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古代兩軍交戰不斬來使?


古人很講究禮儀,從春秋開始大國在儒家的遊說下,都開始以儒家思想作為治國學說,論語中「禮讓」便可以說明當時大諸侯國所信奉的禮儀,即便是打過戰小國,出於禮數,大國國君仍需派遣禮儀司甚至親自接見對方的拜使。中國是禮儀之邦,無論是戰爭還是和平時代,中國人都很注重表行禮儀。

春秋時期諸侯派出的外交使節是不可侵犯的。公元前596年楚國派出申屈出使齊國,楚莊王特意囑咐不要從宋國經過。宋國執政華元聽說了,覺得這是對宋國的莫大侮辱,就設伏擊殺死楚國使者。楚莊王為此「投袂而起」,出動大軍包圍宋國國都整整9個月。宋國派出使者到晉國告急,晉國上一年剛被楚軍打敗,不敢冒與楚國全面衝突的危險,只是派解揚為使者勸宋國堅守,不要投降。解揚經過鄭國,被鄭國抓起來交給楚國。楚莊王親自接見解揚,企圖買通他,要他向宋軍喊話,說晉軍不再提供救援,斷絕宋軍的希望,解揚不同意。經楚莊王幾次威逼利誘,解揚才答應下來。可是當解揚來到瞭望城中的樓車上,就大聲疾呼,說晉國援軍不日就到,請宋國無論如何要堅持下去。

楚莊王大怒,解揚說:「我答應你的條件只是為了實現使命,現在使命實現了,請立刻處死我。」楚莊王無話可說,反而釋放他回晉國。長期圍困而無戰果,楚莊王打算退兵,可申屈的父親攔在車前,說:「我兒子不惜生命以完成國王的使命,難道國王要食言了嗎?」楚莊王無言以對。申屈父親建議在宋國建造住房、耕種土地,表示要長期佔領宋國,宋國就會表示屈服。宋國見楚軍不肯撤退,就派華元為使者來談判。華元半夜裡潛入楚軍大營,劫持了楚軍統帥子反,說:「我的國君要我為使者來談判,現在城內確實已是‘易子而食,析骸以爨’,但是如果訂立城下之盟則情願舉國犧牲。貴軍退到三十里外,我國唯命是聽。」子反就在睡床上保證做到。第二天報告了楚莊王,楚軍真的退30里外,和宋國停戰,雙方保證不再互相欺瞞,華元作為這項和約的人質到楚國居住。

後世將這一跤戰規則稱之為「兩國交兵,不斬來使」。歷史上最著名的戰時兩國使節以禮相見的故事是「彭城相會」。450年南朝劉宋與北魏發生戰爭,劉宋發起北伐,先勝後敗,戰略據點彭城被包圍。江夏王劉義恭率領軍隊死守彭城(今徐州),北魏太武帝想一舉打過長江,派出李孝伯為使節進彭城勸降。

劉義恭派了張暢為代表與李孝伯談判。兩人都是當時的「名士」,互相代表各自的君主贈送禮品,儘管處在極其殘酷的戰爭環境,但他們在談判中卻仍然是文質彬彬、禮貌週全。這次談判本身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結果,可雙方的禮節及言辭,一直被後世譽為戰場佳話。



来源:論歷史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