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首都奧斯陸。(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5年05月31日訊】德國人從經濟反彈中獲得的益處超過了美國人從經濟復甦中獲得的益處,得益於該國在教育和基礎設施上的更大投資。
在中國,由於污染和其他因素的影響,經濟快速增長只能緩慢轉變為整體經濟「福祉」,而在亞洲新的增長冠軍印度,進步甚至更為遲緩。
上述結論是美國波士頓諮詢公司(Boston Consulting Group,簡稱BCG)最新研究的其中一些關鍵成果。該公司試圖編製一項衡量經濟「福祉」的寬泛指標,超越政策制定者通常使用的國內生產總值(GDP)、通脹和失業率等指標。為此,BCG指數計入健康、教育和基礎設施以及GDP增長波動和不平等之類更為不尋常的指標。
該公司的《2015年可持續經濟發展評估報告》(2015Sustainable Economic Development Assessment)包括一些可以預測的結果。在148個經濟體的福祉排名中,高居榜首的是挪威。在前十大經濟福祉國家中,有5個是北歐國家,而新加坡是唯一的非歐洲國家。排名墊底的是最近幾年飽受戰火蹂躪的中非共和國。
但該報告也包含一些發人深省的觀察。
BCG報告的作者們寫道,美國排名第17位「主要是因為其收入平等方面的疲弱表現」。在10個衡量指標中,美國有8項落後於其他國家,尤其是在基礎設施方面。BCG表示,儘管人們長期認為美國充滿了機遇,但結果表明,美國將財富和增長轉化為整體福祉的能力低於平均水平。
與德國對比尤其耐人尋味。從2006年到2013年,兩國GDP平均增長率均為1.1%(按購買力平價衡量),但德國在將這種增長轉化為更全面的經濟福祉方面做得更好。
BCG表示,歐洲最大經濟體將增長轉化為福祉的能力相當於一個平均增長率達到6.2%的經濟體,而美國僅相當於增長率為0.5%的經濟體。
按購買力平價衡量,中國同期平均增速接近12%,在將迅猛經濟增長轉化為經濟福祉方面總體上做得不錯。
然而,中國在148個經濟體中僅排名第76位,這主要是因為它在4項單獨指標上遜於全球中值:經濟穩定性、收入平等度、治理和環境。在BCG評比的所有經濟體中,中國的環境得分最低。
按照BCG更為寬泛的經濟福祉指標,預計今年經濟增速將超過中國的印度,在148個國家中僅排名第110位,落後於瓜地馬拉、迦納和蓋亞那等國家。BCG報告的作者們指出,印度在健康、教育和基礎設施以及減少貧困指標上近年有所進步。然而,它在環境、經濟穩定性和就業等其他指標上進展仍遜於平均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