衝突也是一種溝通(圖)


(網路圖片)

身為父母,我們都不樂意與孩子有衝突。然而,當某些難以避免的親子衝突眼看就要發生,我們是否知道怎麼因應?抑或者總選擇逃避不去面對、維持表面的「假性和平」?明明最近因為某些事與孩子間有疙瘩,互動很尷尬、情緒很彆扭,卻得裝作若無其事?

很多溝通專家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衝突,因為衝突也是一種溝通。並且教了我們許多技巧,教我們怎麼溝通。但不知道你是否常會有種困惑:明知「技巧」具體、好用,為什麼仍不敢拿出來用?

當我們把「工具/方法」準備好了,卻常常忘了「心」也是需要準備的。工具的準備容易,但心理準備度的提升,往往難上許多、也複雜許多。特別是在面對孩子、面對親子衝突時,更是如此。小雨的爸媽,感觸特別深刻。

家庭裡消失的「衝突」

他們一家三口,在接待處填資料時,我就注意到了。派案時,我自願說我可以接。小雨(化名),本該就讀高二,但是因為焦慮、恐慌、過度換氣等症狀,曾在學校被緊急送醫,勉強把高一學業完成後,要求爸媽幫她辦理休學。如果單就她看人時那「超殺」的眼神,我會以為她是被拎來、非自願的,才會充滿著「怨念」。

但一進諮商室,她就劈哩啪啦自我介紹「接受諮商及心理治療史」,老實說還真的挺豐富,也聽得出來這個案「很專業」;而爸媽只是在旁邊靜靜地聽著,偶爾搭腔,細數他們接受過多少親職教育課程。諮商室裡,這對爸媽大多數時間是靜默的,甚至被女兒數落著他們的不是時,也是默默的低著頭,連辯駁都很少。

看著他們的反應,我也忍不住產生「大概是他們也認為自己虧待女兒,自覺理虧而無法辯駁」的假設,判斷這個家庭需要的確實是「父母親應受親職教育與知識」無誤。只是我不免有個好奇:聽起來這對爸媽上的親職教育課程應該也夠多了,何以依然這麼無力?

直到談了四、五次以後,我漸漸覺得不太對勁。這對爸媽,似乎一直在迴避些什麼,而女兒總是趾高氣昂、一副得理不饒人的姿態,氣焰越來越高張。後來的某次談話中,我花些時間單獨跟父母談談,他們告訴我:平時在家的互動,也差不多就長這模樣。對於女兒指責他們,他們雖然有很多不平、想為自己說說話,但是因為擔心小雨一激動起來「過度換氣」就會發作,所以盡量避免在言語上刺激她。

「依你們的經驗,她發作起來會不會有立即性的危險?」我問。

「不會」媽媽回答我的疑問,「而且其實她自己都比我們更清楚知道發作時該怎麼紓緩。」接著我提醒爸媽做好預備(包含可能的備用藥品、用具),以迎接下次諮商時可能會出現的衝突情境。爸媽雖然點頭同意,看得出來仍有些疑慮與不安,但在我詳細說明並確保安全後,安心離去。

「衝突」並非毒蛇猛獸、沒想像中可怕

隔周,小雨發現一向與她同盟的諮商師竟然帶頭跟爸媽一起挑戰她、讓她很不爽。而我,其實也沒有做太多諮商室裡的改變,只有一件事情明顯不同:刻意增加爸媽說話的機會,把原先該有的「發言權」還給他們,並且賦權、給他們信心,讓他們有機會說說這一段時間以來的感受、以及為自己說說話,例如「我們真的很擔心、也很關心妳,可是還常常被妳罵,真的很難過」、「對妳的包容,甚至比對哥哥還多,讓哥哥很不平」。

我一路觀察著小雨的反應。一如預期,她的情緒開始激動、呼吸聲逐漸變大,直至明顯無法呼吸,媽媽第一時間原已要拿出預先準備好的紙袋,但我用手示意暫緩動作、保持安靜,並帶著小雨試著做腹式呼吸,緩和情緒。等到情緒稍緩,小雨站起身來,奪門而出,媽媽跟著起身準備追出去,我請他們都留在諮商室,同時改請同事跟著小雨、確保她的安全。這一切的動作,不急不徐、有條不紊,就像是沙盤推演過的一樣,也為小雨的爸媽示範什麼叫做「面對衝突,有備而來」。

我打鐵趁熱、引導留在諮商室裡的爸媽一起討論:「剛剛在諮商室裡發生了什麼事?」、「在諮商師與小雨互動的過程裡,你們看到了些什麼?」、「你們今天的反應跟平時在家有何相同?又有何不同?」、「當衝突發生,你們擔心什麼?做些什麼可以降低你們自己的擔心?」、「今天衝突結束、回家之後可能會發生什麼事?」…等問題。

爸媽理解到:原來在預期可能發生的衝突之前,並非什麼都不能做,只要預先安排好一些事,找到資源,衝突並非毒蛇猛獸、沒想像中可怕。而我進一步預告:下週,小雨可能會不想來,甚至以後都不來了;尊重她的意願、別勉強,你們可以打通電話過來告訴我就好,並且讓我瞭解一下衝突後的這一週你們家的狀況如何。

「你們今天真的做得很棒,也已經知道以後遇到時該怎麼做。加上過去所接受的親職教育課程,你們值得更相信自己!」這是臨離開前我給這對原先很無力的父母,最後的回饋與祝福。因為,我預期接下來不一定有機會再見到他們。

果然,一週後小雨爸爸來電,表示無法前來,因為小雨不想來、也不准他們來。「幸虧上週您有預先跟我們討論,所以我跟媽媽大概知道該怎麼做!」爸爸的語氣裡充滿著篤定,並結束了我與他們的最後一次對話。幾個月後,小雨順利復學,學校的輔導老師來電瞭解小雨狀況,並且告訴我:「偷偷跟你說,她說你很機車」我們在電話的兩端,自嘲後笑了起來。

就在我離開該機構後約一年,有一天接到機構裡的督導來電:「你記得你的個案小雨嗎?她說跟你有約定,要告訴你她上了哪所大學科系,並請我轉達‘謝謝’」收到這遲了近兩年的感謝,我的心裏泛起微笑,但同時想著,這一家人最該感謝的,其實是他們自己:選擇勇敢面對衝突,不逃避。

面對親子衝突,提升準備度的三秘訣

一、衝突要有「本錢」:心理準備度

父母親面對親子衝突,最常見的擔心是「會不會破壞親子關係?」、「孩子會不會就此跑遠、不理我們了?」。親愛的爸媽,這擔憂是對的,因此在衝突之前,平時即要努力累積我們與孩子間「關係與愛的存款」,當存款夠多,面對衝突時會發現孩子就算暫時疏遠,但並不會遠離,最終會回來這個有「愛」的家。

以小雨家為例:平時小雨是會賴在爸媽身邊、對爸媽撒嬌、親密度很高的,親子間「愛的存款」非常足夠,遠比他們以為擁有的更多。所以諮商師能放心鼓勵衝突,爸媽也能被說服,都仰賴平時爸媽自己下的功夫夠。

親愛的爸媽,當你焦慮於孩子是否會因衝突而遠離時,記得回過頭去檢視一下你與孩子間的關係存款,是否足夠?如果不夠,趕快開始存,免得會有「存款到用時方恨少」的捶胸頓足。

二、衝突要有「策略」:技巧準備度

所有親職教育課程(特別是溝通技巧),大多可協助提升這一區塊。此外,問問自己「衝突的目標是什麼?」這個問題,如果回答得出來,可以讓「衝突」具有價值,而非只是傷害。

目標,不在乎大小,但要清晰明瞭。例如在小雨的家庭裡,爸媽的聲音幾乎是「噤聲」的,因此諮商師與爸媽一起設定的目標是「透過衝突,讓爸媽的聲音被聽見」。「聲音被聽見」,這目標看似很小,但卻是所有「良善溝通」的起點。

更大的亮點是:它,很容易達成。當目標容易達成,本身所帶來的正向回饋,會讓爸媽越來越不害怕衝突;幾十年的親子關係裡,每次一點點小改變,日積月累的效果會很驚人。因此,除了溝通技巧,為衝突「訂定適當而明確的目標」也是非常重要的策略。

三、衝突要有「後援」:資源準備度

親愛的爸媽,面對衝突,你是不是很擔心「衝突後的關係緊繃期,要怎麼掌握孩子的狀態、甚至安全?」畢竟剛衝突完,孩子可能不接父母電話、回父母訊息,甚至已讀不回你的Line,更令你擔憂。

然而,確認孩子的狀態與安全,何必一定由你?善用你的資源,特別是人脈資源;有些爸媽喜歡稱之為「眼線」,但「眼線」的說法其實過於高控。資源,可以發揮的功能更多、更好,幫助我們不只是「掌握」孩子的狀態,甚至讓孩子有人可以說說、有情緒的出口,更快回覆穩定。

以小雨而言,她的好朋友雖然不多,但是爸媽從小到大都會不定時邀請孩子的好朋友來家裡吃飯,或是補習時一起接送,有一定的熟悉度。在諮商室衝突後,先由諮商師安排人員確保當下的安全,並與爸媽討論:回家後,誰可以協助?爸媽很快就想出不只一位人選,心也因此定了下來。

親愛的爸媽,問問自己:若與孩子發生衝突,你腦海裡有沒有閃過任何可以幫忙的人選(包含孩子信任的長輩、老師,都可以)?還是一片空白?



来源:網文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