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裔NBA球員林書豪一飛衝天讓全世界掀起了林書豪熱潮。網上資料顯示,林書豪的父母身高都在1.68米左右,可林書豪卻長到1.91米,這是遺傳因素的正常發揮嗎?
哈爾濱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兒科教授白馨芝解釋:「林書豪的父親雖然不算高,但母親的身高還不錯,綜合各方面來看,他的遺傳身高應該在1.75∼1.85米左右。再加上足夠並且均衡的營養,充足的睡眠和適度的運動,他長到1.91米並不奇怪。」
家長們如果用「誰讓咱生得就比別人矮」來安慰自己,那就錯了。雖然遺傳因素是避免不了的一個決定因素,但對後天因素合理利用,孩子照樣能長高。那麼,除了遺傳、飲食和運動之外,關於孩子長個兒還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
一年長不到4厘米警惕矮小症
孩子身高增長速度也可以作為一個評判標準。白馨芝教授介紹:「一般正常的足月新生兒身長50厘米左右,出生後第一年生長最快,身長可增加25∼30厘米,即1歲的孩子身長可達75∼80厘米。出生第二年身長增加10∼12厘米。2歲以後至青春發育期前(即女孩10歲,男孩12歲前)每年身高增長5∼7厘米,如果此期每年身高增長在5厘米以下,則表示生長速率不正常。青春發育期(即女孩10∼18歲,男孩12∼20歲)生長可再次加速,女孩平均每年增長8∼9厘米,在整個青春期身高度可增長20∼25厘米;男孩平均每年增長9∼10厘米,在整個青春期身高可增長25∼30厘米。如果父母發現孩子的身高增長與上述規律不符,就應引起注意,及時到醫院就醫尋找原因。」
另外,要是發現孩子在生長發育期間長個兒的速度一年連4厘米都達不到,那就要提高警惕了,最好帶孩子醫院就診檢查。
三種方法可判斷孩子身高情況
標準數據法對孩子進行身高測量,再和標準數據進行比較,看是否在正常範圍內。
同齡比較法和同齡同性別的孩子相比較,如在一個時期,孩子比其他孩子矮的程度很明顯,說明孩子的發育狀況出現異常。
骨齡測試法正常的孩子,骨齡和年齡的發育是同步的。但患矮小症的患兒,骨齡發育比年齡或早或晚。因此,對孩子進行骨齡測試,是最安全可靠的監控辦法。
晚上跳繩能激活生長激素
3∼16歲是兒童身高增長的「黃金時期」,也是幫助矮小症患者身高增長的最佳時機。白馨芝教授介紹,矮小症患者大多數可通過有針對性的藥物治療而長高。甲狀腺功能低下引起的矮小,可用甲狀腺素治療;侏儒症患者,應補充生長激素治療;對慢性腎衰、宮內發育遲緩等非生長性激素缺乏等引起的矮小,用生長激素治療效果很顯著,一般治療第一年可增高8∼10厘米,個別人可增高15厘米以上。
另外,一些非藥物治療方法也比較有效,比如合理的飲食、適量的運動、父母的關愛等,都對孩子長個兒有影響。有臨床實踐證明,每天晚上跳繩,練到心律加快到平常的20%,比如平常心律每分鐘100次,練到每分鐘120次以上。如果這個標準不好衡量,家長只要記住,讓孩子練到滿身出汗就可以。晚上跳繩能有效激活生長激素,對孩子長高起到相輔相成的作用。
「身高俗語」都有道理嗎
「三歲定身高」有一定道理。人一生中,有兩個「長個」高峰期:一個是出生後的第一年。剛出生時人大概在50厘米左右,一歲時長到75厘米,以後每年長5厘米左右,成人身高1/3以上是在2歲前長成的。
「二十三躥一躥」過去由於營養不良,造成青春期生長停滯,到青春期後期出現補償生長,所以在個別人身上出現了「二十三躥一躥」的現象。而一般來說,男孩到18歲、女孩到16歲以後,骨骺已基本閉合,就基本不會再長高了。
「爹矮矮一個,娘矮矮一窩」這是一種誤傳。而且決定身高的因素35%來自爸爸,35%來自媽媽,其餘30%則與營養、運動等因素有關。
「早長晚長都一樣」有的家長認為,孩子身材矮小只是晚長,過一兩年就會跟上。不論男女判定兒童矮小都有一條黃金分界線,那就是4歲。這時人體內生長激素等的分泌已基本成形,從身材上可以初步看出是否存在缺陷。而長得過早危害更大,早熟的兒童可能提前一年進入青春期,成年後的身高就會少6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