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5年01月07日訊】(接前文)
次貸危機從美國爆發後,美國銀行業實質處於破產狀態,成為典型的整體金融危機。一到兩週的時間內,其它國家大量金融機構爆出巨虧,金融危機席捲全球,世界金融業處於風雨飄搖中。一個月內全世界房地產價格暴跌,無人買盤引發建築業停工,各種建築材料和家電生產銷售停滯,汽車銷量暴跌,汽車配套產業鏈運轉急劇減緩,其它行業也產銷停滯,通用和克萊斯勒相繼破產,大量實體陷入破產危機。中國出口加工廠訂單銳減或消失,大量工廠倒閉。
次貸危機後人們著急知道次貸危機到底怎麼回事。這時候大量專家出現在世界銀屏上,馬後炮的告訴大家發生了什麼,中國CCTV2的「直擊華爾街」節目更連篇累牘地綜述美國金融和經濟危機。
一般金融危機發生比實體領先一年以上。表面上次貸危機突然爆發,導致在一週到一個月內世界經濟按照不同的層級發生停滯,但是精通世界金融的人都知道,次貸危機早在2007年已經出現,在金融業內是公開的秘密。
次貸危機的根源可以追溯到美國兩任前民主黨總統推行的「人人有房住」的國家住房政策,建立房利美和房地美公司以及美聯儲超發貨幣政策。不少言論指出次貸危機遲早會造成經濟衰退,不過到2007年底美國民主黨控制的國會仍然強調次貸危機已經過去。事實上,金融業面對已經開始發生的次貸危機,也在政府的支持下試圖掩蓋。
另外,美國政府和金融機構通過輿論操控以及撮合金融業內部的兼併重組,將已經因為次貸危機而倒閉的投行吸收到大銀行中,希望堵住窟窿消化已經形成的危機。遺憾的是,一年多的努力不僅沒有解決問題而且窟窿越來越大,到2008下半年,依然沒人願意接收負債纍纍的雷曼兄弟公司,雷曼兄弟半夜宣布倒閉。
雷曼兄弟的倒閉只是美國金融業次貸危機的導火索,引發整個美國金融業的危機。由於世界的主要銀行都購買了大量的美國次貸債券,因此迅速演化成為世界金融危機,進一步變成全球經濟危機。實體經濟不瞭解金融市場的真實情況,在金融危機後遭受重創,即使世界主要工業國都採取印鈔刺激,企業仍難以恢復到危機之前的水平,西方國家的經濟金融形勢對中國的出口加工業產生持續的影響。
需要說明的是,如果在2007年實體經濟極為火爆的時候,某個實體業主看到次貸危機將要爆發,選擇賣出企業,這樣企業主不僅能夠在2007年的高價轉手中賺一筆,還能避免2008年的損失。
三
金融危機往往以突然崩潰的方式爆發,再通過經濟系統的傳導影響實體經濟又引起經濟危機,整個傳導過程為:金融危機爆發→市場上消費者停止消費/銀行惜貸→企業大量產品庫存積壓/應收款項收不回來/難以獲得銀行貸款→企業資金鏈斷裂→減少生產/裁員→消費者停止消費/銀行惜貸→……→經濟危機與大蕭條。
次貸危機蔓延到世界後,人們立即採取行動。歐美消費者捂緊錢袋,停止買房買車減少消費,實體得不到訂單大量產品庫存,相互之間信用欠賬狀況嚴重惡化,同時銀行不再放貸反而抽貸,導致實體雪上加霜,大量企業減產裁員或者倒閉,作為消費者的員工更嚴厲控制消費,這進一步導致企業產品賣不出去,實體經濟急速萎縮循環。
次貸危機之後中國經濟遭到沈重打擊,雖然CCTV2「直擊華爾街」堅持說中國經濟沒受到明顯影響,事實上當時的形勢十分危急。中國沿海出口加工長雇佣數億勞工為世界市場供應各種中低價產品,也是中國經濟的主要驅動力,危機爆發後,大量出口加工訂單銳減或者消失,不得不減產或者停產,相當一部分加工企業倒閉,部分地區倒閉高達40%。出口急剎車造成正在火熱的鐵(路)公(路)基(礎設施)、房地產以及內地的資源能源生產急劇減緩,兩方面的經濟急剎車導致中國經濟急劇下滑,中國體制系統處於危機中。
1980年末開始,中國體制已經將自己的命運與經濟增長掛鉤,所謂發展才是硬道理。2008年中國經濟已經放緩,不過被奧運會掩蓋,奧運會後中國經濟的疲態明顯表現出來,經濟失去亮點。在股市,按照上證指數,中國的股票市場從高點下跌,幅度達四分之三左右,大量中國股民虧損嚴重。在房市,美國次貸危機爆發後,中國房地產市場成交迅速萎縮房價迅速回落,房價繼續下跌中國房貸危機也將發生。
讓體制最為恐懼的是,內地農村到沿海務工的2億多農民工無事可做提前返鄉,內地經濟急剎車也富余大量勞動力,體制必須想法給這個龐大的青壯年群體找到就業機會,否則這些人長期失業對社會穩定是極大的威脅。
當出口滑坡、鐵公基減少、房地產價格下跌、內地經濟停滯、股市大規模暴跌尤其是數億青壯年失業,諸多因素積累形成一枚不定時炸彈。於是2008年底,中國政府急迫地宣布了世界上最大的4萬億刺激計畫。實際上,體制在宣布4萬億之前已經印鈔,由於傳導因素印鈔在2009年中期才顯出效果,到2009年底效果顯著。
在國家政策的配合和推動下,印鈔出來的資金主要進入鐵公基和房地產,相關群體獲得巨大的利益。2009年春節時,北京街頭出現很多100萬元以上的無牌進口豪華車,可以看作離體制最近的人收益已經到手;2009年第二季度開始,北京房價小幅回升,下半年持續上漲,繼而瘋漲。
根據離體制核心的遠近,其它地區的房價也在漸次企穩和上漲。在中央表態後,地方體制也制定雄心勃勃的刺激計畫,但地方體制沒有印鈔權,只能利用中央體制印鈔的機會從銀行貸款。到2009年底,鐵公基和房地產開始狂歡,隨後帶動股市顯著反彈、內地體制經濟重新恢復增長、大量青壯年勞動力進入建築市場就業。
可是盛宴並不長久。2010年初,我們對相關經濟進行分析後,總結為大規模通脹一觸即發,隨後進一步分析,為了防止通脹,體制必須從大水漫灌的大規模印鈔放水,收緊成為分類滴灌的持續小規模印鈔。
儘管體制不斷收緊,通脹也不可遏制。2010下半年後,體制看到通脹的苗頭顯露,被迫實行緊縮政策。由此很多人認為中國將經歷通縮,經濟應該以防止通縮為主,實際上由於金融影響的累計效應,2011年後即使體制嚴格控制資金投放,哪怕社會資金鏈斷裂,仍然無法遏制通脹的持續。
社會資金鏈斷裂後,金融業作為中層橋樑完全向鐵公基和房地產行業傾斜。鐵公基和房地產代表體制經濟部分,是中央體制和地方體制經濟收入的主要來源,尤其是房地產,房價扣除建築成本後的差價,超過80%都以各種稅費流入地方體制的金庫。
中央收緊印鈔後實施嚴格的分類滴灌策略,隨著印鈔比例減少提供給地方體制的資金明顯減少,地方難以再從銀行貸款,導致正大規模花錢的地方體制陷入困境。地方體制首先利用信託方式,建立城建投資公司,間接從銀行進行貸款。當投資公司的債務負擔過於沈重,地方體制通過銀行理財項目,以房地產的名義向個人募集資金,解決地方體制開銷。
最重要的是,銀行作為資金的主要輸送管道,通過貸款的方式強有力地支持地方政府。銀行通過哄騙威逼等方式,持續從實體經濟抽回資金,加速實體資金鏈斷裂,同時銀行出臺各種優惠政策支持民眾購房。銀行通過從實體經濟抽貸,再貸給按揭購房者,直接支持房地產,間接支持地方體制。
在金融業的支持下,通脹持續加劇。金融業持續將資金注入鐵公基和房地產,推高整個社會的基礎價格。4萬億後中國高鐵建設規劃2萬公里,大量火車站升級改造。從2008-2012年,高鐵投資分別為4168.47億元、7013.21億元、8340.69億元、5863.11億元和6309.80億元,總投資近31700億元。高鐵系統大量從日本等國家採購材料價格昂貴,工程中既得利益者的分利行為進一步提高造價,比如一個高鐵車廂裡廁所的裝置就需要幾十萬元,更重要的是高鐵的運營費用極為高昂,包括必須大量進口各種高價耗材,因此高鐵工程完工通車後,必須用高昂的票價來抵扣各種成本。
同樣道理,金融大力支持房地產致使房價大幅上漲,進而推動房租價格大幅上漲,房地產開發日益瘋狂,佔據城市周邊的良田,讓城市周邊無地可種,必須遠距離採購運輸蔬菜和副食。蔬菜運輸在路途上遭遇出行問題,進入城市必須進行批發市場到以一級零售再到二級零售等各個環節,又涉及到各級房地產和城市稅費,最後蔬菜終端售價可以達到產地價的十倍到幾十倍。隨著鐵公基的日漸豪華和房地產價格持續上漲,物價只會上升,不可能下降。
與此同時物價還在通脹中,除了基礎的糧食價格沒大幅上漲外,其它生活必需品價格也持續上漲。這些成本上升的結果是,人們必須要求更高的工資才能夠生存。另外地方體制的既有欠債更多,運營成本更高,需要從實體徵得更高的稅費,維護體制的消耗。
體制自身面對越來越高的通脹,更加嚴厲地控制資金投放。在新增資金總量越來越少的情況下,國家開始強調盤活資金存量,也就是儘可能挖掘現有儲戶的錢。盤活存量意味著進一步挖掘民眾的錢,金融系統可以更集中地為鐵公基和房地產輸血。
實體經濟既難以得到銀行貸款也越來越難以賣出產品,資金鏈面臨枯竭,隨著實體經濟的加速倒閉,剩餘的實體規模越來越小,這些實體卻不得不承擔越來越龐大的鐵公基、房地產和政府稅費成本,也就是說殘留的實體不僅需要支付日益增長膨脹的總量費用,還需要擔負倒閉的實體本該承擔的費用,這種雙重的通脹和負擔將快速壓垮更多實體,加速實體倒閉進程。
2014年實體經濟進入一個臨界點,所有越來越衰弱的實體經濟被越來越龐大的體制壓垮。或者說,實體經濟的整體絕境正在臨近,而金融領域的社會資金鏈枯竭和高利貸的瘋狂狀況已經預示了這種狀況的必然來臨。(第三部分完)
(供稿單位:中國經濟文化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