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壺裡的水最終要倒進茶杯裡(圖)


聰明與智慧無法混為一談,因為兩者有不少的差別。聰明是小聰明,體現為對人們看得見、摸得著的物質和利益,有著敏銳的覺察和認識,所以多是對眼前利益看得很重,喜歡時時處處算計,很尖,很精明,不吃虧。而智慧卻恰恰相反,常常體現在對於事物更深遠規劃洞察與見識上。
 
馮諼為孟嘗君「焚券市義」
 
戰國時期,齊國有一人名叫馮諼,貧窮無業,寄食於孟嘗君門下。孟嘗君問他有何本事?馮諼說自己沒有什麼本事,孟嘗君還是接納了他。
 
之後馮諼以「食無魚」、「出無車」、「老母無人奉養」等抱怨來測試孟嘗君,孟嘗君寬宏大量,一一滿足他的需求。
 
不久,孟嘗君需要一位懂會計的人去自己的封地薛邑收債(高利貸),馮諼自我推薦擔當這個任務。臨行前,馮諼問孟嘗君:「債收完了,要買些什麼回來?」孟嘗君說:「你看家裡缺些什麼,就買什麼回來吧。」
 
馮諼到了薛邑,與人民校對完債券後,假稱孟嘗君特別開恩,免除人民的欠債,一把火把債券都燒了!百姓們歡欣鼓舞、感激涕零。
 
返回齊都之後,孟嘗君召見馮諼,詢問:「債收完了嗎?」馮諼說:「收完了。」又問:「買了些什麼回來呢?」馮諼答道:「您說家裡缺什麼就買什麼,我看您家中珍寶積於庫中、犬馬實於外廄、妻妾充滿堂內,什麼都不缺了,所缺的就只有‘義’而已,所以幫您買了‘義’回來。」
 
孟嘗君有些不祥的預感,問道:「何謂‘買義’呢?」馮諼回答:「今日您只有區區薛邑一個封地,不思考如何勤政愛民,卻以高利貸來圖利於民……所以我私自做主,優免百姓的負債,將債券燒了,百姓都感激萬分!」
 
孟嘗君心中不悅,叫馮諼退下。
 
一年後,齊湣王因故辭退孟嘗君的相位,孟嘗君灰頭土臉地離開齊都,回到自己的封地薛邑。百姓于百裡之外即扶老攜幼、夾道歡迎,孟嘗君十分感激,對身後的馮諼說:「先生當初為我‘買義’,我現在終於明瞭其中的道理了!」
 
孟嘗君絕對是一位「聰明」的人,而馮諼則是一位有「智慧」的人。聰明與智慧的差異在哪裡?我想就在於誰能夠「看得更遠」!
 
不願意吃虧的是聰明人,而願意「吃虧」的是智者
 
在現實生活中,聰明人與別人過事總能保全自己的眼前利益,而智者則更多的看重的是長遠利益。
 
聰明人能把握機會,知道自己什麼時候該出手;而智者知道什麼時候該放手。所以拿得起來的是聰明人,放得下的是智者。
 
如在聚會裡聰明人嘴忙,往往侃侃而談,因此是茶壺;而智者耳忙,注意聆聽別人,因此是茶杯。茶壺裡的水最終要倒進茶杯裡。
 
鄭板橋說「聰明難,糊塗更難」。其實鄭氏的糊塗是需要智慧的「糊塗」,所以難得糊塗翻譯過來,就是難得智慧。可見智慧有多難。


責任編輯:楊屏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