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文化可以潛移默化地改變一個人,一個社會的。現如今,在大多數人都欠著睡眠債的社會裏,如果能夠通過「打盹」這件小事來讓人們有更好的工作狀態和生活狀態,也未嘗不可一試。
日本是世界知名旅遊目的地,遊客到日本旅行之後,給日本一個怎樣印象總結呢?據瞭解,在遊客們的眾多結論之中,有一條幾乎和「日本的街道很乾淨」有著同樣高頻的出場率,那就是日本人愛「打盹」。這樣一種特殊文化,不僅僅在日本被廣泛實踐,還流傳到了海外。英國一名學者就對日式打盹深有研究,而且想要將其引進「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的英國。
日本民眾
旅遊不僅是一種開心,更是一種觀察。在以列車為代表的各種公共場所,日本人似乎都能用來打盹。
乍一聽,日本人好像不再是我們印象中的「工作狂」,或者說已經轉變成「嗜睡狂」了。事實並不是這樣。正因為日本人有「百事工作先」的習性,他們平均的睡眠時間就相對來說較少。據2014年日本厚生勞動省所做的調查表明,工作日中保持6小時以上睡眠的日本人只有33.3%。也就是說,日本人不是「嗜睡」,而是因為不夠睡,才到處「打盹」的。
日式「打盹」有一個「令人膜拜」的地方----就是在公司辦公室裡也能堂而皇之地打盹。在中國,如果員工上班打盹,會被視為明目張膽地偷懶,甚至可以說是對上司赤裸裸的挑釁。但是,日本不一樣----其社會已然發展並形成了一種「打盹文化」。
所謂的「打盹文化」,簡單地來說,就是員工覺得有必要打個小盹的時候,不會被理解成偷懶,而是寬容地被解讀成工作太累了,需要休息一下恢復精力。同時,上司也不會介意,因為公司上下都達成了一個共識:與其低效率地一邊「釣魚」,一邊工作,還不如好好休息一會兒,打盹之後再精力充沛、事半功倍地認真工作。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甚至有一些公司在內部按性別分設了休息室,裡面備有毯子和枕頭,以供員工得到短暫而又舒適的休息。這才有了日本人見縫插針地打盹的現象:在辦公桌上,在列車上,在學校教室裡,甚至是在電視直播的國會會議上。有趣的是,在這種文化的影響下,還出現了一種讓人「哭笑不得」的現象:有的員工通過故意打盹,來強調自己工作十分辛苦,以博得上司的惻隱之心。
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也並非傳統上來說就對「打盹」有著寬容態度的國家。眾所周知,日本一直是一個工作壓力大,工作時間長而睡眠時間短的國家。越來越多的調查研究表明,這些因素都是工作質量下降的罪魁禍首,讓公司和社會承擔了巨大的直接或間接的損失,人們逐漸發現打盹幾乎是成本最小的改善方法,也就逐漸開始用包容的態度來對待「打盹」這件事了。
這樣一種特殊的文化,不僅僅在日本被廣泛實踐,還流傳到了海外。英國劍橋大學一名學者就對日式打盹深有研究,而且想要將其引進「睡眠問題」越來越嚴重的大英帝國。在這名學者介紹「打盹」的講座上,很多聽眾和一些睡眠專家都同意這是一個好的辦法,值得做出嘗試。
英國如果引進這種文化,恐怕會產生「橘生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困境,因為英國還未形成像日本社會中的那種對「打盹」寬容的文化。首先,在英國,人們傳統上是將睡眠當做一件比較私人的事情且應該在晚上進行,白天在公共場所打盹兒,是一件尷尬的事情。此外,西方一種流行的文化強調睡眠是留給弱者的,勤懇的人不會甘心將時間花在睡覺上。因此,「打盹」是一種不禮貌的行為,是一種弱者才需要的休息方式。退一步來說,如果在公共場合實在感覺到了打盹的必要,也會離開公共場合去悄悄地打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