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路圖片)
稿酬、版稅制度是隨著現代報刊和出版業的繁榮而出現的,晚清以前,中國沒有專門報刊和出版機構,那麼,作家從事文學創作的內在動力在哪裡呢?
古代作家最初選擇業餘寫作(古代沒有職業作家)可能有滿足自己的愛好或者希望千古留名的想法,但這樣的人不會太多。更多的人從事寫作有著明顯的功利目的。首先,一個人文章寫得好,名氣傳播出去,可以引起各級地方官員甚至皇帝的注意,從而平步青雲。其次,科舉制度確立後,想做官得先考進士,而考進士主要是考各種策論,文學功底深厚的人在這方面容易佔便宜。不過,我覺得最根本的還是在於民間盛行的寫文章給「潤筆」的慣例。
漢武帝時,陳阿嬌皇后因故失寵,被貶至長門宮居住,宮廷女人都是以婚姻為事業的,漢武帝這一招對阿嬌的打擊極大。陳阿嬌苦思突圍之策,終於想出一計。她派人攜黃金千斤求當時的著名文人司馬相如代做一賦,傾訴自己的纏綿心事。司馬相如果然寫出一篇催人淚下的《長門賦》,這篇文章深深打動了漢武帝,他將陳阿嬌重新召回身邊。一篇文章換來黃金千斤,這在今天無法想像。
唐代書法家李邕曾任北海太守,書文俱佳,許多高官和各地寺廟的住持,經常花巨資請他寫文章。李邕寫過八百多篇此類文章,其積累的財富可想而知。這個人出手大方,經常拿錢財接濟別人,儘管如此,他的個人生活還是非常奢侈,杜甫有詩云:「干謁走其門,碑版照四裔。……豐屋珊瑚鉤,麒麟織成罽。紫騮無劍幾,義取無虛歲。」
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也曾得到過高額「潤筆」。憲宗元和九年(公元814年),地方勢力吳元濟反唐,唐憲宗派大將李愬討伐。李愬雪夜奇襲蔡州,活捉吳元濟。戰爭結束後,韓愈受托寫《平淮西碑》,他將功勞完全記在大將韓弘身上,對李愬輕描淡寫。韓弘自然大喜過望,當即拿出500匹絹相贈。500匹絹是個什麼概念呢?作家劉繼興先生考證,那時一匹絹值200文,一斗大米值13文,韓弘給韓愈的「潤筆」大致相當於7690斗米,當時一斗米約有13斤。現在買13斤普通大米大約需要26元,買7690斗大約需要199940元。韓愈一篇文章就拿了將近20萬元稿費,你叫他不富都不行。
與韓愈同時代的皇甫湜更牛。有次,他給名相裴度寫了一篇《福先寺碑》,一共3000字,向裴度要求一個字三匹絹,結果裴度果然給了他9000匹絹。韓愈獲得的500匹絹相當於如今近20萬元人民幣,裴度得到9000匹絹相當於現在多少人民幣,您不妨算算。
唐代詩人白居易跟元縝是刎頸之交,元縝死後,白居易為之撰墓誌銘,本想無私奉獻,不收分文,但元縝的兒子執意要付給報酬,他支付的報酬有銀馬鞍、玉腰帶、丫環、馬車和綾羅綢緞,折合銅錢六七十萬。白居易推不掉,只好將這筆「潤筆」全部捐給香山寺,並聲明「凡此利益功德,應歸微之(元縝的字)」。
這裡有個事情必須交代一下,古代的巨額潤筆都是送給第一流作家的,第二流、第三流作家就算給別人寫的文章再出色也未必得到如此高的回報,但通過一篇文章一夜暴富的夢想對一般文人的吸引力不言而喻。這道理就像買彩票的人絕大多數得不到大獎,然而,因為有個念想在前頭等著,大家自然也就幹勁十足地往前衝。從某種意義上說,高額的潤筆,其實就是古代吸引文人從事創作的文學「彩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