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公主(1629或1630——1646年9月26日)朱媺娖(Zhūměichuò),明代崇禎帝朱由檢次女,母王順妃,是明末極著名的人物。順妃生長平公主後不久因血崩症病逝,就由周皇后撫養,因此《明史》載為周皇后所出。長平公主封號原是坤興公主,降清後清廷改封她為長平公主。她身為末代公主,並沒有過人之處,然惟其國破家亡,身世悲慘,為人熟知。李自成攻入北京後,崇禎帝心灰意冷,對長平公主嘆道:「汝何故生我家!」。揮劍斫公主,斷左臂。詩人吳偉業為她作《思陵長公主輓詩》:「貴主媺音美,前朝典命光,鴻文垂遠近,哀誅著興亡」。
從上述簡單介紹,我們就已經可以看出,長平公主的一生是坎坷和悲慘的一生。
記得筆者曾看過一篇描寫她的文章,很是筆力深厚。現轉發如下:
長平公主,令人哀憐;身世悲涼,幻影人間。或許史書記載常有難言之隱;或許民間傳聞多寓美好希冀;或許文學作品關注亂世情緣;或許國破家亡之美麗公主,英年早逝靈魂不散。
史書記載,故事簡練。《明史》列傳第九曰:「長平公主,年十六,帝選周顯尚主。將婚,以寇警暫停。城陷,帝入壽寧宮,主牽帝衣哭。帝曰:‘汝何故生我家!’以劍揮斫之,斷左臂;又斫昭仁公主於昭仁殿。越五日,長平主復甦。大清順治二年上書言:‘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詔不許,命顯復尚故主,土田邸第金錢車馬錫予有加。主涕泣。逾年病卒。賜葬廣寧門外。」
民間傳聞,軼事纏綿。傳說李自成義軍打開彰義門,崇禎皇帝朱由檢登煤山,望京城烽火徹天,徘徊良久乃歸乾清宮。凌晨五鼓,催皇后、貴妃自盡,於壽寧宮斬殺愛女長平公主,因不忍力微,斷其左臂,公主未殊死而悶絕於地。後為尚衣監何新入宮所見,負之而出,自此神秘失蹤。再後,或說與狀元郎周世顯諦結美好姻緣;或說皈依佛門永伴青燈尼姑庵。
戲曲小說,演繹紛繁。《倚睛樓七種曲》之《帝女花》,一對金童玉女欲結連理,下凡人間。於亂世驚濤之中,尋尋覓覓,至死不渝。玉女幻影為長平公主,金童投生為狀元郎周世顯。明朝亡國,崇禎劍刃帝女。公主未死,輾轉至庵堂避難,巧遇郎君世顯,二人重續前緣,然後雙雙殉愛而去,飛往天界之飄渺雲煙。金庸小說之《碧血劍》,演繹長平公主村姑裝扮,行走江湖,相貌極美,氣質高貴,描寫公主國恨愛情錯綜複雜之少女情懷;《鹿鼎記》再度描繪長平公主為獨臂神尼,白衣俠女纖塵不染,神功蓋世浪跡江湖。
可憐如花似玉女,生於末世帝王家。
國破家亡烽煙起,飄零淪落夢天涯。
民間有這麼一種傳說:
崇禎的女眷們,因為不可能被人擁立,所以是受到了清政府的「優待」。清朝撥給公主很高的生活費用,命周奎善待公主,作為宣傳清朝「恩仁」和統戰反清勢力的工具。長平公主國已破,家已亡,身又殘,早無活下去的意趣,時時說:「父皇賜我死,何敢偷生?」無奈身為弱女子,除了聽任命運擺佈,又有什麼辦法?唯日日以淚洗面,靠讀讀佛經來平衡自己的內心。心中還燃燒著的唯一希望,是自己的三個兄弟能逃到南方,有朝一日光復大明。這就是吳偉業所說的「死早隨諸妹,生猶望二王。」
令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順治二年崇禎皇帝的太子朱慈烺沒能南下到南明地界,而是從亂軍之中逃回,一路乞討回到北京,衣衫襤褸地出現在周奎門口。周奎和公主聞訊出見,「相見掩面泣,奎跪獻酒食」。離難中的兄妹沒想到這樣見了面,悲喜交加。
然而,太子的出現,給周奎出了一個很大的難題:他早已投降了清朝,收留前朝太子豈不是大罪?所以過了兩天,他把這件事報告了朝廷。清廷沒想到這麼快太子就自投羅網。由於太子的號召力太強,清廷決定迅速將他殺掉,以絕後患。然而剛剛頒布優待前明的詔令,怎好馬上自食其言?多爾袞腦筋一轉,導演了一出認真為偽的鬧劇。他私下派人,要求周奎和長平公主聲明太子是假冒的。長平公主當然不干,但被周奎痛打之後,便不敢再開口了。於是先是周奎一口咬定太子是假的,清廷又先後命數十名太監和大臣去辯論。十幾名堅持認為太子為真的太監和大臣都被處死,太子身份就這樣被確定,「假」太子被迅速處斬。
這一事件給了十六歲的長平公主以極大刺激。她萬念俱灰,實在承受不了人生之悲苦,絕望之餘,上書朝廷,請求出家:「九死臣妾,跼蹐高天,願髡緇空王,稍申罔極。」
朝廷毫不猶豫地回絕了她的請求,他們還要用公主這塊金字招牌。所以他們要千方百計地「施恩」於公主,並且要大張旗鼓地宣傳,讓天下人都知道。朝廷四處訪查駙馬周世顯,找到之後,撥出巨款,給他們舉行了華麗的婚禮,其規格等同於清室公主。
命運就是這樣弄人。兩年前,公主日夜夢想著這場婚禮的幸福,卻被世事變故阻隔。兩年後,婚禮雖然仍然盛大,然而除了屈辱和痛苦,她還能感受到什麼?大清王朝這樣深厚的恩仁,她實在無力承受了。結婚幾個月後,清軍攻陷了南京,弘光小朝廷滅亡了,被俘到北京的南明皇帝和王公們都在順治三年五月被同時處死,公主受到最後一次精神打擊。順治三年舊曆八月十八日,還不滿十八歲的她帶著沈重的傷痛猝然病逝,這時她結婚才剛剛一年,死時尚有五個月的身孕。
清廷為她舉行了一場盛大的葬禮,厚葬於廣寧門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