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康熙帝,姓愛新覺羅,名玄燁(1654∼1722年),滿族人,公元1661年,順治帝福臨去世,繼承帝位,第二年改年號為康熙。
逮捕鰲拜 平定三藩
康熙繼位時正面臨國內社會經濟雕敝的複雜形勢。由於長期的戰爭,致使人口減少,土地荒蕪,大批農民流離失所。朝廷裡大臣鰲拜專擅朝政,獨斷獨行,排除異已,廣樹黨羽,飛揚跋扈,致使滿漢官員間矛盾尖銳。地方上,吳三桂等三個藩王已發展成為割據勢力。
在國外,沙皇俄國不斷侵略我國北部邊疆,使民族獨立、國家安全受到嚴重威脅。因此,恢復和發展社會經濟、反對分裂割據、抵禦外來侵略、清除內奸賣國賊、鞏固國家的統一、安定社會秩序成為迫切需要。
1669年康熙逮捕了鰲拜。接著,他刷新政治,恢復內閣制度,選拔漢人進入中央領導機構。經濟上,下令停止圈地,獎勵墾荒,宣布明朝藩王土地歸現在耕種的人所有,叫做「更名田」。同時興修水利,減免賦稅。
康熙用了八年時間平定叛亂,維護國家的統一。早在1643年,沙俄就先後派遣波雅科夫、哈巴洛夫、斯捷潘諾夫等,越過外興安嶺入犯黑龍江流域,1650年,沙俄強佔雅克薩等地。與此同時,沙俄還派出軍隊,越過貝加爾湖東進,於1652年侵佔尼布楚等地。
當地人民正告他們,黑龍江流域人民「臣服中國的皇帝」,向中國皇帝交納賦稅,自古以來就是中國領土。沙俄置若罔聞,仍然到處殺戮人民,焚燒房屋,肆行搶掠。
反擊沙俄侵略者
1658年,康熙命令寧古塔都統沙爾虎達,反擊沙俄侵略者。清軍把侵略者打得丟盔棄甲,殺死斯捷潘諾夫,致使敵人遠遁數千里。過了兩年,沙俄又派兵侵入黑龍江流域,此時,沙爾虎達的兒子巴海奮起抗擊,打得侵略者屍橫遍野,狼狽逃命。
1675年,康熙向沙俄政府提出和平解決邊界問題的建議,沙俄政府無視要求,狂妄地提出要清政府「歸依沙皇陛下最高統治之下」,並從西伯利亞各地招募一千名哥薩克兵,前來黑龍江地區增援,還決定在雅克薩建立統領轄區。
康熙認識到,單靠和平談判是解絕不了問題的,於是決心用武力嚴懲入侵者。他在軍事上作了充分準備,不斷派出部隊偵察敵情,派中央大臣督造戰船,把得力將領調到東北各地。從1677年起,康熙每年出巡東北,檢查戰備工作。
康熙反擊沙俄侵略者的行動,使邊疆各族人民深受鼓舞,他們紛紛磨刀擦槍,準備配合軍隊同侵略者決一死戰。
1685年2月,康熙命令都統彭春、郎坦、薩布素等將領,帶領一支由滿、漢、蒙古、達斡爾、鄂溫克等許多民族人民組成的軍隊,分水陸兩路,進攻侵佔雅克薩的沙俄軍隊。6月25日晚,進攻雅克薩城,敵人投降。但是沙俄並沒有放棄其侵略擴張的野心,清軍撤回後,他們又再次侵佔雅克薩城。
簽訂《尼布楚條約》
1686年7月,康熙再次派兵包圍雅克薩城,經過三個月的激戰,沙俄侵略軍僅剩下60多人,不得不放下武器,同意通過談判,解決兩國關係問題。
1689年,中俄雙方代表在尼布楚談判,於當年9月7日正式簽訂平等的《尼布楚條約》,規定中俄雙方邊界,從法律上肯定黑龍江和烏蘇里江流域,包括庫頁島在內的廣大地區,都是中國的領土。
平定噶爾丹
1677年,新疆地區的噶爾丹在老沙皇的支持和國內一些分裂分子的慫恿下自稱為可汗,公然向康熙提出:「聖上君南方,我長北方」。1690年,即《尼布楚條約》簽訂的第二年,沙俄唆使噶爾丹以追擊漠北蒙古為名,悍然進攻內蒙古,發動反對清政府的叛亂。
康熙親自率領大軍,出長城平叛。經過康熙帝三次親征,噶爾丹徹底失敗,最後自殺,餘眾三百人投降。
後來,噶爾丹的侄子策妄阿拉布又在老沙皇煽動下發動叛亂,也被康熙派兵平定。
康熙帝在第二次親征途中寫下了《瀚海》這首詩,描述他所率領的為維護祖國統一的正義之師,不辭征戰辛苦,履踏浮沙,急急趕路的情況。
平定噶爾丹叛亂以後,清政府授給蒙古貴族以各種封號,加強對阿爾泰山以東的漠北蒙古的管理與撫慰。
1722年冬,康熙帝因病去世,臨終前,他還叮囑大臣:要鞏固國防,時刻警惕外來侵略,特別是詭計多端、豺豹狠貪的沙俄。
(事據《清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