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星島日報)
【看中國2015年06月23日訊】(看中國記者黎紫曦綜合報導)自今年2月起香港水貨客爭議日趨加劇持續發酵,當局為安撫民心,針對最嚴重的深圳實施「一週一行」政策。然而,日前卻出現「輪椅」水貨客走私新現象。知情者透露,其中乘坐輪椅前往香港的人中,多數是四肢健全人士。
被截率低過關快 水貨客再出新招
香港《星島日報》報導,近期假扮殘障人士走私水貨情況日益增多,每天約有百名乘坐電動輪椅人士前往香港上水取貨,並將大袋貨物掛在輪椅後背,再乘坐港鐵到達關口,經傷殘人士優先通道過關返回深圳交貨。報導特別指出,傷殘人士被海關人員截查的機率較小,不少水貨客跟風相彷。
有知情者透露,每天穿梭深圳、香港兩地走私水貨的「傷殘」人數中,大部分是四肢健全人士,僅有小部分是真正傷殘者。更有水貨客透露,部分假冒傷殘人士的同行,還在深圳花數百元購買假殘疾證,以便遇到截查時出示。
據悉,水貨客只需花費3千元人民幣就可購得大陸產電動輪椅,該輪椅負重150公斤,除可承載一名中等身材成年人外,還可以放上數10公斤「水貨」。平均一日過關「兩次」,數天就可以回本。
「路向四肢傷殘人士協會」主席李遠大擔憂,若輪椅水客走私情況不斷惡化,可能會影響市民對傷殘人士的形象,因此,對利用輪椅走私水貨客予以譴責。
水貨客雇印度男女搬貨入中國
事實上,中國水貨客對今年2月港府實施「一週一行」政策,就已經是上有政策,下有對策的態度。他們招募大批可以往返於香港與大陸兩地的印度男女瓦解「一週一行」的政策。
當時,中國水貨客大量僱用印度男女充當「佣兵」,往返兩地帶貨。每日約有20多名印度男女陸續入港聚集分貨,貨品包括奶粉、護膚品、波鞋等,之後再以3至4人一組,帶貨返回中國大陸。僅兼職帶貨者,月收入便可達到約1655元人民幣,因此,不少南亞民眾頗感興趣。
中國食安堪憂 缺乏相應法律監督機制
面對中國水貨客現象不斷惡化的趨勢,有評論指出,其實質應該從教育著手,喚醒民眾的善良本性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港媒報導,今年2月時任深圳市市委書記王榮曾公開承認,中國「水貨客」大量出現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中國大陸的食品安全出現問題。
近年中國的毒奶粉、變質肉、毒大米、假油、假鹽等食品醜聞接連不斷,2014年下半年,美國華盛頓智庫威爾遜中心研討會的與會專家公開表示,中國在過去10多年裡,雖然是世界上最大的糧食生產國之一,但也面臨著嚴重的食品安全困境。
「生活在中國的民眾對他們消費的食品不信任,尤其對嬰幼兒消費食品的質量和安全充滿擔憂。」全球戰略公司奧爾布萊特石橋集團(Albright Stonebridge Group)主管塞莉科(Amy Celico)曾表示,中國的食品安全問題,反映出的實質是中國法治的問題,缺乏相應法律法規的監督機制。
自由作家廖祖笙則認為,在中共的體制下,大陸毒食品氾濫不足為奇,任何採用解決毒食品的方法均是徒勞無功,不從根本上著手,反而會越整頓越糟。從教育著手,喚醒人民善良的本性,才是最根本的方法。
不過,中國作家周勍則認為,在中共的體制下,毒食品問題根本不可能徹底根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