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思安(巴倫週刊)
【看中國2014年12月09日訊】美奇金投資諮詢公司(J Capital Research)創始人Anne Stevenson-Yang(中文名:楊思安)近日接受巴倫週刊採訪時表示,中國通縮風險正在加速累積,很可能會由通縮引發衰退。
她指出,中國外流資本正在增加,企業也在利用虛假貿易和其他手段擺脫國家的資本管制,猖獗的資本外流可能會導致中國外儲大幅下降。
她還表示,流動性似乎越來越成為中國的一個問題。過去幾年中,中國企業舉了1.5萬億美元的外債,其中很多都是短期的債務。一旦違約潮開始蔓延,中國將難以掩蓋債務問題,債務危機可能爆發。如果銀行壞賬演變為超出監管者能夠控制的信貸危機以及市場信心無法恢復,中國經濟可能會面臨硬著陸。
以下節選部分為她對中國經濟的看法:
中國經濟存在著大問題。過度依賴出口和投資拉動的經濟增長模型不再奏效。
毫無疑問,從教育、基本的醫療到住所、安全的城市,中國經濟在過去的幾十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是自2008年開始,中國為了應對全球大蕭條而採取了錯誤的投資政策,造成了工業產能過剩和基建設施的閑置。例如,沒有多少航班的機場,無處不在的高速公路和沒有賽事的體育館。如果中國面臨著壞賬的衝擊,而為了償還債務又進一步導致信貸出現不健康的增長。中國央行近期的降息也難以解決這個問題,因為這不會讓家庭收入出現較大增長。
巴倫週刊:你認為情況將變多糟?
我自2011年末就十分看空中國,不過在政府的刺激下,中國經濟仍然實現了平穩的增長。根據我們的計算,自今年6月以來,中央政府以直接或間接的方式實施了超過4000億美元的刺激措施,同時放寬了房貸限制。然而,每一個刺激措施在刺激經濟上的有效性似乎越來越弱。
因此,中國很可能會進入通縮引發的衰退。通縮風險正在加速累積,可能需要一定時間顯現。投資者已對中國房地產市場失去信心。算上上下游產業鏈,房地產構成了中國GDP的20%。就業和收入都會受到影響。如果銀行壞賬演變為超出監管者能夠控制的信貸危機以及市場信心無法恢復,中國經濟可能會面臨硬著陸。
巴倫週刊:中國經濟出現問題的其他跡象?
一個大問題是部分中國富人的資本外流正在增長,企業也在利用虛假貿易和其他手段擺脫國家的資本管制。當前,這一趨勢被流入中國的熱錢所掩蓋。這些熱錢流入是為了通過中國的高息套利,當然還有分享中國強勁的外國直接投資和貿易順差帶來的好處。
但是一些奇怪的事情正在發生。三季度中國外匯儲備下降1000億美元至3.89萬億美元。外國奢侈品在華銷量止步不前。很顯然,許多中國富人正在減持國內資產,將錢轉移至境外。如果可以選擇要悉尼的一幢房子還是深圳郊區的一套公寓,中國人的選擇是顯而易見的。
基於中國財富是如此地集中,猖獗的資本外流可能會導致中國外儲大幅下降。
巴倫週刊:市場關於中國房地產泡沫破裂的預期,你有何看法?
儘管似乎比較緩慢,但這正在發生。今年樓市銷量持續下滑。
中國的家庭住房市場真的很詭異。許多中國人把房子視為投機賺錢的工具而非居所。實際上,中國約有500萬套房子是空置的。業主不會把它們租出去,因為二手房的價格會大打折扣。
中國城市化的結果是,造就了大量的空樓和鬼城。然而,城市中卻又充斥著數以百萬計的買不起住房的外來務工人員。
巴倫週刊:中國房價大幅下滑的影響是什麼?
剛才已經討論過了房地產佔中國GDP的比重。此外,中國的銀行系統和影子銀行在房地產市場有著大量的金融資產。
中國的主要企業都在參與房地產市場投機。試想一下,如果可以在住房市場投機,誰還會去建造船廠?
中國家庭的過半資產以房產形式存在。地方政府收入的35%來自土地出讓金和房產轉讓稅,房價下跌意味著前路坎坷。人們開始意識到房價不會永遠漲下去,拋壓開始聚集。
巴倫週刊:傳統觀點認為中國擁有多層防護體系,可以抵禦經濟衰退和任何債務危機,對此你怎麼看?
我不這樣認為。以我們討論過的3.9萬億美元外儲為例。很多人認為這一巨額的外儲可以糾正任何金融問題。但是,外儲只在捍衛人民幣時才有用,而且流動性也比許多人認為的要差。正如我們指出的,資本外流將令中國外儲急劇縮水。
有意思的是,流動性似乎越來越成為中國的一個問題。過去幾年中,中國企業舉了1.5萬億美元的外債,而以前是沒有的。其中很多都是短期的債務。一旦違約潮開始蔓延,中國將難以掩蓋外國投資者也置身其中的債務問題。至此,中國債務危機可能爆發。
中國似乎從來不核銷壞賬。2000年以來,為了讓國有銀行上市而剝離出去的不良貸款至今仍躺在資產管理公司的資產負債表上。
来源:華爾街見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