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熱酷暑 防痱子和暑癤

作者:鄧正梁 發表:2014-06-09 01:4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痱子常發於盛夏炎熱季節,特點是皮膚出現散在或集簇的明亮小皰,伴有刺痒感。《內經》中論說:「汗出見濕,乃生痤疿。」《諸病源候論》中說道:「盛夏之月,人膚腠開,易傷風熱,風熱毒氣,搏於皮膚,則生沸瘡。其狀如湯之沸。……世呼為沸子也。」盛夏之際,暑熱侵襲體表,腠理閉塞,汗液失於宣散,或炎熱出汗之時,冷水洗浴,或遭受雨淋,毛孔閉郁,都可發病。

痱子好發於頭面、頸項、胸背、腰腹,或見於肘及胳肢窩等處。皮膚初起發紅,很快出現密集的針尖大小的小皰疹,周圍有輕度紅暈,有的變成小水皰,液清澈透明,抓後易破,伴有搔痒及灼熱感。

痱子多見於小兒及肥胖者,治療多以清熱利濕、清暑解毒的藥物為主;另外亦可外用痱子粉或扑粉外擦,或用藥水精油等外塗。

暑癤因暑天而發,故名。明申斗垣《外科啟玄》中說道:「是夏月受暑熱而生,大者為毒,小者為癤,令人發熱,作膿而痛,……內加芩連之類治之而愈,外加敷貼之藥為妙。」概括了本病的病因與治療特點。

盛夏時令,暑濕熱氣蘊蒸,暑熱與汗濕鬱結致病,多發於頭面部及頸項、軀幹、臀部,以小兒患者最多,老年人及新產婦次之。暑癤初起皮膚潮紅,逐漸發生腫痛。

暑癤可分為有頭與無頭兩種:有頭者,四、五日後頂部出現黃白色膿頭,自行潰破,流出黃稠膿液,隨後腫痛逐漸消退,結痂而愈。無頭者,初起患部即有多個小膿,逐漸向下深入發展,形成膿腫,後破潰排出黃綠色黏稠的膿液,進而逐漸結痂而愈。

一般多無全身症狀,少數可有發熱頭痛、胸悶不適、口淡乏味、便祕尿赤等症狀。暑癤治療,外敷可選用金黃膏等,以消腫止痛;內服可選用清暑解毒,甚或益氣養陰的方藥治療。

痱子和暑癤的預防,注意經常保持皮膚清潔,尤其出汗後應勤於洗浴,更換衣服。夏暑時令,宜食清暑飲料,如:綠豆湯、菊花茶、六一散、西瓜汁等。另外,要積極防治痱子,尤其小兒浴後,宜外扑痱子粉;應避免搔抓及重擦,以免造成皮膚潰破與感染。



来源:看中國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