有其它有效的對策,依靠技術和管理創新的發展經濟模式需要人文基礎、教育基礎、價值觀的改變,注定只有極少數國家可以做到。
「金磚」曾經是一個美好的詞彙,但也都是依靠價格要素髮展經濟的經濟體,今天的巴西事實上是「金磚」國家的領頭人,通貨膨脹不斷上升,工業經濟不斷萎縮,這是一種典型的滯漲狀態,加息降息都無法改變正在運行的軌跡,巴西的今天實際上就是CPI、PPI裂口持續擴大的結局。
那麼巴西會帶領「金磚」國家前進嗎?有可能。南非、俄羅斯和巴西的情形基本一樣。印度和中國與巴西距離比較遠,避免陷入巴西困境的唯一辦法是控制貨幣貶值帶動的通貨膨脹進入預定軌道。不知道中國的管理層會不會考慮這一點,也就是CPI的上漲性質。
到本月,CPI明顯進入了上行軌跡,必須分析支撐上漲的原因。如果是因為需求上漲導致的上升,不足為據,因為需求上升之後,未來的供給就會上升,最終平抑價格。如果不是因為需求上升導致的上漲,而是因為供給萎縮(生產要素價格不斷上漲削弱了供給能力)和貨幣貶值預期導致的價格上漲,就是巴西的道路,這是一個巨大的陷阱。
但是,花費巨額外匯儲備去打壓離岸市場的人民幣匯率是無效的。有效的辦法是使經濟增長和財政收入擺脫對基礎貨幣增長的依賴性,這是一場戰役,不是離岸市場匯率可以解決的。
印尼等東南亞國家、土耳其和一眾東歐國家都走在滯漲的道路上,未來估計很多發達國家也會走上這條道路。所以,美聯儲希望在通脹處於低位的時候即給出強烈的加息預期,有專家認為就是為了避免美國經濟陷入未來的滯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