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表時間: 2014-04-02 16:47:53作者:慧淳整理
唐朝時,幽州涿(今河北雀涿州)人盧承慶,官運亨通,很快成為朝中大臣。他處理政務,非常公正,特別善於發現他人的長處。因此深受人們的嘉許。
有一次,盧承慶遵奉聖命,對一些官員進行考評。當他面對一位因運糧沉船,而犯過失的官員時,盧承慶考慮到事件的影響比較大,便給他評了個「中下」,而且直截了當地將考評結果向他公布。沒想到那位官員絲毫沒有生氣,反而是一個勁地點頭微笑,並說:這樣評定他「是合理的。」
面對這種情況,盧承慶又考慮到:這位官員在沉船事故發生時,也曾全力以赴、奮不顧身地進行搶救;而且這樣的損失,絕非人力所能挽救。所以他的過失,也還值得原諒,於是對他改評為「中中」。不料那位官員聽說後,面色沉靜,臉上沒有一絲歡愉的神色。
看到那個官員一副坦然自若的表情,盧承慶心想:他寵辱不驚,定非常人。平時必定不計較個人得失,心胸坦蕩,於是大加稱讚道:「得榮、受辱時,都不為之所動,絕不是一般人輕易就能做得到的。」於是將他改評為「中上」。對方卻說:「這反而使我心裏更難過了!」
本文出自《新唐書.盧承慶傳》,原文是:「…初,承慶典選。校百官考。有坐漕舟溺者,承慶以‘失所載,考中下’,以示其人,無慍也。更曰:非力所及,考中中’,亦不喜。承慶嘉之曰:‘寵辱不驚,考中上。’」
正是:
做官惠民是根本,
竭盡全力不顧身;
評為中下點頭笑,
評成中上反痛心。
為人常能思己過,
便是一個忠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