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南美洲的一些部落以及加拿大北部的因紐特部落佩戴唇盤(lip-plate)已經有長達幾個世紀的歷史了。雖然女性佩戴唇盤的情況最常見,但是在一些部落,男人也有佩戴這種東西的習慣,有時甚至是上唇和下唇各戴一個唇盤。很多群體已經在20世紀放棄了這種習俗,但現在居住在衣索比亞西南部奧莫河谷的部族仍延續著這一習俗。
在奧莫國家公園的牛群和耕作者中間,穆爾斯人(Mursi)因佩戴餐碟大小的唇盤而最為出名,該部落的女性從十幾歲開始佩戴這種東西。穆爾斯人居住在距離衣索比亞首都亞的斯亞貝巴大約1840公里的奧莫河谷。據估計,現在該部落成員不超過1萬人。
作為由女孩向女人轉變的標誌,女孩從13歲開始通過佩戴唇盤來拉伸她們的下唇。剛開始時,她們會在下唇切開一道1厘米長的口子,然後插入一個木栓,這一過程非常痛苦。經過幾週,等到傷口癒合,木栓會換成更大的,通過不斷更換越來越大的木栓,她們的下唇會變得越來越長。當這個洞變得足夠大時,她們就會把直徑大約是4厘米的第一個粘土或者木盤放進去。
經過1年的時間,隨著下唇的長度不斷增加,她們會用更大的唇盤更換原來的。女人決定唇部被拉伸的程度,因為有些人的不適感會比其他人更強一些。最終她們佩戴的唇盤直徑大約在8厘米到20厘米以上。為了適應唇盤的存在,一些女性不得不拔掉下頜上的部分牙齒。
穆爾斯部落稱粘土盤為「dhebinya」,它們是由佩戴者自己製作的,上面有裝飾性圖案。唇盤的自然色是白色,人們會用不同的天然顏料把它們染成紅色,或者用草和燒過的植物將其染成黑色。穆爾斯部落的傳統是由男性製作古老的木質唇盤,這種唇盤一般是給未婚女孩佩戴的。
她們並非每時每刻都要佩戴唇盤,你在這裡會經常見到一些女性鬆弛的下唇會隨著身體的運動而有節奏的自由擺動。已婚女性在照顧丈夫用餐和參加婚禮或棍戰競賽等重要活動時,可能會佩戴唇盤。未婚女孩,尤其是那些佩戴較大唇盤的女孩,可能會在出入公共場合時一直佩戴這種東西,而那些不戴唇盤的人則會被認為很懶惰。
這些人為什麼要戴唇盤?有關這個問題的幾種說法已經傳播開來。一些人認為,唇盤的大小反映了迎娶每位女性的部落價格,另一些人則認為,採用這種切割的方法是為了阻止奴隸販子販賣人口。不過最具說服力和得到大多數穆爾斯人認同的一種觀點認為,唇盤象徵著「生育能力和女性氣質」。
不管它有多大,青少年時期開始佩戴唇盤說明一個年輕女性具有生育能力,並準備結婚。佩戴者結婚後,唇盤則時刻提醒她與自己的文化和丈夫密不可分的關係。如果丈夫去世,她就必須扔掉這個唇盤。這表明穆爾斯人幾乎把唇上的洞與他們生活裡的所有方面聯繫在一起,例如家畜的健康、水是否可以飲用以及子女的命運等等。
穆爾斯部落是非洲,甚至有可能是世界上仍在延續佩戴唇盤這一風俗的為數不多的幾個部落之一。很多遊客慕名來到這裡與當地婦女合影留念。這裡的女性會製作粘土盤出售,並向與其合影的人索要酬金,然後用得來的現金購買穀物、鹽、山羊皮(做裙子)和亞力酒(一種酒精飲品)。
在當今世界,穆爾斯部落似乎正處在進退兩難的境地。他們的唇盤,以及它們展示的文化認同和政治獨立,是他們的驕傲之源,但是他們也承認,這種早就被其他部落拋棄的古老傳統可能說明瞭他們的落後。現在有很多年輕女孩開始拒絕拉伸下唇,儘管只有令人討厭的「克威古部落」(Kwegu,附近一個貧窮部落的名字)才會這麼做。這些女孩可能會面臨在穆爾斯部落找不到丈夫的難題,然而她們似乎已經準備好脫離這種落後的陋習,迎接新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