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8月17日訊】伊波拉病毒是什麼?
絕大多數病毒都呈顆粒狀,而伊波拉病毒(Ebola virus,EBV)呈長短不一的線狀體,直徑70∼90nm,長0.5∼1400nm,內1含直徑40nm的內螺旋殼體,大多呈分枝形。
伊波拉病毒可侵襲哺乳動物體內多種組織細胞,例如巨噬細胞、纖維原細胞、內皮細胞、肝細胞、腎細胞和腎上腺皮質細胞等,並造成臟器壞死和組織糜爛出血。
伊波拉病毒是一種泛嗜性的病毒,可侵犯各系統器官,尤以肝、脾損害為重。
實驗人員發現,感染病毒後的蝙蝠一般不會死亡,因此推斷其傳染源為帶有病毒的蝙蝠及蝙蝠的排泄物。但這只是推測,是否為蝙蝠還有待確定。
伊波拉病毒通過患者的血液、唾液、汗液、分泌物及排泄物,經皮膚、呼吸道或結膜等感染。也可通過氣溶膠和性接觸傳播。發病無明顯的季節性,人群普遍易感,無性別差異。被感染者的1毫升血液中含有1萬至100萬個伊波拉病毒,哪怕是咳嗽噴出的一點唾液都有可能是致命的。
上一次流行中,7位患者就是由於參加葬禮時共用同一盆水洗手而染病的。伊波拉病毒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病毒,也同時被視為是生物恐怖主義的工具之一。
伊波拉病毒可導致博拉病毒出血熱,人一旦罹患此病可能致死。它包含數種不同程度的症狀,包括噁心、嘔吐、腹瀉、膚色改變、全身酸痛、體內出血、體外出血、發燒等,感染者症狀與同為纖維病毒科的馬爾堡病毒極為相似。具有50%至90%的致死率,致死原因主要為中風、心肌梗死、低血容量休克或多發性器官衰竭。
早期,伊波拉出血熱表現為頭痛、輕度目眩等與感冒相似的症狀,容易被誤診。死亡前3天左右,患者全身高燒顫抖,持續性嘔吐越來越厲害。死亡前1天,人體膠原開始溶解,皮下組織溶化,皮膚與人體剝離,全身臟器和體表出血,全身痙攣,死在血泊之中。
2000年10月14日,東非烏干達北部最貧窮最偏僻的古盧區、「拉科爾醫院」特護病房內,因一直照顧「奪命發燒」病人而受傳染的3名實習女護士正在病床上掙扎。隨著病人痛苦的呻吟,一團團污血順著眼睛、鼻子、耳朵、嘴巴、肛門往外湧,主治醫生急得團團亂轉。
現狀:伊波拉來勢洶洶近千人亡 嚴峻疫情或成全球危機
據新加坡《聯合早報》8日報導,西非伊波拉病毒造成的死亡人數逼近1,000, 世界衛生組織(WHO)8月6日在日內瓦召開緊急會議,就非洲西部伊波拉病毒流行召開緊急會議,討論是否將這次爆發定為全球危機。
自上世紀70年代首次發現伊波拉病毒以來,此次西非爆發的疫情是最嚴重的。
伊波拉病毒目前已經導致1,000多人死亡。
這次伊波拉疫情今年稍早時始於西非的幾內亞,隨即蔓延到賴比瑞亞、獅子山和奈及利亞。
這種病毒最早於1976年在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發現,以當地一條河流命名;那次伊波拉爆發有三分之二患者喪生。
奈及利亞日前才出現首宗可能是透過國際航班傳播伊波拉病毒的病例。病患為40多歲奈及利亞財政部顧問索耶(Patrick Sawyer),7月20日從賴比瑞亞飛回奈及利亞首都拉哥斯時,突然發病,出現嘔吐和腹瀉症狀,5日後不治。
8月4日,美國紐約西奈山醫院負責人稱,一名曾前往西非國家的男子正在接受伊波拉病毒測試。
來自設在北卡羅來納州的一個援助組織的兩名傳教士,在賴比瑞亞的一個診所工作時與伊波拉病患接觸,感染了致命的伊波拉病毒。
香港出現首宗伊波拉病毒懷疑感染個案,患者是一名32歲奈及利亞男子。雖然患者血液樣本初步化驗對伊波拉病毒呈陰性反應,但仍然對香港防疫工作拉響警報。
香港還需防範伊波拉病毒由廣州傳入。目前廣州約有10萬非洲人口,當中不少正是來自奈及利亞、幾內亞、賴比瑞亞等此輪伊波拉疫情的高發區。廣州與香港人口流動頻繁,若然在廣州的非洲裔人士感染伊波拉病毒,由他們將病毒傳到香港的風險就會大大提升,香港須保持警覺。
中國目前擔心,伊波拉病毒可能會襲擊廣州。這種擔憂在一定程度上似乎是因為廣州有大量非洲移民,這些人中很多是來自奈及利亞和其他西非國家的商人。
很難統計廣州地區非洲人的精確人量,因為許多人只是暫時停留,較低的估計人數在1萬,較高的估計則有20萬。根據《中國日報》統計,每天從非洲飛抵白雲機場的遊客超過1,000人。
預估今年秋冬中國有可能會聽到感染信息和發生問題。
伊波拉來勢洶洶,現在又出現另一個威脅,可能使危機加重。雨季的降臨往往也是瘧疾的高發期,獅子山衛生官員指出,當地人現在對收治伊波拉病患的醫院避而遠之,所以即使感染了瘧疾也避免求醫,這恐怕將導致瘧疾傳播得更快。
伊波拉尚無「剋星」
權威病毒學專家、英國華威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安德魯•伊斯頓教授日前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伊波拉病毒缺乏有效的可供研究的疫苗標本,因此,研發疫苗要數年才能實現。
據瞭解,伊波拉被列為生物安全第四級病毒,指的是在實驗室裡進行分離、實驗微生物組織結構時安全隔離分級的最高等級。第四級病毒給人類造成致命的疾病,並且在絕大多數的情況下不可救治,同列為第四級病毒的還有愛滋病病毒、拉沙病毒等。
而中國唯一一個四級實驗室在武漢,目前尚未建成。
「同時還要嚴密控制病毒泄露的可能性,客觀上限制了對此病毒及疫苗開展廣泛研究的可能性。另外,由於病毒的高危險性,各國實驗室要獲得此病毒併進行研究的可能性較小。」
伊波拉疫苗與有效藥物尚未能研發受到市場與疫情分布區域的影響。
「根據疫苗開發和生產工藝的難易程度,一般病毒疫苗的開發要耗時8~10年,何況伊波拉病毒。」
但是,在伊波拉病毒看似無「敵手」之時,迫於緊急的形勢,美國衛生部用僅做過動物實驗的新藥Zmapp在兩名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患者身上開展了臨床實驗,取得了較樂觀的結果。
美國曾將Zmapp用於治療兩名感染病毒的救援人員。
感染伊波拉病毒的肯特•布蘭特利博士和南希•懷特博爾德醫生在接受美國一家製藥公司研發的新藥治療後,病情已經好轉,而之前布蘭特利博士的病情已經惡化出現呼吸困難。
世衛組織同意使用伊波拉藥物治療,世界衛生組織說,可以使用一種未經測試且正處於實驗階段的藥物為感染伊波拉病毒的患者治療。
世衛組織說,鑒於伊波拉病毒爆發的規模以及導致的死亡人數,可以這樣做。
在賴比瑞亞感染伊波拉的兩名美國慈善工作者回國後接受了一種試驗性藥物的治療,病情出現好轉。可是,這種名為ZMapp的藥物還很難大量生產。
Zmapp主要是由多種抗生素組成,它可以攻擊伊波拉病毒表面的蛋白質。
感染伊波拉病毒的肯特•布蘭特利博士和南希•懷特博爾德醫生在接受美國一家製藥公司研發的新藥治療後,病情已經好轉,而之前布蘭特利博士的病情已經惡化出現呼吸困難。
這種名為ZMapp的藥物是一種單克隆抗體,在此次使用之前,僅在9隻猴子身上進行過非常有限的試驗。
這不是一個正規的臨床試驗,而是FDA、美國國立衛生院、Mapp生物製藥有限公司(ZMapp生產者)以及美國軍方負責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的分支機構防務威脅緩解委員會聯合決定的一個「非常規試驗」。
美國正全力加快速度研發Mapp和其定藥物到抑制和阻擊伊波拉病毒的擴散和傳播。
為什麼人類社會現在出現一些人類無法防禦和醫治的疾病。
可以從兩個方面來理解
首先,人類社會起了變化,人類大肄破壞生存環境,空氣、水源、土壤被嚴重污染,食品飲水毒化。加之,人心貪婪,道德敗壞,人身對病毒和細菌抵抗力下降。人應生活在中國道家的「天人合一」 的環境中才能加強人體抵抗能力。
另外,這是因為宇宙在變化,太陽在變化,黑子、磁爆和太陽風吹向地球,而地球的磁場也在變化,加之地球本身在持續暖化,這就出現了許許多多本次人類社會從未有過的病毒和細菌。這可以理解為宇宙和上蒼在懲罰人類。
(有刪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