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個人都想在人生旅途中一帆風順,比如錢財不缺、家庭和睦、健康長壽等等,但是很少有人能事事如意。很多人都相信命運的存在,人們也常說我運氣好不好、某人很有福氣等等。那麼人生中的福運究竟從何而來?人的命運又能不能改變呢?老人們愛講「積德、損德」,這話非常對,中國傳統文化博大精深充滿智慧。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積德來的。人有多少德,就有多少福,無德不得,失德散盡。
我曾在雜誌上看到一篇報導,講的是一個香港億萬富豪的生平。說他沒去香港之前,十幾歲時在鄉間做了好幾年的乞丐。也許這段經歷使他成為了一個很有善心、同情心的人。他說:做人千萬不要落井下石,當社會上、自己周圍的人遭到不幸或不公時,要抱著善心、同情心,儘自己的能力去幫助,就算無能為力也要說幾句安慰的話,不能笑話,更不能用惡毒的話傷害人家。因為那樣會給自己帶來惡運。就因為有此善心,所以他才能從打苦工、開小店舖,一直做到了地產大亨,活了九十多歲,幾個子女也很孝順、很善良。
宋朝名相范仲淹,出身清寒,年青時很窮,他決心將來若能出人頭地,定要救濟貧苦者。後來當了宰相,便把俸祿拿出來購買義田,分給貧窮無田地的人耕作。還給他們提供飯食、衣服,凡是有婚喪嫁娶的,還拿錢補貼他們。就這樣他用一人的收入養活了三百多家鄉親。有一次在蘇州買了一處住宅,一位風水先生誇獎此屋風水極好,後代必出大官。范仲淹卻立刻把這個宅子捐了出來,改作學堂。因為他想,讓蘇州城百姓的子孫都能出人頭地,比起一家獨自享福,豈不更好?
俗話說:富不過三代,但範氏家族卻興旺了八百年!范仲淹四個兒子都德才兼備,當了宰相和大官。范家的後代一直到民國初年都不衰。其秘訣就在於范家子孫不忘「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和「積德行善」的祖訓。《周易》上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意思是說行善的人家就一定會有好事等著呢。可見人生的福運是怎麼來的?福運是修來的,只有積德行善才能改變命運。如果我們想為自己和家人開創美好的將來,那就做一個為別人著想、有善心的人吧!因為榮華富貴不是爭來的,是積德來的。
中國古代民間風俗傳說,每年過小年的這一天,灶神要上天,而除夕這天是灶神從天上回來的日子,因此民間都要祭灶神。灶神上天所要做的,是向天帝報告這戶人家的善惡功過。若是積德行善的人家,上天將會令其漸漸地興隆;若是做惡的人家,上天將會使其漸漸的衰敗。《論語》中有這樣一段文字,王孫賈問曰:「與其媚於奧,寧媚於灶。何謂也?」從這一章句上可以看出,在春秋時期,民間就有了討好灶神的風俗。但是對於王孫賈的所問,孔子給予了平直的回答,子曰:「不然,獲罪於天,無所禱也。」如果是作惡的,就已經獲罪於天,祈禱求福也是沒有用處的。
我曾讀《老子》,讀到「天道無親,常與善人」時,十分的心悅誠服。上天並沒有偏袒的心,只是愛護真心行善的人,行善之人,必將得到上天的賜與。所謂自天祐之,吉無不利。所以佛家提倡因果報應之說。不知因果的人,內心常空空蕩蕩,以為做惡不得禍,做善不得福。因此緣故,善不欲為,惡則時而為之。知道因果報應的人,內心常充實,能夠漸進地克己斷惡及勤力修善。積善的人,來生後世將會得到福報;而做惡的人,來世將會得到災殃。除此之外,行善之人的福德及作惡之人的禍殃,也會波及到他們各自的子孫後代。正如《易經》中所說:「積善之家,必有餘慶;積不善之家,必有餘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