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倖存的豎匾石額「孝肅狀元」,四個大字乃是乾隆皇帝的手跡。(網路圖片)
現在的狀元祠是1986年重建的,其座西北向東南,為現代磚木構筑,建築風格效仿唐代時的原貌。 大門口除了一對石獅外,還有一對金漆盤龍柱。大門對聯為:首魁狀元光百越,青雲學士耀封州。(網路圖片)
「南方遠地產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萊。神鯉跳翻三尺浪,皇都驚震一聲雷。」這是嶺南才子莫宣卿十七歲中狀元後,唐宣宗親自所賜的詩。
莫宣卿,字仲節,號片玉,謚孝肅,生於唐文宗大和八年(公元834年)農曆八月十七日,約卒於唐懿宗咸通九年(公元868年),廣東封州(今封開縣)人。父親莫讓仁,博學能文,是「嶺南八大才子」之一。母親梁氏,生性賢淑。在其父的影響和熏陶之下,莫宣卿從小即習庭訓,聰敏好學,聞言即悟,過目成誦。不幸的是,莫宣卿幼年時生父病逝,母親梁氏因家境困難,改嫁開建縣(今封開縣南豐鎮)莫及芝,莫宣卿遂與母親隨繼父生活。由於莫及芝忠厚仁慈,家境也較富裕,莫宣卿得以入學堂讀書。莫及芝對莫宣卿鼓勵有加,要其排除世俗偏見,奮發讀書,莫宣卿也不負繼父之厚望,學業大有長進。
七歲時有一次,莫宣卿與群童在村前沙灘遊戲。受到無理欺侮,他憤然用竹枝在沙灘中寫下一首五言詩:「我本南山鳳,豈同凡鳥群。英俊天下有,誰能佐聖君。」此詩一出,鄉里、嶺南人爭相傳誦,稱為神童。
莫宣卿才思過人,十二歲考中秀才,名震鄉里。唐大中五年(公元851年)僅十七歲的莫宣卿力壓群芳,鰲頭獨佔,獲得廷試第一,欽點狀元,從而成為廣東歷史上科舉考試的第一個狀元,並是始隋唐以科舉取士以來年齡最小的狀元。唐宣宗李忱十分器重這個少年英俊的南方才子,不但為其賜宴,還在宴上親自賜詩祝賀:「南方遠地產奇才,突破天荒出草萊。神鯉跳翻三尺浪,皇都震一聲雷。青雲得路登科甲,黃榜標名負大魁。身著錦衣游帝裡,邦人齊唱狀元來。」
後來,莫宣卿留京入翰林,掌管秘書著作,起草機要詔誥。唐懿宗讚賞他的孝心,為成全其孝道,封他為浙江省臺州別駕(刺史副職)。正當回鄉迎母、赴任,不幸病卒故里。據考,享年三十四歲左右。
據《莫宣卿傳奇》資料記載和民間流傳,大中十一年起,嶺南連續三年失收,民眾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莫宣卿多次向宣宗面陳災情,請求聖上減租減稅,以解民困。此時,宣宗正被宦官與朝官之間的爭鬥攪得是非難分,加上年老體衰,故任何諫諍都聽不進。當莫宣卿知道宣宗想吃南方土特產後,便巧妙地將家鄉山上生長的薯茛(一種染料用的野生植物根塊,味苦不能吃)和大薯混煮給皇帝吃。皇帝分不清薯茛和大薯,將薯茛吃到嘴裡,苦不堪言。莫宣卿乘機啟奏,力陳嶺南貧窮,百姓就是靠吃這東西過日子,現在又不幸連年天災,數百萬老百姓掙紮在死亡線上。後皇帝准奏,嶺南免除徵糧三年。
莫宣卿一生著作頗豐,有《莫宣卿詩集》,已散失不少。現見於《全唐詩》、《粵詩搜逸》、《封川縣誌》、《開建縣誌》共有詩多首。唐封州刺史白鴻儒為其詩集作序,並高度評價其:「所撰詞賦詩歌,皆操筆立成。誦而詠之,如真金美玉。」歷代文人官仕詩歌詠嘆莫宣卿的超過了200餘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