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銀行業大麻煩:存款失守(圖)


【看中國2014年11月03日訊】網際網路金融「寶寶」的崛起,令三季度16家上市銀行存款餘額環比大降近2%,存款加速流失成為銀行業最頭疼的難題。

據中國證券報統計的數據,A股16家上市銀行三季報日前平淡收官。儘管近10%的淨利潤增速基本符合各方預期,但三季報數據中一些潛在的不安因素仍舊讓市場平添了幾分擔憂。16家上市銀行的銀行存款總額為75.62萬億元,較今年中報時的77.13萬億元,減少了1.5萬億元,降幅達1.97%。較2013年年末的70.42萬億元,增幅僅為7.38%。

存款一直是中資商業銀行的安身立命之本,現如今銀行存款加速流失已然成為制約上市銀行業績增長的一大隱憂。在存款增速下滑、網際網路金融大肆「吸金」等壓力下,往日「傲嬌」的商業銀行也不得不放低姿態,業務結構調整、布局網際網路金融等多點發力,以期挽回頹勢。

華爾街見聞網此前曾報導,網際網路金融的興起與國有五大行一起嚴重擠壓了中型銀行市場空間,並且程度有望繼續加深。因為利潤空間受到擠壓,投資者認為二線銀行需要進行創新、擁抱網際網路金融。

中證報則評論稱,不少專家和銀行業內人士認為,銀行存款下降已經成為一個「新常態」,將在一定程度上限制銀行信貸的投放,他們呼籲監管層進一步放鬆存貸比指標。

交通銀行存款較年初負增長

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指出,銀行存款下降已經成為一個「新常態」。「在利率市場化下,一個最大的‘新常態’就是銀行所面對的存款流失問題。2003年以來的十年間,中國銀行負債當中存款佔比整體上持續下降,從過去最高的84%下降到現在的76%左右。與此同時,各類投資理財迅速崛起,基金、券商資管、保險資管、信託、銀行理財等規模共計38.8萬億,相當於銀行存款規模的40%。它們都已成為銀行存款的有力競爭者。」

早在今年中報時,銀行存款增長乏力已現端倪。到了三季報時,銀行存款增長几乎「全線失守」,除了平安、寧波、浦發、民生、招商、南京等銀行,其餘9家上市銀行的存款餘額較上年末的增速都只有個位數。而交通銀行三季末的存款餘額,較上年末甚至是「負增長」。

三季報數據顯示,中信銀行的客戶存款規模為28757.25億元,較年初上升了8.45%,三季末時點存款規模下降了1774.88億元,存貸比環比提高4.2%至73.6%。而光大銀行三季末存款餘額為17282.79億元,其中報時的存款餘額為17962.82億元,三季末時點存款餘額下降了680億元。興業銀行三季末的存款規模為22052.28億元,季末時點存款規模下降了412.94億元,環比下降了1.8%。該行第三季度同業資產減少953 億元,環降8.0%。

分析人士指出,銀行存款餘額增速放緩,與監管部門控制餘額波動有關。9月上旬,央行、財政部、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加強商業銀行存款偏離度管理有關事項的通知》(以下簡稱236號文),要求商業銀行加強存款穩定性管理,月末存款偏離度不得超過3%,否則將按嚴重程度採取相應監管糾正與處罰措施。

以建設銀行為例,該行三季報數據顯示,9月末集團存款129824億元,較年初增長6.21%,較6月末增長0.20%。扣除海外存款因素,境內存款零增長。受監管機構出臺的存款偏離度政策影響,三季度存款沒有增長。券商分析人士對記者表示,「預計隨著理財產品期限結構的調整,今年四季度建行的存款增長依然不容樂觀。作為最主要來源的存款增長乏力,也制約了資產負債表的擴張。」

愛恨交織銀行理財

對以往習慣了「躺著賺錢」的商業銀行來說,即便此前有所預期,但是也沒想到存款增速下滑如此之快。萬不得已,為了防止存款「搬家」,銀行不得不「軟硬兼施」。

不論是較高的理財產品收益,還是銀行版「寶寶」產品,都說明「傲嬌」的銀行在不斷放低、放軟姿態。一位股份制銀行人士告訴中國證券報記者:「今年以來,銀行獲得資金的成本不斷上升,現在有些理財產品的年化預期收益率比之前7折的房貸利率都要高了。但是為了留住存款,這理財產品就是再想停也不敢停。」

與此同時,商業銀行為了存款也不得不加快「創新」的腳步,積極布局網際網路金融。在剛剛結束的第十屆北京金博會上,北京銀行「直銷服務體驗館」就吸引了不少老百姓的「圍觀」。直銷銀行的開戶簽約服務極其簡便,通過現場布放的遠程簽約機即可快速完成,整個過程用時僅三分鐘。交通銀行則在金博會上力推「可視銀行卡」,不需要登錄網銀、不需要去銀行網點,卡片的電子紙屏幕可離線實時顯示電子現金賬戶餘額,用戶只需輕輕一按,即可顯示當前餘額。中國證券報記者採訪了不少現場的普通儲戶,發現銀行的這些創新手段不僅勾起了吸引儲戶的「獵奇心理」,同時也可能在一定程度上留住了存款。

值得注意的是,在三季報中,幾乎所有的上市銀行都提及了網際網路金融方面的布局,個別布局較早的銀行更是從中嘗到了「大甜頭」,其中平安銀行尤為明顯。券商分析人士指出,直通銀行、微信銀行、口袋社區銀行等網際網路金融模式成為了平安銀行物理網點之外的有效延伸,為其帶來存款的大幅增長。三季報數據顯示,平安銀行存款餘額達到15,081.79億元,較年初增長23.93%。其中,公司存款12,619.50億元,較年初增長25.53%;零售存款2,462.29億元,較年初增長16.33%。

另一方面,為了防止存款「大搬家」,不少商業銀行不得不出硬招、狠招。此前就有媒體爆料稱多家大行關閉了股份制銀行的POS機理財轉賬業務埠,嚴防存款搬家。另外,多家銀行對超級網銀的資金歸集的單筆額度進行限制。民生銀行一位客戶經理告訴記者,「在當前存款出現流失的情況下,防止存款流失仍是銀行的重要任務。有些大行就關閉了我們的埠,但是我們對外的轉賬功能還是正常的。」

對於「吸金大戶」的網際網路「寶寶們」,上述銀行的額度限制也是「一緊再緊」。中國證券報記者在微信理財通的各銀行買入限額中看到,目前支持理財通買入的14家銀行都設置了限額。其中,除了工行、交行、浦發、平安等單筆單日限額5萬元,其餘銀行的單筆單日限額都在3萬元以下,興業銀行單筆單日限額5000元。另外,工行、建行、浦發、上海銀行等還有單月的額度限制。

存貸比調整呼聲再起

無論銀行如何「軟硬兼施」,估計存款增速下滑的趨勢一時間可能難以有效遏止。因此,業內對於存貸比放鬆的呼聲再起,稱「如果監管層不做出調整,銀行選擇的空間非常有限,可以說是‘戴著鐐銬跳舞’。」

交行由於存款流失較大,面臨存貸比進一步上升的壓力。三季報數據顯示,9月末該行存貸比已達到73.92%(6月末、上年末分別為72.37%、73.40%),逼近監管紅線,業內人士預計這有可能制約交行未來的信貸增長。建行也面臨同樣的「窘境」,三季報顯示該行存貸比壓力凸顯,9月末存貸比為72.02%,較年初提升1.09個百分點,直逼75%的監管線,分析人士預計這將對該行貸款投放能力構成約束。

交通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連平直言:「現實情況是,存款增速已明顯跟不上貸款增速。存貸比考核已越來越難以符合以市場化為導向配置資源的原則,逐步取消是大勢所趨。」在存款偏離度考核下,銀行仍很難改變追逐存款行為。在該監管下,銀行存款吸收難度可能增加,不排除階段性存款增速進一步放緩、負債成本難以有效下降、從而限制信貸投放能力的可能性。他進一步指出,降低融資成本的重要一環在於商業銀行,而當前商業銀行正面臨著存款增速放緩、資金成本上升的問題,75%的存貸比考核也限制了商業銀行發放貸款的能力,對存貸比進行適當的改革有助於貸款利率的下行。

除了逐步取消存貸比,興業銀行首席經濟學家魯政委也建議監管層應從幾個方面予以轉變:一是提高資產流動性,即促進信貸資產證券化;二是提高負債方的穩定性,推進同業存單的發展,開拓直接面向企業和個人的大額存單;三是打破剛性兌付。目前理財市場上有著強烈的剛性兌付預期,且其收益率是存款利率的十幾倍甚至幾十倍,導致存款安全性的特徵沒有彰顯。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華爾街見聞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