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清的開國史上,有八位赫赫有名的王爺,他們不僅是皇帝的嫡系子孫,而且都曾對清朝開基創業或統一全國立有大功,所以並非像其他封為王爵的皇子皇孫那樣,後代每繼承一次,爵位就要降一個等級,而是無論承襲多少代,爵位永遠不降,稱為「世襲罔替」,民間則俗稱為「鐵帽子王」,意思是他們的王冠永遠不會被換掉。可以說,這八大鐵帽子是絕對的牛人。
禮親王代善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二子,太宗皇太極異母兄長,清朝開國時期聲名顯赫的創業功臣。早年隨父征戰,功勛卓著,並一度被確定為汗位繼承人,從後金建國直至改國號為大清,都是國中地位僅次於皇帝的大貝勒,並為正紅旗旗主。1636年封為和碩禮親王。皇太極去世後,又擁戴福臨登基,揭露並殺掉了密謀的反對者,其中就有自己的兒子碩托和孫子阿達禮。順治五年(1648)去世。承襲爵位者曾改王號為巽親王、康親王,乾隆四十三年(1778)恢復禮親王號,世襲至清末。其後代襲爵有名的子孫,如嘉慶十年襲爵的禮親王昭璉是皇族中著名學者,著有《嘯亭雜錄》等傳世。禮親王府在大政殿東偏北,是距盛京皇宮最近的一座王府。這顯然與其在清太宗時期「皇兄大貝勒」的身份有直接關係。皇太極繼承皇位後,每逢新年等重要節日,為體現對兄長的尊重,都要率領群臣到代善府中登門拜賀。
睿親王多爾袞
努爾哈赤第十四子,為清初赫赫有名的「九王爺」。清太祖皇后烏拉納喇氏所生,是努爾哈赤幼子中最為出色者。幼年即為鑲黃旗貝勒(後改鑲白旗),自天聰元年(1627年)始,幾乎每一次戰役都隨軍出征。第二年在統領正白旗征討察哈爾的戰爭中,因臨陣驍勇及敖木輪大捷等彼賜子「墨爾根代青」(聰明戰將)稱號。崇德元年封和碩睿親王,因出身高貴且智勇雙全,功勛卓著,清太宗皇太極去世後,雖擁立6歲的福臨繼位,但身為攝政王的多爾袞幾乎獨攬朝中大權,順治元年(1644),以叔父攝政王身份率清軍入關,並做出定都北京的決定。同時,爭取了很多漢人投降,為新王朝奠定了基礎。第二年,他被尊為皇叔父攝政王。此後接管了原由皇太極控制的正藍旗。其弟多鐸死後,又控制了鑲白旗。順治七年(1650)病逝後,因罪削爵。
乾隆四十三年(1778),重新評價幾位開國元勛的功過時,多爾袞備受褒揚,爵位得到恢復,並謚號「忠」,命配享太廟並世襲罔替。多爾袞身後無子,以同母弟多鐸之後繼承爵位。睿親王府位於四平街路北,通天街路東。
豫親王多鐸
太祖第十五子,多爾袞同母弟。初為正黃(後改正白)旗貝勒,崇德元年(1636年)晉為豫親王,掌管禮部,並輔佐皇帝對明廷、朝鮮、蒙古進行過多次戰役。崇德元年(1636)封和碩豫親王。清入關後率大軍平定江南,居功至偉。順治六年(1649)病故後,受多爾袞案牽連降爵為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復豫親王爵號,由其子孫世襲至清末。他的王府舊時瀋陽俗稱「十王府」,據清末民初地圖標示及現存遺址,應在四平街之北偏西,隔通天街與睿王府相望。自清代末年至近年,其所在地稱「十王府胡同」。
鄭親王濟爾哈朗
清太祖同母弟舒爾哈齊第六子。濟爾哈朗12歲喪父後,由其伯父努爾哈赤養育,原封貝勒,與其兄二貝勒阿敏同掌鑲藍旗。崇德元年封為和碩鄭親王,並掌管刑部。皇太極去世後,他被推舉為輔政王,與多爾袞共同輔佐年幼的順治皇帝,順治十二年(1655)去世。他雖為努爾哈赤之侄,但卻是清開國時期的三朝元老,功勛卓著,因此王爵由子孫世襲。後曾一度改王號為「簡親王」。乾隆四十三年奉旨恢復鄭親王號,由其子孫世襲至清末。其王府位於天祐(小南)門內大街路西、懷遠(大西)門內大街路南。於民國年間為一德姓滿族人居住,俗稱「德家大院」。
肅親王豪格
太宗皇太極長子。早年便以軍功著名。初為鑲白(後改鑲黃、正藍)旗貝勒,崇德元年封和碩肅親王。皇太極去世後,在承繼王位的鬥爭中,與多爾袞結怨。順治初年,受到多爾袞排擠含冤入獄,順治五年(1648)死於獄中。乾隆四十三年恢復原有王號,由其子孫世襲至清末。他的王府位於懷遠(大西)門內大街與天祐(小南)門內大街交叉路口西北,與瀋陽故宮西紅牆南端隔路(鼓樓南大街)相望。
莊親王碩塞
皇太極第五子,天聰二年(1628)生,順治元年(1644)十月清遷都北京後,因他是皇帝之兄而封為多羅承澤郡王,順治八年(1651)晉和碩承澤親王。因碩塞生前立有很多戰功,其死後爵位由其子世襲,並改王號為和碩莊親王。到康熙年間,碩塞後代子嗣乏人,康熙帝命將自己第十六子允祿過繼到碩塞支系承襲王爵。此後直至清末的莊親王就變成允祿後人。清入關前建府時,碩塞年齡尚小(至皇太極去世時他僅16歲),並未封王爵,莊親王府原位於瀋陽故宮宮殿西牆外街東,約在後來的瀋陽故宮文溯閣處。但在允祿成為莊親王后,又在瀋陽重建了一座王府,位於撫近(大東)門內路北,民國以後雖然王府易主,但其所在地仍沿用莊王府胡同、莊王府後胡同的地名。
克勤郡王岳托
努爾哈赤之孫,禮親王代善長子。早年即因戰功封為鑲紅旗貝勒,老汗王努爾哈赤去世後,他力主擁戴皇太極繼位,並受到重用。崇德元年封和碩成親王,後因與皇帝政敵有瓜葛受責降為郡王,崇德四年(1639)病故於軍中,追封為多羅克勤郡王。其襲爵者稱衍禧郡王、平郡王,乾隆四十三年恢復克勤郡王號,世襲至清末。他的王府早期稱「成親王府」,位於撫近門(大東門)內大街路北臨街。
順承郡王勒克德渾
禮親王代善之孫。他的父親薩哈廉因與長兄岳托共同擁戴皇太極繼位而受器重,晉封貝勒,並於後來掌管禮部事務,在當時諸王中以聰穎智慧著稱,但其命運不濟,崇德元年(1636)五月,年紀輕輕就離開人世,被追封為和碩穎親王。勒克德渾襲爵後,改降王號為多羅順承郡王,世襲至清末。他的王府初稱「穎親王府」。位於內治(小東)門內大街路南。
責任編輯:喬安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