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4月23日訊】中國的傳媒以至評論人,近日不斷在吹捧所謂「一帶一路」的泡沫,這個被稱為「絲綢之路經濟帶」及「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的所謂「戰略」,要解決中國剩餘產能,以至得到中國的資源云云。然而這個概念,卻純粹鏡花水月的亭臺樓閣,根本沒有新意,中國早就嘗試了多年,只是沒有成效而已。
上海與新加坡香港之爭
先說所謂「一路」──「二十一世紀海上絲綢之路」。好似海運是一種「新發現」似的。事實上自大航海時代以來,所有沿海的發達國家,都嘗試過海運發展。什麼以「上海自貿區」去和新加坡爭奪轉運港,一些理由如上海距離日本和韓國,近過新加坡云云,本身就是笑話──如果貨物可以直接到達終點,又何必經轉運?貨物原產地如是來自歐洲,要通過馬六甲海峽,又怎麼會運去上海?否則香港以至珠三角早就把新加坡趕出市場了。
新加坡及香港的優勢,除了自由貿易之外,更重要的是法律制度與資本的保護。西方國家和中國進行貿易,寧可選擇新加坡或香港交收,原因就是對中國制度的不信任。一日中國的政治上仍然是獨裁而橫蠻無理的「大國」,這情況都不會改變,何況所謂「自貿區」只會製造中國的關稅漏洞,最終要不全面取消關稅,要不只會變成殖民地時代的租界,其根本上絕不可行。
至於所謂「一帶」──「絲綢之路經濟帶」,則更加是荒誕之極的狂想了。自從大航海時代以來,古代絲綢之路就已經完全失去競爭力,早已荒廢。中亞各國如阿富汗、巴基斯坦,以至前蘇聯的中亞五國等,不但缺乏基建及具有經濟效益的商機,其先天商路的地理限制之大,根本不是用錢可以解決的。以塔吉克和中國的唯一邊境檢查站「卡拉蘇口岸」為例,關口位於帕米爾高原,當地海拔為四千三百六十八點六米,基本上人獸不至,當地更有輻射(鈾礦)及食水缺乏問題,除六次預約過關之外,每年冬季封關長達五個月,這樣的所謂「商路」,比起海運又怎會有競爭力呢?
拿多年的事情作重新包裝
俄國的確擁有橫越西伯利亞的鐵路,然而這條慢速鐵路的貨運也同樣不具有競爭力。俄國在制度上的封閉,以至國內基建的缺乏──例如連高速公路也極其罕見,對中國更有如防賊般,唯恐中國「收復」其遠東地區如海參崴,列車既不同軌,更不容中國對其制度以至建設「說三道四」。從遠東油管的問題已非常清楚,俄國只會引入日本和中國競爭,甚至更偏向日本的一方。
中亞以至西亞各國,有些仍是極權國家,其開發難度不會比開發北韓少。以中國吉林省爭取多年的圖們江出海權為例,經濟上一本萬利的事情,無論北韓或者俄羅斯方面,長期都消極回應,單是打通這距離只有七十公里的河道,中國都用了超過十年來爭取,說明這所謂「一帶一路」,即使不是「無法實行」,其本質只不過是把做了多年的事情,作重新包裝而已。
中國傳媒推銷這所謂「一帶一路」,一方面是為了擦領導人的鞋,另一方面則只希望透過「概念」推動投機,以挽留撤出中國的國際資本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