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暑沒有空調怎麼辦?請看古人避暑妙方!(圖)



中國古人在詩意中避暑。(網路圖片)

古代沒有冰箱、沒有空調、沒有電風扇,面對炎炎夏日,怎麼避暑乘涼,怎麼躲避這室外的高溫,怎麼才能在如此熱的夏季不中暑還要給自己降溫?請看中國古人消夏納涼的方法。

1、搖扇子納涼

據陸媒報導,古代的老百姓是靠扇子納涼,稱之為「搖風」,又叫「涼友」。經濟條件好的人家會買用絹帛製成的扇子,搖起來也輕鬆。如果是達官貴人,在酷暑可以享受「人工風扇」帶來的愜意。

搖扇是一種需要手指、腕和肩部關節、肌肉協調配合的上肢運動。盛夏時節,老年人經常搖扇納涼,正是鍛練上肢、關節、肌肉的好機會。老年人夏日搖扇多用左手,從而有效地預防和減少血管疾病的發生。

2、避暑冰塊

低碳環保古代沒有電冰箱,古人就用冰窖來貯存冰塊。據悉,這種奢華的避暑方式最早出現在周代,當時只有官府才有。

一般來說,官府在頭年冬天大量貯藏天然冰雪於冰窖中,第二年夏天到來時,便從冰窖中取出冰塊或者白雪,擺放在居室當中就成了「冰盤」,冰雪在融化時不斷散發涼氣,其製冷效果絲毫不遜色於今天的空調,而且不消耗能源,不污染環境。

到明清時期,這種用冰塊避暑的方式已經進入尋常百姓家。每到盛夏時,官民都會大量用冰,取一桶冰,鑿孔置於地,涼風滿屋。

3、避暑「涼屋」

唐朝的宮廷就建有夏天避暑的涼殿,在涼殿中央安裝機械傳動的製冷設備,採用冷水循環的原理,用扇輪轉搖,產生的風力將冷氣送入殿中。

後來發展到利用機械將冷水送向屋頂,任其沿屋檐直下,形成人造水帘,激起涼氣,以達到消暑目的。到了宋代,除了皇宮之內,高官顯貴們也紛紛建立起私家避暑「涼屋」,不但以風輪送冷水涼氣,而且還在蓄水池上和大廳四周擺設各種花卉,在享受清涼時,同時帶來精神上的愉悅。

4、避暑食品

清涼爽口早在南北朝時,民間就有自製「湯餅」避暑的習俗。至宋代,秋季養生小常識避暑食品更加品種繁多,例如瓜、李、荷葉、綠豆湯、鱔羹、銀苗菜、新蓮等,而其中以西瓜最受歡迎。綠豆湯,明清兩朝,伏日最盛行吃蓮子湯避暑。

5、涼茶

清朝北京地區還有人選擇蘇葉、藿葉、甘草等中草藥避暑,也是一大特點。而蘇州人過三伏天則喜歡喝涼茶、涼湯,吃涼粉等清熱爽口的食物。

6、心靜自涼

古人懂得「涼由心生」的道理,所以,很多文人雅士都追求一種超然脫俗的避暑氛圍,以達到「心靜自然涼」的境界。但古人「心靜自然涼」的修為,卻是我們現代大多數人難以達到的境界。

7、古代冰淇淋

北魏時奶製品就有很多,《齊民要術》載有各種各樣酥、酪做法。到唐朝,就做成「酥山」了,像一個巨大的奶油蛋糕,不過天冷才做,沒說到夏天加了冰再吃。

南宋杭州街頭還有很多暑湯冷飲:甘豆湯、豆兒水、香薷飲、椰子酒、漉梨漿、鹵梅水、姜蜜水、木瓜汁、沉香水、荔枝膏水,猜想應該會加點冰塊。

8、瓷枕

古人還發明瞭瓷枕,表面覆以青釉,冰涼通透,睡上去「半窗千里月,一枕五更風」。女詞人李清照名作《醉花陰》裡有一句「佳節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此處的玉枕就是青白釉瓷枕了。



責任編輯:雲天月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