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中國留學生輟學常青籐 遇「水土不服」(圖)



國外院校授課場景

中國留學生出國後,常會遭遇「水土不服」。半年前,美國媒體甚至出示一組數據稱,25%的中國留學生輟學常青籐,引起社會嘩然。中國留學生出國後到底會遭遇哪些挑戰?面對這些挑戰,准留學生們該如何應對呢?日前,記者專訪了哈佛商學院MBA畢業生Calvin,他以自己的親身經歷發現,有的常春籐名校的中國留學生最終會走向輟學的道路,主要原因有三:無法適應海外互動式教學的課堂學習;難以融入當地文化導致的社交障礙;常春籐學校本身「嚴進更嚴出」的招生培養模式。

「發言不必做到最全面,一兩句拋磚引玉的話能引發大家的思考就好」

Calvin說,他和許多中國學生一樣,從小也是經歷中考、高考,在比拚分數的競爭考核體系中成長起來的,對於考試頗有心得並游刃有餘。但是,剛進入哈佛,尤其是在競爭激烈的商學院中,在長達半年的時間裏,他也曾經感到不適應。

「舉個例子,在國內學校的課堂中,常常是老師講解理論知識和習題,學生記筆記,以單向授課為主,每學期期末的考試是衡量學生的主要標準。但國外則截然不同,教師採取的是引導式的互動教學法,通過讓學生獨立研究和相互討論的方式,來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哈佛的成績考核體系中,課堂參與與期末考試或論文各佔50%的成績。我發現,當老師組織大家討論時,那些在歐美教育體系中成長起來的學生一個個都踴躍發言,而我,剛開始時卻總是插不上話。」

Calvin事實上並不是不願意回答,但很多時候,他總是想著更好地組織思路,等思考成熟後再發言,本想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卻往往因此錯失課堂參與的機會。直到有一天,導師的話點醒了他,「其實你的發言不必做到最全面或最有深度,有時候,你的一兩句話,可能也會拋磚引玉,引發大家思考。」Calvin說,確實,仔細想來,那些美國學生說的難道就是真知灼見嗎?那些想法有時非常天馬行空,但他們敢說、願意分享,這恰恰是西方課堂表現考核中,最為看重的一點。

「在常青籐名校,學習不僅限於書本和課堂」

中國留學生在海外喜歡「抱團」,華人通常都呆在華人圈,這一現象的背後,除了語言障礙——很多優秀學生聽得懂教授上課的內容,卻聽不懂日常生活中的俚語,更多的是文化差異。

「初入哈佛校園,我和美國同學交流時,常常找不到共同的話題,比如他們討論的橄欖球、棒球明星,或是音樂、美食等日常話題,對我來說都很陌生,所以,在一場談話中,我常扮演著‘局外人’的角色。但我告訴自己,必須融入當地文化!與華人在一起,說著熟悉的普通話,永遠都無法獲得進步。於是,第一學期時,我就參加了亞洲商業俱樂部、市場營銷俱樂部、攝影俱樂部以及哈佛校刊的編寫小組等學生組織,通過這些課外活動,我和當地學生有了共同的語言,極大程度地融入了當地文化,也擴大了自己的社交圈。」

Calvin強調,很多中國學生不喜歡、不擅長社交,到了國外,依然採取「閉門造車」的學習方式,下了課就泡圖書館,不參與社團活動,久而久之,就會變得社交圈狹隘,甚至出現心理問題。「事實上,在常青籐名校,學習不僅限於書本和課堂,我們強調的是綜合能力的發展,通過各類活動,培養軟實力。埋頭死讀書在哈佛是沒法生存的。」

Calvin建議,為了在激烈和殘酷的競爭中生存,中國學生必須早作準備,這些準備不僅侷限於留學前的推薦信、個人陳述、託福雅思英語考試等,更重要的是提前適應海外課堂,熟悉當地文化,防止「水土不服」。出國留學,材料申請只是第一步,入學後,更大的挑戰還在後面。為了在海外高校激烈的競爭環境中生存,溝通能力、演講能力、批判性思維等必備素質必須從小培養。



来源:騰訊教育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