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dares 廣場
作為墨西哥第二大城市的瓜達拉哈拉,因其一向繁榮的經濟造就了獨特的烹飪傳統、飲食文化。若不深入它西北部的龍舌蘭小鎮,你無法真正瞭解這個國家的靈魂。
我在飛往墨西哥的航班上第一次嘗到傳說中的龍舌蘭酒(Tequila),據說它是墨航引以為豪的一大特色飲品,也是墨西哥這個國家的靈魂。這種又烈又熱辣的酒,源於哈里斯克州首府瓜達拉哈拉西北50多公里一個小鎮,名字就叫做「龍舌蘭」。
「鬼屋」裡的美味
抵達瓜達拉哈拉時,這裡正在落雨,隔著模糊的車窗,大教堂的穹頂輪廓看起來既滄桑又美麗。我驚奇地發現,街上行人步履匆匆,無一不是身形優美、氣質頗佳的人兒;還有許多在細雨中不疾不徐騎著單車的人,看得出他們選擇這種出行方式是為了一種生活腔調而非其他——完全迥異於我到過的墨西哥其它地方!
晚餐時,我又有了新的發現:餐館位於老城區,弧形幽深的門廊,燭光明明暗暗,餐桌邊裝飾著巨大的鳥籠;通往洗手間的過道兩邊是黑色鐵柵,鎖著許多頗有年份的古董;再往裡走,一左一右,兩幅頂天立地的修士和修女的全身像。
回到餐桌邊,當地朋友肯定了我的猜測:沒錯!這是家由老修道院改建成的餐館,供應本地菜,生意好得不得了!人們近悅遠來,還有個原因,聽說這裡常有「靈異 」事件發生。我於是相當佩服瓜達拉哈拉人的時髦創意和前衛觀念,真不是哪裡人都能接受這樣的改造,更不是哪裡人都能淡定地坐在一處「鬼屋」,享受美食,談笑風生。
當我從餐桌上瞭解了瓜達拉哈拉的歷史,便對這座城市的個性毫不奇怪了,它的血液中混合了印第安人、法國人以及西班牙人的基因,又一向是墨西哥的文化、經濟和工業重鎮,跨越整整四個多世紀的豐厚底蘊,造就了這裡人優雅享受生活的淡定態度。
「淹死的三明治」
你看,因為喜歡吃又喜歡在吃的時候跟當地人聊天,我很快便對瓜達拉哈拉熟悉起來。若想品嚐當地小吃,最集中的地方莫過於Mercado Libertad,當然,首先你得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Birria是最典型的瓜達拉哈拉當地菜,美味的燉羊肉中加了乾辣椒和傳統香料,慢火燉出。在Nueve Esquinas附近的那些館子裡,廚師最知道如何料理出一鍋肉香四溢的燉菜。Tortas Ahogadas,如果從字面直接翻譯「淹死的三明治」,很是讓人摸不著頭腦。它其實是細長的三明治麵包剖開,抹上辣椒醬和番茄醬,其他內容豐儉由你。至於Pozole則是一道豐盛的湯,用豬肉和玉米燉成粥,配上新鮮的白菜、蘿蔔、洋蔥和芫荽。
瓜達拉哈拉人每逢重大日子,會做玉米粽子(Tamales),用玉米皮包裹成糖果形狀裡面塞進雞肉或者豬肉,辣椒是必須的,沙司的配料組合全靠想像,巧克力醬也不是沒有可能!
龍舌蘭的故事
早餐我嘗了個Mollete,剖開的圓麵包裡夾進豆子、火腿或香腸,覆以乳酪烤出,這是本地人非常普遍的早餐,源於法國殖民時期。然後便趕去乘坐從瓜達拉哈拉到龍舌蘭小鎮的經典老火車。列車只有七節車廂坐了三百來人,車票包括整個一天的行程,一路有吃有喝,非常歡樂!
當兩旁山嶺開始起伏,藍色的龍舌蘭田於是出現,它們整齊地長滿天際,安靜卻氣勢逼人。龍舌蘭小鎮面積不大,大概因為釀酒的人家多,加上幾個最著名的大酒廠之間毗鄰而居,空氣中瀰漫酒香。250年歷史的「黑烏鴉」是當地最大最美的酒廠,也是唯一一家未被轉賣給外國人的酒廠,現在是家族第十代傳人經營純正墨西哥人血統。
龍舌蘭喜歡乾熱,小鎮四季如春,背靠特基拉火山,墨西哥境內六百座火山之一兩萬年都未曾噴發過,卻為龍舌蘭的生長提供了肥沃土壤。只有用在龍舌蘭小鎮附近生長出的「藍色韋伯」釀出的酒,才可以被冠名「龍舌蘭」。可用於釀酒的部分,其實是龍舌蘭的「心」。削掉外面的龍舌蘭葉子,這顆富含糖分的「心」看上去很像一個巨大的菠蘿。熟練的「採心人」在動手之前就能從龍舌蘭的外表判斷下面的「心」有多大,有的時候這顆「心」能重幾百斤!
栽種和採摘龍舌蘭是一門非常傳統且有技術含量的手藝,往往以家傳的形式傳遞,「採心人」因此受到當地人尊重,是絕不會讓他去幹搬運龍舌蘭之類的粗笨活的。工人在烈日下將一顆顆巨大的龍舌蘭「心」砍半,然後推入鍋爐中蒸38個小時,經過糖化、榨汁和發酵,最終凝結成珍貴的液體。
調酒師將酒杯倒扣在鹽碟,讓每個杯口沾上鹽然後把龍舌蘭緩緩注入。只有最傳統的方式才能洞悉這種烈酒的靈魂:在墨西哥傳統樂隊「瑪利亞奇」的琴聲中,舔一口鹽,再猛嘬一口新鮮檸檬中的汁水,然後一飲而盡——姑娘們飛舞著裙裾,小夥們捧上了奇花異果,歡迎的盛宴才剛剛開始,龍舌蘭就這樣點燃了火辣的墨西哥風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