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的許多傳說中,他們的祖先曾經有過「穴居」、「樹巢」的歷史。經過漫長時間的實踐,他們創造了各式各樣的住房,但竹樓是主要的民居。珞渝地區有10餘種竹子,粗的直徑達30公分。竹林漫山遍野。它產量豐富,分布廣,韌性好,結實,輕巧,耐用,為修建竹樓提供了充足的條件。
喜馬拉雅山區峽谷縱橫,平地很少,炎熱潮濕,垮方倒樹頻繁。因此,珞巴族喜歡居住在地勢高爽朝陽的緩坡或段丘上。村莊的分布是以有血緣的氏族或家族而聚居的。竹樓均為長方形,寬約6米,長約9米。石頭壘基砌牆,外牆高達1.5米,裡牆高1米,牆厚0.5米,上放又寬又厚的橫木,橫木接連處有凸凹銜接,相當牢固。每隔兩米立一木柱,柱高2.5米,其間用雙層竹板當牆,木柱上架有橫樑,固定房架。屋頂是人字形,房蓋也用雙層竹板代瓦,晚上躺在屋裡,可以看見眨眼的繁星。若下雨,開始有小雨星滴下,片刻便沒有了。整座竹樓,除地板、橫木、橫樑和門窗外,其餘全部為竹子。當然包括天花板。入內只有一個門,對面有一個兩扇的窗戶,使空氣對流,這間為主室,砌有灶臺,是炊事活動的地方,也是接待客人和家中老人夜寢之處。主室門後地板處留一個洞,是婦女分娩的地方,也是大人和小孩解手和倒垃圾的地方。從主室入偏房,偏房是存放食物和供客人住宿用,也是年輕人約會情人之地,有窗戶通外。
製作竹板是根據需要的長度,砍掉原竹的兩頭,留夠中間的尺寸。竹子是有紋路的,用鋒利的腰刀順著竹子的紋路上下直砍,不能橫砍,一刀只能砍一筷子長,不能一刀直砍到底。這樣,一根竹竿要砍上百刀,然後從上往下直劈下來,便成了有幾十公分寬的竹板。擋牆的竹板是兩片竹板竹面朝外,而房頂當瓦用的兩片竹板裡面重疊朝天,因竹板裡面有槽溝,故雨水順瓦槽溝而下。房頂竹板三年換新一次。一幢竹樓不用一個鐵釘,實屬罕見。這是珞巴族同胞聰明智慧的充分體現。
主室門外有一個竹架,20平方左右。一般栽九根粗竹當柱,橫樑及竹板均用竹子,也有用烏木板的。竹架有欄杆,供晒衣之用。竹架是晒糧和乘涼的地方。有一木梯豎於竹架旁,以獨木刻階為梯,用以上下。木梯左邊斜栽一個一米多長的木製男性生殖器,一年換新一次。據說,這樣一可避邪,二可人丁興旺。
主室靠牆邊是火塘灶臺,左邊是堆放葫蘆等制酒用具,為女主人大顯身手之處。灶臺右木架放灶具,多為女主人做飯活動之地。灶臺左右及後面的牆上掛滿了獵人所獵獲的獸骨獸角等。入門處挂弓箭,不得輕易觸摸。
竹樓有三層,底層圈豬關牛,中層住人,頂棚上堆放農具、農副產品及食物和灶灰等。
隨著生產的發展,生活的改善,在珞渝各地修建木磚房屋的越來越多,要求也在提高,形狀大體和竹樓相倣。
珞巴人選擇房宅地也別有風趣。如一家有五口人,要拿五顆稻穀,外加牛、豬、雞各一顆,共八粒為一組,要預選三個地址,共需三組稻穀。將預選的宅地平整一尺見方,砸實,中心放一組穀粒,上放鮮樹枝,再壓一塊石板。太陽落山後放穀粒,翌日太陽出山前察看,若八顆穀粒有散開在外的,說明這裡不好,會死人的;若穀粒中有螞蟻,說明人會常患病的;若穀粒仍在一堆又無蟲子,說明這裡地氣好,適宜建房筑屋。宅地確定後,便開始了繁雜的祭祀活動。
家家戶戶房前或屋後建有一個高腳糧倉,離地一人高,搭一個活動竹梯。全家的貴重物品置於內但不上鎖,也沒丟失現象,真不愧為「不上鎖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