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11月16日訊】中國正在上演著一場城建投資熱潮,多個城市的投資規模都在千億元,堪稱「富可敵國」。
然而,一夜之間,不少地方特大城市夢想,需要重做了。
隨著新型城鎮化規劃的配套文件《城市規模劃分標準調整方案》發布,各地已經做的城鎮化規劃面臨修改的必要。
此前各地已經發布了到2015年或2020年,甚至到2030年的相關城鎮規劃。這些規劃均按照舊的城市規模標準,有的提出了磅礡的特大城市目標。
比如湖南是規劃到2015年,全省建成長沙、衡陽、株洲、湘潭、岳陽、常德6個特大城市。福建提出到2030年建成6個特大城市,包括泉州、廈門、福建等。
安徽十二五城鎮化規劃提出,到2015年形成合肥、蕪湖、安慶、蚌埠、阜陽、黃山6個特大城市。
山東計畫再打造5個特大城市,包括煙臺、淄博、濰坊、臨沂、濟寧,加上已有的青島和濟南,山東也有7個特大城市。
到2020年河北有8個特大城市設想,這包括石家莊、唐山、邯鄲、保定、秦皇島、張家口、廊坊、滄州。 安徽、湖南到2015年分別有6個特大城市,分別包括合肥、蕪湖、長沙、岳陽、常德等。
江蘇則提出到2015年,有11個特大城市的規劃。福建提出到2030有6個特大城市。
國家最新設定的特大城市標準包括人口須達到500萬至1000萬,而在上世紀80年代,這一標準為100萬以上。這樣一來,很多地方規劃提出的特大城市夢想要破滅。
據報導,一些地方把城市「做大」的目的是要抬高地價,獲得土地收益,而專家認為,城市過大會導致「城市病」等一系列問題。
人們都認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在減速。各省的指標也表明情況確實如此。
自2008年推出規模達4萬億元人民幣的一攬子刺激計畫以來,中國各地一直嚴重依賴固定資產投資。
今年31個省區市均未達到年初設定的經濟增長目標。據彭博社推算,17個省區市的經濟增長率與目標值至少相差一個百分點。
世界銀行首席中國經濟學家吳卓瑾說,這恰恰表明,中國政府有意對經濟進行結構性調整。官員們當前願意接受經濟趨緩,這種意願在省一級尤其顯而易見。
湖北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指出,國家下一步是要大力發展主城區人口100萬到300萬的大城市,這類城市具有規模效應。對於主城區500萬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是限制人口規模的。「所以沒必要都搞到特大城市,以後即使到2020年,特大城市也很少。」
截至目前,按照新的城市規模標準,主城區人口為1000萬以上的有北京、上海、廣州等6個城市。另外有西安、南京等10個主城區人口在500萬-1000萬的特大城市。
此前國家新型城鎮化規劃指出,2010年城區人口100萬人口以上的城市有140個,按照舊的標準,都是特大城市。
國家發改委規劃司司長徐林近期指出,按照新的城市規模標準,現在把城區常住人口50萬人以下的城市變成了小城市。城區人口50萬到100萬之間的叫中等城市。城區常住人口在100萬以上、500萬以下的,都為大城市。常住人口超過500萬,在500萬到1000萬以下的,定義為特大城市。城區的常住人口超過1000萬的,叫做超大城市。
湖北社科院副院長秦尊文認為,應該避免城市人口無限擴張。人口50萬以下的小城市,城市發展中存在棘輪效應,即易於向上調整,而難於向下調整。這個效應出現在人口規模達到25萬以後,出現棘輪效應後城市只會向前發展,而不是像小城鎮一樣有可能會因為某些原因沒落。
如果按照新型城鎮化的要求,城區人口500萬的特大城市的人口需要嚴控城區人口。100-500萬的大城市需要合理控制城區人口。城區人口50-100萬的中等城市,需要有序放開城區人口,只有城區人口50萬以下的小城市才可以全面放開落戶限制。
截至2010年全國城區人口超過1000萬的有6個城市,城區人口達到500-1000萬的有10個城市。按此看,包括4個直轄市,以及武漢,西安、成都等省會城市,都需要嚴格控制人口,實施積分的居住證制度。
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副理事長李兵弟指出,嚴控特大城市人口數量是個積極的信號,即特大城市不能無限制發展,大城市的現代治理與發展,依然是艱鉅的時代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