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圖片來源:Unsplash)
一、千里馬
郁離子的馬,生了一匹駿馬。人們說:「這是一匹千里馬,必須將牠帶往皇宮的馬廄中撫養。」郁離子聽了相當開心,便依照他人的建議而行。
到了京城之後,天子派遣太僕檢驗,審核過後才能呈獻上來。太僕說:「這匹馬雖然品質優良,卻非冀地(河北)所產。」於是,千里馬便被安置在京都外的牧馬場所。
南宮子朝告訴郁離子說:「熹華之山是炎帝的帝都,那裡有一隻長有紺色羽毛的鵲鳥。雛鳥孵出來時,便與其他鳥類都不一樣。揣想全天下的鳥,惟有鳳凰的外型與之相符,於是講述鳳凰的才能,標記鳳凰嚴峻的志向,想要發出與鳳凰一樣的鳴叫聲以響徹天下。奭鳩看見了,告訴牠說:‘你知道木主與土偶嗎?上古的聖賢者是以木製的神位在服侍神,後世乃以泥塑的神像來侍奉。並非是先王的顧慮不比今人週全,而是他們奉神主要力求恭敬與誠心,不在於形貌相似,而如今一切都不同了(只求外型相似,不求心誠)。如今你又以古法違逆之。你不鳴則已,一旦鳴叫必會有乖張之罪發生。’最後,鵲鳥還是鳴叫了起來,牠的聲響,掠動了梧桐的樹枝,沖升於青雲中,激盪岩穴並震動了荒岩,松、杉、柏、楓無不鼓動莖枝,一同與之共鳴著。諸多聆聽的鳥獸,莫不因為牠的聲音而騷亂、喧鬧著。
驁鳥聽了,極為警戒,畏懼牠將會奪取自己的地位,便托遣鷚鳥到王母的使者面前說道:「這鵲鳥的聲音令人驚異,是不詳之兆。」王母便派遣﹝雲鳥﹞每天去驅逐鵲鳥,將牠趕進僻靜陰暗的天空裡。後來鵲鳥到達海濱之地,鳥羽皆已脫棄,鶝鶔(據說是一種長得似鵲而尾短的鳥,牠能銜住射向牠的箭,並反射回去)遇到牠後,則放箭射牠,鵲鳥被射中脖子差一點死亡。如今天下的人不接納、親近千里馬,您的千里馬不是被禁閉,就是落到鵲鳥那樣的下場,我已經知道了牠的結局。」(事據《郁離子》〈千里馬〉)
二、寓意
《郁離子》是明朝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劉基(劉伯溫)的作品,他於書中運用大量的寓言筆法來進行書寫。書中的「郁離子」,即是劉基的代稱。
劉基撰寫《郁離子》的期間,正好是他在官途上落寞不得志,辭官歸隱至家鄉後的另一段人生歷程。他將〈千里馬〉作為首篇之作,絕對有他獨特的用意。將反映了劉基治國安身、道德哲思等思想體系的《郁離子》,與其生命歷程來做結合,加以探論,即能明瞭,劉基透過〈千里馬〉一文中的太僕之言(馬則良矣,然非冀產也),闡明出深刻寓意:元代欲得人才,卻又以地域等觀念限制,令遭到排除的才能者無徑可發揮,僅能悲嘆空有天賦卻無處揮灑,徒留憾恨。
唐代韓愈於《馬說》中道:「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於奴隸人之手,駢死於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甭說千里馬需要伯樂的擢拔,就連普通的馬匹都需要根據其性質來培育,方能突顯其特性。
希冀形塑出關公與赤兔馬一同馳騁於沙場上,這般良駒配良將的美好圖像時,能否識得良駒、良將,不憑其他與才能無關的外加條件桎梏,將之篩汰,並加以提拔,就是首要關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