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發現人的意念是物質存在(網路圖片)
人的思想意識是怎麼回事?它與我們的身體又到底是什麼關係?這是我們感到好奇和疑惑的問題,也是科學家們所要解決的難題。
機器可測定人的意念
早在2002年3月份出版的《心靈心理學雜誌》報導了這一領域的進展,人的意念能使探測電子儀器的輸出信號發生顯著改變。該項成果是由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的羅伯特.雅恩教授帶頭,和德國兩個研究小組共同完成的。他們從1996年起就開始研究用機器測定人的意念。
即在人與探測儀器沒有任何接觸的情況下,測定人的意念能否使電子儀器的輸出信號發生改變。普林斯頓大學先前有一個很成功的例子,在其他條件相同的前提下,意念的存在與否曾引起了數據相當顯著的改變。
這次課題目標其中一項就是重複上次的實驗,並觀察結果變化。研究中測試了227位參與者的意念,然後對測量的數據進行了分析。
得到的數據給科學家們帶來了疑惑,因為實驗結果與預期大有不同。在上次的結果中,意念的存在使得測量數據從整體上發生了規律性的變化。而在這次的結果中,意念帶來的數據變化則是分散的、局部的。
但是,這些變化與意念之間存在著聯繫是毫無疑問的。因為這種相關性很明顯,已經大大超過了隨機分布的可能性,而且表現在很多不同部分的數據中。從總體說來,與在沒有意念時得到的背景信號相比,意念引起的變化在整體上十分顯著。
科學家們解釋說,和上次實驗相比,儘管表面上看實驗條件幾乎完全一樣,但還是有細微的差別。比如,被測對象以及意念施與者應在兩次保持一致。另外,他們的狀態也很重要。
歷來在理論界就存在著對物質和意識關係的爭論,哲學家們經常把二者割裂對立起來或只強調其一。通過近年來學術界的探索,尤其是量子力學和多維時空理論的發展,以及多方實驗驗證,科學家們越來越意識到二者的統一性。
意識是微觀物質瀕死體驗佐證
2002年1月份的《復甦》學術期刊上發表了一篇有關心跳停止瀕死體驗的綜述性文章。綜合分析現有數據,作者提出人的意識可能是一個獨立的微觀物質。
瀕死體驗是一些人在瀕臨死亡時的一種特殊經歷,包括看到自己離開自己的身體,穿過隧道進入另外時空,邂逅去世的親朋好友以及遇到神靈等等。心跳停止幾乎是任何死亡不可逆轉的最終過程,從生理和臨床醫學角度來講,心跳停止是最接近瀕死狀態的一個生理模型。當心跳停止時,病人至少達到三個臨床死亡指征中的兩個,即心臟供血停止和呼吸停止,通常也都有第三個指征,固定的瞳孔散大以及伴隨的大腦功能的迅速喪失。
最近對心跳停止卻仍存活者的調查表明,其中大約10%的人有如上所述的典型瀕死體驗。許多對人類和動物的科學研究表明,在心跳停止時大腦是失去功能的,那麼此時那種清晰、生動和理智的瀕死體驗又是如何發生的呢?
這種瀕死體驗不可能是幻覺,因為幻覺是在大腦正常工作時發生的,而心跳停止者的大腦是沒有功能的;從臨床角度來說,大腦功能的微弱降低都會導致注意力的削弱,而心跳停止者的瀕死體驗卻是非常清醒,注意力很好的。另外,記憶力是大腦功能受損的一個非常敏感的指標,但心跳停止者復甦後,卻能非常準確無誤地複述自己經歷的心臟復甦急救的過程,並得到醫務工作人員的證實,而這些過程卻是在他們失去大腦功能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些使科學家們只能得出一個結論:當心跳停止時,意識依舊是存在的。
傳統的學說認為,人的意識是人大腦的神經細胞或者神經網路相互作用而產生的,但現有的科研數據只能表明神經細胞是表達思想或者意識所必須的,而神經細胞如何產生意識或思想的相關數據卻是缺乏的,從而成為神經科學最大的挑戰之一。於是有些科學家提出「人的意識是一種獨立存在的微觀物質」。而心跳停止者瀕死體驗的研究,為這一觀點提供了論證上的依據。因此,要想探索人類意識的本質,必須要改變傳統的思維,瀕死體驗的研究將會成為研究人類意識的一個重要途徑。
責任編輯:葉語桓 来源:新紀元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