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躍進前廣西農村餓死人事件

作者:盧尚華 發表:2014-09-14 22:58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廣西雖然是一個落後的政區,但是廣西的地方志事業卻做得不錯。筆者用家中電腦上廣西地情網,幾乎全部的縣誌都可以查閱(僅差鳳山縣、西林縣、凌雲縣、三江侗族自治縣、羅城仫佬族自治縣等幾個縣的縣誌——只能看到目錄,無法閱讀全文)。廣西地情網上還有廣西通志、部分市志可以閱讀。相比而言,廣西地情網的公開化程度優於多數省份。當然,公開的縣誌有可能隱瞞了最黑暗的一些真相;儘管如此,筆者仍然能夠通過廣西地情網上的網路版縣誌,發現在1957年「大躍進」運動之前,廣西即出現局部災荒餓死人的事件­——似乎可以確認,最先在較大範圍內餓死人的省級政區是廣西。

一、一九五四年廣西人口死亡率高於正常

筆者有位堂舅回憶說,他在1954年發生水腫病,大難不死。當時國家推行統購統銷,交公糧後,存糧不足以維生,造成飢餓。筆者查閱廣西地情網發現,1954年廣西大多數的縣人口死亡率異常升高!按某縣誌的說法,人口死亡率在13.5‰以下為正常人口死亡率,而1954年廣西可查到的32個縣的人口死亡率是高於13.5‰。人口死亡率最高的是東蘭縣,達30.45‰,全省平均為15.62‰。1954年廣西多地人口死亡率偏高原因何在?筆者認為與統購統銷有關。當時中共農村政策的大背景是明確的,毛澤東在1953年嚴厲批判替農民說話的梁瀨溟,強調優先發展工業。1953年10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實行糧食的計畫收購與計畫供應的決議》。這一決議是根據陳雲的意見,由鄧小平起草的,並於1953年推行糧食統購統銷政策。

二、若干縣一九五六年餓死人事件

1956年廣西平樂、荔蒲、橫縣三個縣發生餓死人事件。中央在1957年6月、7月處分了廣西的書記陳漫遠、副省長郝中士、肖一舟及其手下一班省、專區、縣的官員。官方稱餓死人事件主要發生在平樂、荔蒲、橫縣3個縣。平樂縣記載了歷年人口死亡率,其中1954年為18.68‰,1955年為24.44‰,1956年為14.87‰。荔蒲縣從1957年起才有人口死亡率記載,橫縣無人口死亡率記載,未查是否刻意隱瞞。中共當局發有兩個文件:1957年6月14日國務院《關於廣西省一九五六年因災餓死人問題給有關失職人員處分的決定》(廣西通志附錄:政治、軍事、處理因災餓死人事件)、1957年7月8日中共中央《關於廣西省因災造成農民大量逃荒和死亡事件給予有關黨員幹部處分的決定》(同上),新華社發通稿《廣西省一九五六年因災荒餓死人事件的經過》稱:「廣西省在一九五六年因發生嚴重災荒,先後共約有一萬四千七百多農民外逃;全省可以確定因缺糧餓死的約五百五十多人。其中以平樂專區平樂、荔浦兩縣和桂西壯族自治州的橫縣為最多,其中查明確係餓死的有三百多人。」(廣西通志附錄:政治、軍事、處理因災餓死人事件)中央對於三縣的結論是「因災餓死人」。中共沒有把餓死人事件與統購統銷政策掛鉤。實際上,因災減產,政府還多購餘糧,導致缺糧。比如平樂縣:「全年糧食比上年減產四百四十多萬公斤,全年入庫糧食一千四百七十二萬公斤,比上年多徵購入庫一百五十五萬公斤,因購過頭糧,人均口糧只有一百六十九點五公斤,導致一九五六年春荒餓死人。」(平樂縣誌第二篇經濟、第十二章商業、第五節糧油購銷)。荔浦縣誌寫道:「解放後,一九五零年年代農民人均吃糧三百零九市斤。一九五三年、一九五五年和一九五九年,糧食實行高徵購,農民口糧極低,年人均分別只有一百九十四、一百七十八、一百六十四市斤,困難時期人均留糧二百零四點五市斤(「市斤」或為「公斤」之筆誤),其中一九五六、一九六零年先後發生餓死人事件。」(荔浦縣誌第二十二編社會、第四章居民生活、第一節農村居民生活)。縣誌記載的情形——平樂縣:1955年,旱、蟲災交替,糧食減產9.12%,多購餘糧,致使1956年春夏嚴重缺糧,發生全縣範圍內大批人群患營養缺乏性水腫病,出現餓死人、逃荒、賣兒賣女、拍賣傢俱度飢荒等嚴重現象。荔浦縣:因1954年全縣多購餘糧,1955年遭受春旱,造成嚴重災荒。據統計,全縣外流逃荒1201人,拍賣傢俱衣物渡荒1571戶,因缺糧引起浮腫1154人,因缺糧遺棄小孩163個,因缺糧而患病致死271人,未達婚齡逃荒到外地結婚的女青年124人。1956年春,再度出現糧荒,全縣因災逃荒454人,出賣子女278人,因災致病1167人,出賣傢俱1801戶,餓死123人,與糧食有關致死217人。橫縣:1956年春夏乾旱,加上群眾留糧不足,全縣發生飢荒,43,360戶缺糧,佔全縣總戶數40%。因缺糧病死434人,浮腫2971人,逃荒1000多人。

在廣西地情網縣誌數據搜索「餓死」一詞,除了上述3縣外,還有10個縣記載了1955年到1956年曾經餓死人、或者因為缺糧死人了。這10個縣的情況如下:

永福縣:1956年1月13日,堡裡區勝利鄉農民廖連芳一家6口人因長期缺糧食被餓死。

欽州縣:1955年6月6日,全縣災情嚴重,斷炊困難戶9525戶,營養性水腫病9424人,死亡171人。

鐘山縣:1956年全縣普遍受旱,糧食大幅度減產,由於1953∼1955年連續3年高徵購,農民缺糧情況嚴重,致使全縣發生糧荒。不少農民以野菜、樹根充飢,一些鄉村出現餓死人現象。

貴縣:1955年春夏間,天大旱……減產糧食309,000多公斤,上山找食物者達萬人。全縣因缺糧而餓死、病死(包括吃代食品中毒) 者有281人。

恭城縣:1956年7月,上年糧食減產,全縣7個區30個鄉出現飢荒,逃荒1259人,患浮腫病349人,送兒女給別人的86人,餓死61人。

崇左縣:由於定產過高,連續兩年購了過頭糧……一部分農民生活仍然很困難,有些人因缺糧而患浮腫病,有些人甚至因此而死亡。僅馱盧區1∼6月,就餓死271人。

上思縣:1954年,糧食實行隨征帶購。在糧食入庫過程中,因估產過高,一些地區購了農民的過頭糧……次年春農村糧食緊張,雖回銷糧食437萬公斤,但由於對自足戶、缺糧戶掌握不準,不該銷的銷了,真正缺糧的卻得不到回銷,一些地方因缺糧引起乾瘦浮腫4677人,其中餓死287人。

陽朔縣:1954年……全縣人均口糧只有166公斤。這一年發生因缺糧而造成非正常死亡現象。

上林縣:1955年春夏兩季,由於對農戶摸底不清、估產過高,再加上統購中工作草率,強制命令,購了農民的過頭糧,農村糧食緊張,有些農民因缺糧而患浮腫病,甚至有些人餓死。後來從貴州調來80萬斤紅米才解除了困難。

賓陽縣:1954年糧食比上年減產3%,進行「隨征帶購」……農民除留種子外,人均有糧161斤,返銷後增至276斤。由於連續兩年口糧偏低,1955年8月,死667人。

1954年至1956年廣西餓死人事件,應為天災、人禍雙重因素造成。人禍因素就是統購統銷,對農民極盡搜刮之能事,但中共盡力淡化這一人禍因素。說實在的,統購統銷的源頭在中共中央,無法問責!接著就是更大的人禍:大躍進!



来源:《中國人權雙週刊》第121期 2013年12月27日—2014年1月9日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