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0號習近平與安倍晉三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會晤時握手。
【看中國2014年11月13日訊】舉世矚目的習近平與安倍晉三的會晤終於發生了。從國際媒體的報導來看,習近平與安倍的會晤果然富有戲劇性。
一反外交禮儀
英國《每日電訊報》11月10日發表記者馬爾科姆•摩爾從北京發出的報導,大標題是:「全世界最尷尬的首腦握手,習近平與安倍晉三會晤」;副標題是:「中國和日本關係的冰冷在習近平和安倍晉三首次會晤時顯得清清楚楚。」
摩爾報導的開頭,是戲劇性的描寫:
「兩年來,中國和日本領導人在一系列怨恨的紛爭中拒絕彼此會晤。
「星期一,在亞太地區24國及地區領導人在北京舉行首腦會晤之際,習近平和安倍晉三終於面對面了。厭惡之情表現在這兩個男人的臉上。
「習近平一反外交禮儀,讓安倍等待會晤他。
「在日本首相最終走上前去跟他打招呼時,習近平對他來了個不理不睬,沒有隻言片語的回應,而是板著面孔面向記者照相機,看上去好像是日本首相嘔吐到了他的鞋子上。
「而安倍也沒能擺出笑容,面色顯得很疲憊。」
英國《每日電訊報》為摩爾的這篇報導配上一段39秒的視頻,聲色並茂地展示了上述的文字報導內容。
冰冷握手可圈可點
在11月10發出的配有視頻鏈接的有關習近平和安倍會晤的博文中,《華爾街日報》記者李肇華(Josh Chin)和Jun Hongo也是將目光集中於兩位領導人會面的動態(或曰僵硬態)戲劇性畫面上,而這種畫面戲劇性顯然也使記者的報導語言帶上了戲劇性:
「經過多年由領土爭端、歷史爭端和參拜神社引發的緊張關係,中國和日本彼此接近,以建立一種能更能發揮功用的外交關係。星期一,中共國家主席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在北京舉行的亞太經合會期間會晤並握手。
「像這裡的錄像所顯示的那樣,這場會晤有些冰冷。習近平顯然是拒絕搭理對方的問候,在擺姿勢給記者拍照時看上去好像是跟在前面所提到的雙方爭議島嶼釣魚/尖閣諸島上啃食稀少的植被的山羊握手。」
李肇華和Jun Hongo的博文接著說:
「中國和日本早些時候發表了一份出人意料的聲明,說是雙方計畫逐步恢復外交和安全對話,儘管雙方各自把這一協議的文本翻譯得好像是對方看起來退縮了。這種微妙的暗算在星期一仍然在繼續。中共官方的新華社強調,習近平與安倍的會晤是應‘日本方面的請求’舉行的。習近平星期一在握手時的表情也算是對這一點進行了強調。」
尷尬握手成新聞
在握手發生的當天也就是11月10日星期一,習近平與安倍晉三的尷尬握手顯然成為國際媒體的主要看點。
澳大利亞主要報紙《悉尼先驅晨報》就此發出的新聞報導大標題是:
「安倍和習近平在有關中日關係的突破性會晤時尷尬握手」
路透社的報導標題是:
「中國的習和日本的安倍舉行里程碑式的會晤,此前尷尬握手」
美國《外交政策》雜誌的博文報導標題是:
「安倍晉三和習近平在北京進行了一次實在尷尬的握手」
光明中的陰影
當然,國際媒體並沒有因為中日兩國領導人的尷尬握手而把日中關係的今後走向看得一片黯淡。
例如,美國主要報紙《紐約時報》在11月10日,也就是習近平與安倍會晤的當天發表外交記者簡•佩雷斯的報導標題顯然就是以陽光為主旋律:
「亞太經合會期間的冰冷會晤或許是中國和日本關係解凍的開始」
然而,佩雷斯報導的開頭也逃不開陰影籠罩:
「習近平和日本首相安倍晉三之間的會晤只是延續了25分鐘,還不到兩個國家領導人通常正式會晤時間的一半。他們多沒有提及東中國海上處於兩國關係冷淡中心的那些小島的名稱。
「兩位領導人星期一在人民大會堂試圖開啟一個新局面。但兩人之間的氣氛冷得不能再冷。通常在這種外交會晤場合擺放的兩國國旗明顯地沒有出現,以免兩國國旗並列會人一種兩國友好的印象。
「兩人的肢體語言如何呢?在會晤的開始,在他們就座之前,安倍對習近平說話。記者們的攝影機捕捉到了習近平在聽安倍說話,但沒有給予回答,而是轉向攝影記者,擺出尷尬的、缺乏熱情的握手姿態。」
「日本京都產業大學世界問題研究所長東鄉和彥說,假如這位中共領導人笑容太多,他就可能會激怒國內的民族主義觀眾;在過去的兩年多的時間裏,他們被引導著相信了安倍是不值得會晤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