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3月07日訊】在紀曉嵐的《閱微草堂筆記》中,有一段關於地獄的故事,是清代坐落於我國西南的宏恩寺的老僧明心和尚口述,紀曉嵐親自記錄,傳於我們的。
明心和尚說:「在一次在坐禪中,我的元神離體,到了冥界,也就是到了地獄。我看到那些面目猙獰的鬼卒,驅趕著幾千犯人,聚集在閻羅大殿外的廣場上,而且犯人還在不斷的增加。這些人不論男女全都被剝去上衣,雙手被反綁著,在等待著被點名呼叫。有一個主要的官員坐在上位,聽一個獄吏拿著花名冊在點名。他對這些被點到名字的犯人進行挑選分類。選擇的標準是身體是否健康和老嫩胖瘦。給人的感覺就和到菜市場挑選買賣豬雞、牛羊一般無異。被挑選出來的犯人,一批一批的被在現場等待的凶神惡煞似的魔王們帶著,離開了現場。
我深感奇異不解,明明是人嘛,怎麼這樣對待呢?見一個獄吏站的離那位主事的官員稍遠些,就走過去想詢問一下。近前一看竟是相識的舊施主,我們倆互相見禮。我合十問道:「這都是些什麼人啊?」獄吏答道:「押著犯人走的是三界內各層天的天魔,被押走的犯人將會被他們吃掉。他們都以人為糧食,吃人就是吃飯,現在他們在分糧呢。」
見我驚詫的神態,獄吏接著解釋道:「如來佛祖曾運用大神力懾服了魔王,皈依並授其包括不飲酒、不食肉在內的《五戒》之法,從此不得以人為糧。有些天魔從此就遵奉《五戒》,不再吃人犯戒;可是,魔界部族眾多,良莠不齊,對如來的佛旨竟頗多異議。眾魔說:「誰都說不清楚,是從什麼時候開始,魔眾是吃人的,如同人吃五穀雜糧。佛祖你要能斷了人吃谷糧,我們就不吃人了。」嘵嘵之聲,不絕於耳。
連魔王亦不能制止。
這時,如來佛祖慈悲與威嚴同在。做出了一個令三界皆敬佩的決策:讓那些罪大惡極,根本不配輪迴轉生,無間地獄都不能容留的那些邪惡之人,可以讓諸天眾魔啖噬。眾魔們有吃的了,也可以避免他們荼毒各界生靈。
十大閻君為此共議佛旨,閻君們決定:從民眾的福祉著想,應該遵行佛祖的旨意。應為民造福,不能聽任魔眾禍患眾生啊!閻君們斟酌再三,選出了四種地獄不能容留的,最嚴重的禍害民眾之人。這些人身居福地,卻不知感恩圖報,謹言慎行,反而以其惡行,為世風墮敗推波助瀾,其罪昭彰,十惡不赦,可做為魔的口糧。這都是些什麼人呢——
第一種人是官吏;
第二種人是役吏;
第三種人是官吏的親屬;
第四種人是官吏的僕隸。
為什麼選這四種人呢?這些人雖無官的職責,卻有官的權力。當官的還要顧及一下自己的政績、名聲,而這些人惟知牟利,依靠官員的權位,作威作福、仗勢欺人,對老百姓極盡敲骨吸髓,巧取豪奪之能事。逼得民眾吞淚泣血,樁樁罪行,罄竹難書,令人髮指,乃至人神共憤。縱觀天下,惟此四種人所造惡業最多。所以,為清純地獄,就讓這些人入油鍋沸鼎吧!至於具體的吃法,還是有很多講究的。魔王們吃的是皮膚白皙、柔嫩且豐腴者,而那些長的粗、黑、老、瘦的四種人則充了眾魔的飢腹。
這四種罪人在被魔眾吃掉的過程,是令人毛骨悚然的過程,也是根據自己惡業大小被制裁和承受的過程:
四種人中惡業稍輕者,一經被切、割、烹、煮,立即就化為烏有,什麼都沒了;惡業較重者,把剮淨肉的殘骨,再吹以業風,立即又還其本形,重生的他,就再次供魔刀俎。人在人世間有死亡之說,人死了好像就什麼都不知道了;而人死後靈魂到了地獄,一般都是長生不死的。因此,這種酷刑,要多次重複,有的人重複兩、三次,而有的人則重複千百次不等;惡業最重者,一天之內就化其本形數次,臠割燒烤無盡無休。其實這就是佛經上所說的,對罪大惡極之人的「永罪永刑」。只不過在這裡,是具體的實施過程。當然,每一次的刲(kui)、剔、燔、炙的過程,都是對這個具體人的一次活生生的,極為痛楚的酷刑過程。因而,四種人的哀嚎之聲充斥冥府,傳遍地獄。
獄吏說到這裡,我不禁心悸:「還不如出家當和尚,就沒有這個災難性的後果了。」
獄吏說道:「根本不是這個道理。掌握在你手中的這個權力可以害人,但是,這個權利也可以幫助他人啊!釋迦牟尼佛召集的靈山會上就有一位身居宰相府的人,是不折不扣的四種人。但人家一心向善,扶危濟困,多行善事、屢積善德,你看他此時正在靈山佛界裡自在逍遙呢!」
獄吏語音甫落,一切影像俱無。我也就像睡醒了一樣,退出了禪悟狀態。但與獄吏的這一番對話,我一直記得十分清晰,可謂沒齒難忘。」紀老先生聽完老僧的敘述,也頗為感慨,他說:「老僧所言,我們無從考證,像個寓言故事。但對老僧來講,這是一個真實的客觀存在。
在這個大千世界裡,一切都是有序的安排,我們看不到的,未經歷的事,不一定就不存在。況且老僧所言皆是勸人向善的金玉良言,我們更應信其有。而事實上的因果報應之事,不也經常在我們身邊發生嗎?所以,我們對自己的人生之路,是向善?還是向惡?必須要有一個抉擇了!」
紀曉嵐老人家,在二百一十四年前,向我們發出的這個信息,其心至善,用心良苦。當然,信與不信取決自己。信,獨善其身,你就活得踏實安穩,福報連連;不信,恣意妄為,你就活得心驚膽戰、惡報不斷。天道是絕對公平的,你信與不信,他就在那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