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6月12日訊】燕昭襄王(?─前279年),名職,燕王噲之子,太子平之弟。簡稱昭王或襄王。本在韓國作為人質。燕王噲死後,燕人立職為燕昭王。
燕國本來也是個大國。後來傳到燕王噲(音kuài)手裡,聽信了壞人的主意,於公元前314年,燕王噲將王位禪讓給相國子之。燕太子平與子之爭奪王位,致使燕國發生內亂。齊宣王則趁火打劫,藉口平定燕國內亂,出兵伐燕,僅用50天就攻下了燕都薊城(今北京市西南),殺死了燕王噲與子之,企圖滅亡燕國。這不僅引起燕國人民強烈的反抗,也招致中原各國的干涉。之後,齊國被迫從燕國撤兵。趙武陵王便把原在韓國作人質的燕公子職護送回國繼位,是為燕昭王。當時燕國局勢混亂,公子職在易王后的支持下,與太子平發生戰鬥,公子職不利。燕國的太后易王后是秦惠文王的女兒,燕昭王是易王后的兒子,易王后與燕昭王希望能夠得到秦國的支持。公元前311年,秦國與魏國組成聯軍進攻燕國太子平,殺之,立公子職,秦燕結盟。
高筑「黃金臺
新君繼位,國內一派淒涼景象:田地荒蕪,房屋倒坍,百姓在廢墟上啼飢號寒。昭王奮發圖強,決心復興燕國,他深知治理國家,最要緊的是多延攬眾多的人才,有了人才能百廢俱興。但如何覓求賢才,趙王苦苦尋思,食不甘味,寢不安席。
為此,昭王不恥下問,很誠懇的去向郭隗請教,說:「先生,咱們燕國現在勢單力薄`國破民窮,是無法向宿敵齊國復仇的。我很想找一大批有真才實學的能人,來幫助我革新政治,振興國家,而後洗刷我們的奇恥大辱,請先生教我,該從何處著手?」郭隗答道:「大凡能成帝業的君主,總是與可以做自己老師的人在一起;能行王道的君主,總是與得心應手的臣子在一起;而那些亡國之君,圍繞著他的勢必是一些庸庸碌碌的奴才。如果君主能放下架子,禮待那些德才兼備的士人,甘當他們的學生,那麼,非但他們會心悅誠服的出力效勞,還能吸引強十倍百倍的賢才前來投奔,這是自古以來治理國家、獲取人才的規律。大王您如能在招聘到賢才後屈身上們求教,大家看到您思賢若渴,那些有本領的人一定會像百川匯海似的源源而來。」郭隗接著講了一個故事:
古時有個國君,打算用千斤去求千里馬,但3年也沒買到一匹。一名內侍自薦為國君去購買。3個月以後,輾轉打聽到千里馬的消息,可惜剛一趕到,那匹馬已死了。內侍就用500金把死馬的骨頭買了回來。國君大怒,說:「我要得是活千里馬,誰讓你用500斤賣了個死馬頭?」內侍從容答道:「死馬頭還花了500金,何況活馬呢?天下知道這消息,就會把駿馬送上門來的。」果然,不到一年,千里馬就送來了3匹。
講完這個故事,郭隗說出了自己的打算:「大王您如果真想招賢納才,不妨就從我身上做起,讓天下人都看到,像我這樣不才的人尚且收到您如此的尊重,何況那些德才大大超過我的人呢?這樣國內外的賢才就會不遠千里向我國聚集了。」
於是,燕昭王按照郭隗的主意,蓋了一座金碧輝煌的宮殿。選擇了一個吉祥的日子,舉行隆重的儀式,恭恭敬敬地把郭隗請到新宮殿裡去住。趙王每天都要像學生請教老師那樣前去探望。昭王還在沂水之濱,修筑了一座高臺,用以招徠天下賢士。台上放置了幾千兩黃金,作為贈送給賢士的進見禮。這座高臺便是著名的「黃金臺」。
英才薈萃國勢漸盛
燕昭王愛賢敬賢的名聲不脛而走,風傳天下,各國才士爭先恐後的奔赴燕國。其中不乏名士:如武將劇辛從趙果來,謀士鄒衍從齊國來,屈庸從衛國來,樂毅從魏國來,……真是人才濟濟,鄒衍是陰陽五行家,當時已名聞天下。他在齊國時就受到尊重;周遊魏國時,魏惠王親自跑到郊外去迎接;到趙國時,平原君側著身子走路來迎接他,並用衣袖替他拂去座席上的灰塵,畢恭畢敬。燕昭王迎接鄒衍時,比魏趙更為恭謹。他親自用衣袖裹著掃把,退著身子邊走邊掃,在前面清潔道路。入坐時昭王主動坐在弟子坐上,敬請鄒衍以師長身份給自己授業。昭王特意為鄒衍修建了一座碣石宮,供其居住講學。後人因此便用「擁慧先驅」和「碣石宮」這兩個詞語來比喻用優厚待遇尊禮賢才。昭王的這些做法引起了很大的反響,投奔燕國的士人更為踴躍。昭王大開國門,不拘一格地廣為接納。不惟歡迎知名學者,而且把那些有志滅亡齊國的,熟悉齊國險阻要塞和君臣關係的善於用兵打仗的士人,盡數收留下來,並給與優厚的待遇,多方積蓄力量,以利興燕破齊。聚集於燕都輔助趙王振興燕國的眾多士人之中,最傑出的人物要數樂毅。樂毅是名將樂羊之後,才學出眾,深通兵法,曾被薦為趙國官吏,為了躲避趙國內亂,便到了魏國。他聽說燕昭王禮賢下士,隨生嚮往之心。正巧一次樂毅為魏出使燕國,昭王十分恭敬地客禮相待,樂意頗受感動,決意留在燕國,昭王隨即任其為亞卿,委以國政和兵權。
樂毅傾全力協助昭王改革內政、整頓軍隊。首先,針對燕國法度馳壞、官吏營私的嚴重局面,樂毅教昭王制定法律,嚴厲法制加強對官吏的審查和考核;其次,確定察能而授官的用人原則,摒棄「親親」,「貴貴」得擇人傳統,廓清子由當權時拉幫結黨、濫用親信的劣跡,使燕國的吏治日趨清明;再次,建議昭王對那些遵守國家法度的順民,包括身份低下的貧民和一部分奴隸,都以一定制度予以獎勵,以安定社會秩序。在軍事上,樂毅著重進行戰法和紀律訓練,僅快提高燕軍的戰鬥力。昭王還注意吊死問孤,去慰撫那些有喪葬之憂的人家;對那些有生育之喜得夫婦,昭王也派人去祝賀,給予關懷。昭王與庶民百姓同甘苦,共命運,爭取全國各階層對自己統治的擁護。
伐齊雪恥
昭王在樂毅等人的輔助下,兢兢業業地奮鬥了28載,不僅國家日漸殷富,積累了相當實力,而且培養了奮發圖強的民風。燕國上下同仇敵愾,舉兵伐齊的條件一天天趨於成熟。正當昭王勵精圖治,燕國國勢蒸蒸日上之時,燕國的世敵齊國已達到了強盛的頂點。然而,齊國國君對內不恤民力,橫加賦斂;對外不斷用兵,惹得諸侯不滿。忍辱多年的燕昭王認為報仇雪恥的時機已到,決意舉兵伐齊。
齊國畢竟是東方大國,單靠燕國的力量是無法與之抗衡的,樂毅提出了「與天下共圖之」的戰略,得到了昭王的贊同。昭王與樂毅、鄒衍仔細分析了形勢,清醒地認識到,當時齊、秦、趙三強都在千方百計擴張自己的勢力範圍。宋國的定陶是中原地區最繁榮的商業大都市,齊、秦、趙三國均想染指。一旦齊國滅掉宋國,就必然會加劇齊與秦、趙的矛盾,同時也會對韓、魏、楚諸國形成嚴重的威脅,引起這幾國的不安。昭王便定下誘齊滅宋、孤立齊國的方略。燕國表面上臣服於齊,使其對之放鬆戒備。其間兩次派蘇秦出使齊國,進行離間,唆使齊王輕率地決定西向攻秦,南向滅宋,昭王則趁此良機,遣使與魏、楚聯繫,並派樂毅赴趙,促使趙王勸說秦國伐齊。秦國本於齊國相約東、西稱王,共分天下;豈料齊景毀約攻秦、滅宋,勢力侵入中原地區。為了出這口惡氣,欣然應允發齊。這樣,就形成了各國從北、西、南三面對齊的包圍之勢。
周赧王三十一年(公元前284年),燕昭王任命樂毅為上將軍,統兵出征。此時,楚軍已駐軍於淮南,準備奪取齊國淮北之地;秦與趙、韓、魏也各派一名大將軍率軍向齊國進發。齊泯王開始並未料到燕國會聯合諸國攻齊,及至發覺燕軍已攻入齊國時,才倉促應戰。齊泯王盡起全國之兵,度過濟水,西進拒敵。齊軍因連年征戰,士氣低落,加之齊泯王對作戰不利的士兵以挖祖墳、斬首級等殘忍手段相威脅,更是齊兵寒心。聯軍發起進攻,齊軍一觸即潰,連連敗北。齊軍主力被殲後,齊泯王率殘部狼狽逃竄,退回國都臨淄。昭王聞訊十分高興,親至濟西戰場勞軍,後犒將士,封樂毅為昌國君。
樂毅厚賞秦、韓兩國軍隊後遣其歸國;然後命趙軍進攻河間,命魏軍轉向東南收取昔日宋國之地;自率燕軍直搗齊都。燕軍長驅直入,勢如破竹,一氣攻佔了臨淄。齊泯王被迫出逃,輾轉之莒(今山東莒縣)地固守,後被楚將淖齒所殺。
樂毅志在滅齊,在佔領臨淄後採取了一系列鞏固和擴大戰果的措施。為了安撫齊民,樂毅在報請昭王同意後,著力整飭軍紀,嚴禁燕軍擄掠百姓。針對齊泯王的暴戾,樂毅宣布寬減齊民的賦稅,廢除苛法,恢復齊威王時代的一些合理法令。在臨淄郊外隆重祭祀齊桓公和管仲,把100多個燕國的爵位賞賜給歸順的齊人,又在齊國分封了20多個享有燕國封邑的封君,籠絡了齊國的統治階級,基本穩定了對齊國的佔領,齊國上下都願歸順燕國。在軍事上,樂毅分兵5路繼續攻佔全國各地。於是,燕軍僅用了半年時間,就接連攻奪齊國70餘城,均闢為郡縣,僅剩下莒和即墨(今山東平度南)兩城未被攻下。
樂毅之所以能充分發揮其傑出的政治軍事才能,是與昭王對他的絕對信任、堅定支持分不開的。當樂毅在齊國攻城略地時,昭王不加絲毫干預,讓樂毅放手大干。當樂毅久克莒和即墨兩城不下,有人趁機進讒時。昭王一面痛斥其人,一面派使者對樂毅慰勉有加。昭王用賢不疑,換來的是部下的赤誠相報。
在伐齊戰爭取得決定勝利的同時,昭王派燕將秦開襲破東胡,迫使東胡從燕國東北部後退千餘裡,燕國領土向東北擴展到遼東一帶。燕還向南進軍,攻佔了中山國許多地方。昭王終使燕國躋身於列強之列,步入黃金時代。
燕昭王把握了復興燕國主要在於羅致人才這個關鍵因素,屈身禮士,用人不疑,終於使多年來孜孜以求的報仇雪恥願望得以實現,使燕國發展到鼎盛時期,他自己也躋身於戰國七雄重要國君的行列。
責任編輯:宇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