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人的飲食禮儀也許最為獨特的,他們吃飯不用桌椅,也不使刀叉,更不用筷子,是用手抓飯。往往,在吃飯時,大家圍坐一圈,一個飯盒和一個菜盒放在中間,每個人用左手按住飯盒或菜盒的邊沿,用右手的手指抓自己面前的飯和菜,送入口中。
在非洲的不少地方,吃飯時有著嚴格的禮儀,甚至連牛羊雞鴨的每個部位歸誰吃都有規定。如在馬里,雞大腿當年長的男人吃,雞胸脯肉歸年長婦女吃;當家的人吃雞脖、胃和肝;雞的頭、爪和翅膀由孩子們分食。又如在波札那,在公眾大型宴會上,賓客和男人吃牛肉,已婚的婦女吃雜碎,兩者分開煮,分開食,不得混淆。
在埃及,人們通常以「耶素」為主食,進餐時與「富爾」(煮豆)、「克布奈」(白乳酪)、「摩酪赫亞」(湯類)一併食用。耶素即為不用酵母的平圓形埃及麵包,他們喜食羊肉、雞、鴨、雞蛋以及豌豆、洋蔥、南瓜、茄子、胡蘿蔔、土豆等。在口味上,一般要求清淡、甜、香、不油膩。
埃及人在正式用餐時,忌諱交談,否則會被認為是對神的褻瀆行為。他們習慣用右手就餐,認為左手不潔淨,忌用左手與他人接觸或給別人遞送食物及其他物品。埃及人一般都遵守伊斯蘭教教規,忌諱飲酒,但可飲茶。他們有飯後洗手,飲茶聊天的習慣。他們愛喝一種加入薄荷、冰糖、檸檬的綠茶,認為這是解渴提神的佳品。此外,通常在埃及人面前盡量不要打哈欠或打噴嚏,如果實在控制不住,應轉臉捂嘴,並說聲「對不起」。埃及人討厭打哈欠,認為哈欠是魔鬼在作祟。一個人打哈欠,如同犯罪似的急忙說:「請真主寬恕。」
多哥人設家宴款待客人,多用傳統飯菜和自家釀製的棕櫚酒招待。如同其他許多非洲國家一樣,多哥人待客的菜餚中最著名的也是烤全羊。一隻肥嫩的羔羊,現場宰殺,碳火烘烤,外焦裡嫩,香味四溢,盛人大盆,眾人圍坐,賓主共食,津津有味,邊吃邊談,氣氛熱烈。進餐過程中,主人不斷地將鮮嫩味美的烤羊肉撕下一塊又一塊奉送給客人,不停地勸客人飲棕櫚酒。客人吃得越多,喝得越飽,主人越是非常高興。進餐結束時,主人還未離席,客人則應當靜坐等候;離席前,客人要再三感謝主人的盛情款待,並且要多次讚美飯菜的味道好極啦,要表白自己從來有像今天這樣過得如此開心。飯後,主人還要捧出一些當地的水果請客人品嚐,繼續進行親切友好的談話。分別時,主人大多要率全家人將客人送出一段很長的距離,握手道別時還要向客人贈送一些自產的水果和其他的土特產作為朋友間的禮物,然後揮手告別,許多人還會揮淚告別,直到客人從自己的視線裡消失後,主人一家才會往回家的路上走。
而剛果人則不同,他們大多慇勤好客,同外來客人交談幾句,便視為朋友甚至兄弟,盛情地邀請到家中做客,傾其家中所藏招待。客人進門,先用咖啡、茶水、礦泉水、水果等招待,熱情交談一會兒後便請客人入席,品嚐富於傳統風味的飯菜。剛果人的主食有大米、玉米、大麥、木薯和各種豆類;副食有豬肉(穆斯林禁食)、牛肉、羊肉、雞、魚、土豆、蔬菜等等。當地通常用於招待賓客的主食主要有:肉汁澆米飯、雞蛋炒米飯、木薯饅頭、木薯蒸糕以及各種甜食等。木薯饅頭的製作過程大體是:先將木薯放入水中浸泡數天,去皮晾乾,磨成細粉,加入麵粉,注水攪拌,揉成團狀,用火蒸熟,即成饅頭。木薯饅頭雪白松柔,口感清新。木薯蒸糕是用木薯粉加水調勻,用芭蕉葉包成團狀或者條狀,放入沸水中煮熟即成,味道別緻。當地招待客人的副食品主要有:香煎肉排、咖哩牛肉、串烤羊肉、清燉整雞、紅燒魚塊、魚香肉絲、土豆燒肉等。這些菜看的味道濃郁,甜辣適度,焦香爽口,外來客人食後會留下經久難忘的記憶。
喀麥隆人同樣非常好客,尤其是對外來客人顯得格外熱情與友善,同外來客人稍稍熟悉便會真誠地邀請到家做客,傾其家中的所藏招待。當地人招待客人的傳統食品,主食有大米飯、麵餅、甜食等,副食品有西紅柿、辣椒、莧菜、蔥頭、土豆、牛肉、羊肉、雞肉、魚、蝦等。常見的待客膳食是將牛肉、羊肉、雞塊、魚塊油炸後,拌上西紅柿、辣椒或者蔬菜,再用火燉得爛爛的,澆在米飯上或者用麵餅捲著吃,別有風味。
進餐時,每個人面前備有兩杯水,一杯供飲用,另一杯是用來飯前洗手的。一盆主食,一盆菜餚,往一張席子上一放,賓主圍坐四周,每一個人用左手按住飯盆邊沿部位,用右手食指、中指和大姆指將主食捏成團狀,放進菜盆裡滾一下,夾著一塊肉或者一塊魚,放進嘴裡吃。動作要乾淨利落,做到飯菜不沾手指,不灑在席子上。初次用手抓飯的外來客人往往會很不習慣,可以學著主人的樣子做,動作可以慢一些,只要盡量做到飯菜不灑到席子上就行,慢慢吃上幾口後便會漸漸熟練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