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圖:路透社/看中國配圖)
【看中國2014年03月12日訊】我們都是那些人?「你懂的」!反正不是身邊如你我般這樣的平頭百姓。
中國語境裡,與其說對一個人恨之入骨,還不如說對一個人怕之入骨——怕得要命!
快要卸任的美國駐華大使駱家輝先生究竟動了誰的乳酪,相信不再盲從的人民群眾自然眼睛雪亮。
駱家輝先生的輕車簡從一下子讓口口聲聲號稱「為人民服務」的所謂人民公僕相形見絀,原形畢露,官僚們豈能不怕?
美國領事館有求必應詳細公布駱家輝先生的財產收入,又一次揭開了官員一再拒絕「財產收入公開」的瘡疤,順應了全中國最廣大人民的民意要求,「代表」人民的「先進群體」豈能不怕?
在駱家輝先生的主導下,美國大使館定期公布空氣污染指數,又讓中國人民知道了毒害自己的並不高深的「PM2.5」,哪壺不開提哪壺,豈能不讓欲與美國試比高的天朝惱羞成怒?
駱家輝先生陪同來訪的美國副總統拜登,「寒酸」到鑽到北京的小胡同裡只吃幾碗炸醬麵了事,像央視的芮成鋼先生說的那樣——美國真是窮到家了,相對於中國官員窮奢極欲的胡吃海喝,這不是寒磣中國博大精深的「吃文化」麼,這不是逼著為人民日理萬機的公僕們「憶苦思甜」麼,這當官還有什麼意思?!
尤其讓權貴階層害怕的是來自於人民的覺醒,所以官媒顛倒黑白地同聲撻伐也便不難理解,什麼「別有用心」、「一小撮」、「作秀」等文革語匯的氾濫一時排山倒海,必欲踏上上千隻腳,叫他「駱氏家輝」永世不得翻身。全然忘記了駱家輝真正踐行了我們喊得震天價響「共產黨員」標準,全然忘記了這個黨對人民的莊嚴承諾。
不怕不識貨,就怕貨比貨。
美國總統林肯說過一段非常精闢的話:你能夠在某些時候欺瞞所有的人,你也能夠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某些人,但你卻不能在所有的時候欺瞞所有的人。是的,你騙得了一時,卻騙不了歷史;你騙得了個人,卻騙不了人民。
胡適先生對國民性的認識又超越了魯迅,因為魯迅先生批判多於建設,匕首多過鋤頭。胡適先生寄望於國民的不再渾渾噩噩,不再匍匐下跪,而要真正覺醒、起而抗爭。他的諍言歷久彌新,恰如黃鐘大呂,振聾發聵:
爭你自己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爭你自己的權利就是爭國家的權利。因為自由平等的國家不是一群奴才建造得起來的!
美國駐中國大使駱家輝卸任之際,中國新聞網發表了一篇模仿《別了,司徒雷登!》的文章《別了,駱氏家輝!》。文章選擇將華裔美國人駱家輝與一個香蕉做淋漓盡致的比較。引起一片爭議。現將華裔美國人劉伯川(Eric Liu)的一篇評論做出翻譯,值得深思。
(CNN)聽過中國的香蕉論嗎?幾天前,當駱家輝結束美國駐中國大使的任期準備回國之際,中國的官媒以社論的形式對他進行了口誅筆伐。文章稱駱家輝為「導盲犬」,並稱駱帶來了一股「歪風邪氣」,更糟的是他被稱為「香蕉人」。
因為香蕉外面是黃色的內部是白色的就被用來詆毀駱,就和詆毀非裔美國人的「奧利奧」以及詆毀拉丁裔美國人的「椰果」一樣。這些詞彙都是人們對本群族內族群特徵不明顯的人的一個諷刺性比喻。說某個人是「白心」意味著認定這個人背叛了自己的種族,也認定他拒絕或者恥於接受本族的文化習俗的傳承。劉伯川(Eric Liu)
整個事情似乎是說駱雖然有中國血統,但僅此而已,這並沒有讓他具中國範兒。因為他不會講中文,不僅不配合中國領導人,反而卻行走西藏,和異議的人權活動人士勾肩搭背,單方面公布北京霧霾指數,赤裸裸的替美國利益張目。
為了進一步說明,作者將駱比作了一根香蕉。不少中國人反對這樣的詆毀並認為這樣做丟人丟大了。事件本身表明,儘管中國的現代化速度飛快,財富增長迅速,中國在身份認同上仍然是脆弱的,或許是二者的增長造成了這個結果。(相對而言,美國卻在這方面有自己的優勢)。
首先,從這篇社論的發行渠道——官媒喉舌的角度來看。一旦政府控制全國媒體,社論往往只是用來表達高層領導的意圖的。也許也存在這兒篇文章是個人觀點的可能,但是在媒體自由缺失的情況下,誰又能肯定呢?這也就是所謂的宣傳代價:雖然沒人相信你說的,但是他們明白你為什麼說這些。
對「香蕉論」需要注意的第二點是其把國籍和種族完全混淆,其表達也很中國特色。中國漢族是人口佔絕大多數的民族。漢族優越論形成了中國政治文化的架構(對比西藏人),同時也滋養了中國和日本以及亞洲其他國家間邊界爭端背後的民族主義情緒。
因此,所謂「香蕉論」的前提也就明顯了,就是只要你是中國的種,那麼無論你身處何處,你心裏必須懷揣著自己是中國人的概念,也必須忠於中華民族。
當然,這也是美國白人經常用來為自己歧視中國移民背書的橋段,這些中國移民被視的「永久的異族」,不論是19世紀晚期的排華還是這個世紀對李文和的迫害都如此。
但是必須明確一點:這個觀念無論何時何地都是錯誤的。即使駱家輝本人能夠說一口流利的普通話,甚至飽覽了中國經典名著還能寫一手漂亮的中國書法,他這個從小住在美國廉價公屋,參加過童子軍,後來成為檢察官、州議員、州長、內閣部長以及外交官的人,卻完完全全是個美國貨。
關於駱家輝夠不夠「中國範兒」或者中國成分的劃分比例問題,還是留待他本人或者家人來評判,不關華裔美國人的事兒,更沒中國的黨僚們什麼事兒。然而,駱如假包換的美國人身份確確實實讓中國一些時事評論者如鯁在喉。
最後,「香蕉論」反倒提醒我們儘管美國面臨著明顯的挫折以及持續緊張的種族問題,它在促進新一輪的世界人口融合的過程中仍然發揮著無人能及的力量。
簡而言之,美國能產生華裔美國人,但是中國不能也不會產生美裔中國人。
美國的體制為移民提供了機會,新移民來時可以從男佣做起,但是他的孫子有機會成為身居政府要職的官員。這正是駱家輝家族經歷的弧線,成為真正的美國人。
中國的體制卻不然,無論你是不是華裔,無論你浸染中國文化多深,你作為移民很難融入進去,也不可能讓自己和家人成為真正的中國人。
中國的御用文人冷嘲駱家輝為香蕉之時,他們肯定也錯誤的以為美國人也僅指白人。但是,美國不再只是白人的美國,它也從來沒真正的成為白人的美國。中國人口雖然是美國的四倍,但是美國在多元化、人口融合、開放、適應性方面都數倍於中國。
(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