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天地之間,誰沒有母親呢?誰沒有擁有無價之寶一樣擁有過母親的慈愛呢?母親啊母親,天高地厚的母親,與生俱來的天性,讓她們疼愛兒女時,有超常的堅韌和超常的犧牲精神,只要兒女需要她們隨時準備著乳汁,鮮血,甚至生命……
多少文人騷客,多少名人明藝,都喜愛將母親詮釋成一首雄偉的讚歌。世人來品償,心靈在他們的文字等表現形式的熏陶下,湧出股股淚流,為那份刻骨銘心的母愛,也為人類感情的偉大。
母愛一直是世界上最偉大的情感。
母愛是偉大的,也是美好,更是艱難的。
讓我們為這震撼心靈的母愛敬禮吧。
2010年4月19日,西安交大第一附屬醫院,當時30歲的尼瑪曲忠正在給她4個月大的女兒餵奶。尼瑪曲忠在玉樹地震中,造成輕度閉合性顱腦損傷,4月16日凌晨被轉送到西安進行救治。
長春83歲母親照顧4個植物人兒女近30年:5個兒女,4個患上了罕見的家族遺傳病,先後成了植物人。年邁的母親再次支撐起家庭的重擔,將孩子們一一接回家中,像當年照顧嬰兒時一樣照顧幾個患病的孩子。如今,3個兒女相繼去世。83歲的老母親,還在照顧已成植物人的小女兒。新年就要到了,這位偉大的母親最大的心願就是:自己身體好一點兒,能多照顧女兒幾天。
河南平頂山:74歲老人照料病殘兒子45年74歲老人朱桂枝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地精心照料臥床不起的兒子45年,親戚、鄰居能借的都借了,家裡該賣的都賣了,一家人擠在40年前蓋的那兩間低矮的老房子裡,朱桂枝從沒喊過一聲苦和累,無怨無悔地照料著病殘兒子。
七旬女兒孫法菊撿垃圾贍養九旬老娘:住著破舊的、昏暗的、漏雨的小屋,吃著撿來的、別人送的食物,每天給母親洗腳、暖被窩,用飲料瓶子給母親製作「熱水袋」……說起拾荒養活九旬老母董寶英,73歲的孫法菊根本不覺得自己有多苦。
17年前,董寶英因與兒媳不和來到濟南孫法菊的女兒家居住,7年前孫法菊的丈夫去世後,也來到濟南專門伺候自己的母親。沒有生活來源,又不想拖累女兒一家,孫法菊就每天去拾廢品。一天下來,最多有十幾元收入,剛夠母女兩人吃飯。董寶英的兒子因為給媳婦看病,欠下了很多債務,無力償還已經遷離泰安,並帶走了董寶英和孫法菊的戶籍證明。沒有身份證明,兩名老人不能入住養老院,無法享受低保。
2010年5月8日,在山東省菏澤市柳林鎮後郝村,「留守母親」孫桂玲拉著孩子下地種棉花。孫桂玲的丈夫常年在廣西打工,她獨自擔負起照顧孩子以及多畝農田的義務。近年來,隨著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力度加大,剩餘勞動力逐步轉移到經濟發達地區務工,農村由此形成了一個特殊群體——留守母親。這些婦女絕大多數是為了贍養老人、照顧子女才留在了農村,為了顧全大局,留守母親忍受著與丈夫長年兩地分居的孤寂,照顧著子女,守著家中的責任地,擔負著各項生產生活重擔,已成為農村最大的勞動力資源和新農村建設的主力軍,由傳統家庭中的「半邊天」變成了現在家庭中的「頂樑柱」。
在山東省菏澤市柳林鎮後郝村,「留守母親」劉秋英正在給孩子刷鞋子。劉秋英生育有一個女兒和三胞胎兒子,由於丈夫常年在北京打工,她獨自擔負起照顧四個孩子的義務,除此之外,她還要照顧八旬的婆婆以及十多畝的農田。據調查統計,「留守婦女」這個龐大的社會群體在全國達4000-5000萬之多,有近七成的留守婦女在家照顧未成年子女和公婆,她們挑起了本應由夫妻雙方共同承擔的家庭重擔。
暴走媽媽割肝救子 「這是一場命運的馬拉松。她忍住飢餓和疲倦,不敢停住腳步。她舍出血肉,付出艱辛,守住信心。她是母親,她一定要贏,她的腳步為人們丈量出一份偉大的親情。
2009年11月16日,武漢,經醫生仔細檢查,「暴走媽媽」陳玉蓉恢復良好,可以出院了。母親即將出院,兒子拉著媽媽的手說:「我很快就回家!」「7個月,每天暴走10公里,風雨無阻,只為割肝救子。她用腳步丈量母愛的偉大,她用深情喚來兒子的生機。暴走,一種感動中國的母愛姿態。‘暴走媽媽’,2009冬日裡的一抹暖色。」
河北滄州:盲人四兄弟與八旬老母的生活故事這是一個特殊的家庭:四個盲人兒子和一位母親。這是一個讓人心靈震撼的家庭:盲人四兄弟自強、樂觀、孝母。四兄弟的失明都是從自己20歲開始的。滄州的眼科專家曾把他們接到滄州免費進行檢查,結論是他們患的是世界上很罕見的視神經萎縮症,已壞死,沒有救治可能。四個盲人不但自食其力,還成為村裡的孝敬模範,生活無論多麼艱苦,他們總是把母親捧在手心,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給母親創造最為美好的生活。圖:盲人四兄弟八旬老母——馬秀芬老人。
和上一個不一樣的是,這一個是獨眼媽媽照顧全盲兒子57年:2008年5月7日,廣東惠州,87歲得老媽媽笑得合不攏嘴,她說她雖然10面都沒有牙了,但她還是可以吃肉。圖為廣東惠州,87歲德老媽媽和她雙目失明的兒子在他們兩間75年蓋得到現在已經是危房裡。
「抱子媽媽」每天清晨6時,服侍兒子起床、洗漱,抱著兒子下三樓走到公交車站。車行到盤福路站,龔桂花再次抱起兒子,下車過馬路,進校園,一口氣將兒子抱上5樓,走進高三(3)班的教室,小心地將兒子放在窗邊的座位上。早上7時30分,學校開始早讀,龔桂花下樓買早餐,再返回課室給兒子吃。上午10時許,龔桂花再次返回課室,抱起兒子上廁所。接著兒子繼續上課,她又要去買午餐。如今物價飛漲,想找5元一份有肉有菜的盒飯並不容易,龔桂花往往要走很遠才買到飯,20年如一日。
家住杏花園的劉愛華身高僅91厘米,行動不便,靠一根枴杖站立行走。劉愛華從八九歲開始停止長高,年近40才成家,15年前丈夫因患癌症去世時,兒子還只是一個3歲孩童……多年來,她一直靠擺香菸攤、賣冰棍為孩子籌措學費。因為堅強,這位「袖珍媽媽」遠近聞名。
8分52秒,這是一位47歲的母親從醫院住院部負一樓爬至19樓所耗費的時間;190層樓,是這位母親為挽救身患尿毒症的女兒需每日往返的路程。她的目標只有一個——迅速減肥,降低體內脂肪肝,以達到為女兒捐腎的標準。經過半個月的努力,這位母親的體重由64公斤減至60公斤。她的名字叫張躍國,女兒叫朱更祥,她們來自湖南懷化。
媽媽,永遠是無私的奉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