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2月24日訊】歷史上最強大的漢、唐兩代,得力於八位賢相。據《容齋隨筆》一書的說法,這八位賢相是漢之蕭何、曹參、丙吉、魏相;唐之房玄齡、杜如晦、姚崇、宋璟。只就唐代而言,史稱「唐世賢相,前稱房、杜,後稱姚、宋。他人莫得比焉。」說的也是房、杜、姚、宋這四個人。本文所說的,就是「漢唐八相」中的最後一人——宋璟。
宰相有好的,也有壞的。好宰相能夠安天下,是使國家保持穩定的柱石;壞宰相結黨營私,專權納賄,則是國家的致亂之源。宰相是朝廷裡最大的官,好宰相要想正人,必先正己,因此他必然是最大的清官;壞宰相以權謀私,也就必然是最大的貪官。唐代的奸相李林甫、楊國忠,都是有代表性的大貪官。剛直不阿,一身正氣的宋璟,則是一位清正如水,大義凜然的清官。
敢與女皇武則天較勁,不給她面子
武則天畫像(看中國配圖)
宋璟(663—737年),邢州南和人,很年輕就中了進士,一生歷事武則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四朝,都擔任重要職務。為官清正,堅持原則,即使得罪皇帝,亦在所不惜。
一般的情況是,明君用君子,則出現治世;昏君用小人,則出現亂世。歷史上惟一的女皇帝武則天,卻有與眾不同之處,她既能用君子,也能用小人。對於君子,她能放手重用,目的是依靠他們治理國家,穩定政局。對於小人,她也盡量利用,目的是依靠他們的阿諛逢迎,滿足私慾。她用君子的辦法,對待君子,盡量尊重對方的人格與職權;她用小人的辦法,對待小人,以利祿為誘餌,隨意加以使喚。她陰險殘暴,做了不少壞事,而且在七十多歲的高齡,還養著許多男寵,宮闈裡一塌糊塗。
張易之與張昌宗兄弟,都是當時出名的美男子,先是太平公主的男寵,後經太平公主的推薦,入宮侍奉武則天。他們塗脂抹粉,出入宮廷,活脫脫地是一對人妖。二張受寵而得高官,得賞賜不可勝記。朝廷中的親貴,紛紛奔走於他們的門下,尊稱張易之為五郎,稱張昌宗為六郎,對他們諂媚無所不至。有人誇張張昌宗的美貌說:「六郎面似蓮花。」居然有內史楊再思諂媚說:「人皆以六郎面似蓮花,我獨以為不然,我認為是蓮花似六郎也!」真是拿肉麻當有趣。二張恃寵而驕,不僅結黨營私,而且圖謀不軌,受到朝廷中許多正直官員的猛烈抨擊。武則天覺得難以回護,只好命令張昌宗到肅政臺受審。當時肅政臺的長官,正是御史中丞宋璟。他早就看不慣二張的橫行無忌,立即嚴加審問,準備審完了立處死刑。想不到武則天出爾反爾,從宮中發出特赦文書,赦免二張之罪。宋璟大怒,說:「我恨不得一來,就打碎這小子的腦袋!」這話被武則天聽到了,為了緩和矛盾,她命令張昌宗到宋璟那裡去謝罪。宋璟氣憤不已,拒絕不見,一點也不給武則天留面子。
這事流傳出來,宋璟正直的名聲,如雷貫耳,響震天下;武則天則大大地丟了面子。
二張也並沒有多活多久。不久之後,武則天病重,年已八十的宰相張柬之等五位正直的官員,聯合羽林軍,發動一場宮廷政變,攻入皇宮,生擒張易之、張昌宗二人,斬於廡下,梟首示眾;並且逼武則天退位,傳位於唐中宗。同年末,武則天病死。
停廢歪門邪道的「斜封官」
宋璟(看中國配圖)
武則天雖然退出了歷史舞臺,但是,唐中宗與韋皇后,隨即又重演唐高宗與武皇后的故事。唐中宗比唐高宗更為懦弱,他雖然在張柬之等唐朝老臣的擁護之下,才恢復了帝位,但他並不信任這些唐朝老臣,只信任韋皇后。韋皇后和武三思相勾結,韋、武 兩家外戚勢力,把持了朝政,把張柬之等唐朝老臣,全都逐出朝廷。他們肆無忌憚,為了斂財,大賣官職。當時皇帝受后妃、公主的請託,任意頒下敕書,任命官員。他用「斜封」,交付給中書省辦理,故被稱為「斜封官」。這種不經正式手續任命的官員,確實是經過歪門邪道而來。不管什麼人,只要出錢若干萬,就給官做,有同正、試、攝、檢校、判、知官等等名目,朝廷官員一下子多出了數千人,完全亂了套。
在兩家外戚把持下的朝廷,政局很不穩定。紀元710年,韋皇后為了獨攬大權,竟與安樂公主合謀,毒死了唐中宗,準備自己學武則天的樣子,臨朝稱制。她的這一惡毒行為,激怒了唐中宗的侄子李隆基(也就是中宗之弟睿宗李旦的第三個兒子)。李隆基聯絡羽林軍,奮力攻入宮中,殺掉韋皇后、安樂公主以及韋家、武家兩個外戚集團中的人物,擁唐睿宗即位,自己成為皇太子。
唐睿宗即位後,以姚崇為兵部尚書,以宋璟為吏部尚書,二人同居相位,整頓吏治。他們立即上書,主張「先朝斜封官悉宜停廢」,「嬖倖用事,選舉混淆,無復綱紀」的混亂狀態,必須糾正。唐睿宗完全採納他們的建議,一次黜退了斜封官數千人。以後文官選舉,必經吏部;武官選舉,必經兵部。恢復了任官的正當途徑。實際上,唐代的「斜封官」是朝廷中一件公開的大貪污案。好在姚崇、宋璟決心很大,一旦奏准,立即雷厲風行,著手整頓,短短几個月的工夫,就完全鏟除了「斜封官」,恢復了原制。
大剎官場歪風
唐睿宗也是個懦弱無能、頂不起國家大事的人,紀元712年,他讓位給三兒子李隆基,自己當了吃閑飯的太上皇。李隆基即位,就是唐玄宗。唐玄宗是個歷史上有名的「半截人物」,他在青壯年時期,奮發有為,勵精圖治,開創了能與貞觀之治相提並論的「開元盛世」。到了老年時期,他就意志消沉,驕奢淫逸,造成了天寶時期的亂源 (由楊貴妃引進了楊國忠,由楊國忠激發了安史之亂)。在開創開元之治的時候,姚崇、宋璟兩位賢相是最大的功臣。
宋璟最後雖然成為漢唐八大賢相之一,但是,他的仕途絕非一帆風順。倒是在武則天時代,他還得到保護,不管張易之、張昌宗二人,如何屢進讒言,武則天都不為所動。在唐中宗時代,他受到武三思的排擠,出任過杭州、相州刺史;在唐睿宗時代,他受到太平公主的排擠,出任楚、魏、冀、兗諸州刺史、河北按察使、睦州刺史、廣州都督。宋璟所到之處,「為官清嚴」,皆有政績,為老百姓所擁護,對他不滿的人,拿不到他半點短處。
唐玄宗即位之初,以姚崇為宰相。紀元716年,擬任宋璟為相,派宦官楊思勖,到廣州去接他。楊思勖是皇帝的親信,一向驕橫自大,他久聞宋璟大名,很想與之結交,但是宋璟看不起他,一路上從不和他交談。他很氣憤,回到京城,就向唐玄宗訴苦,對宋璟大肆攻擊。玄宗感嘆良久,更敬佩宋璟剛直不阿的品格。
宋璟為相,特別注意考察官員的品質。他認為:讓那些阿諛逢迎之徒混入官場,一定不是好事。紀元718年,有人向他推薦一個名叫範知璇人,並附上此人的文章。宋璟發現其文章為《良宰論》,主要內容都是歌頌自己的言行與政績的,而且有不少溢美之辭。他閱後非常氣憤,立即下筆作了批示:「看了這篇《良宰論》,覺得內容頗涉佞諛。既然上書,就應該直言本義,何必寫些迎合之辭!文章寫得好,何不去參加科舉考試,用不著到處找門路!」這一嚴厲批評,狠狠地堵住了吹捧的歪風。
紀元719年,唐玄宗的「藩邸故吏」妻舅王仁琛,到京城求取高官。玄宗幫他開了後門,給了一個五品官。時任宰相的宋璟,堅決反對,他勸玄宗說:「王仁琛已得到許多恩寵,不宜再破格提拔。如他真有才能,應該經過吏部考核,才可授官。」玄宗接受了這個意見,取消了先前的任命。
同年冬,朝廷按慣例選拔官員。有個名叫宋元超的人,來到吏部,自稱是宋璟的叔父,希望吏部照顧,分派他一個好差使(意為肥缺)。吏部官員,如實報告,宋璟得知,立即寫了批文說:「宋元超確是我的三從叔,但是國家用人,不應徇私,望秉公處理!」寫完之後,想想又覺得不妥,惟恐吏部官員順水推舟,趁勢賣個人情。所以他重又提起筆來,把文尾五個字圈掉,改寫為:「從前他不提與我的關係,自可公事公辦,依例授職。現在,他居然伸手要官,很不應該。矯枉必須過正,應免其官。」吏部接到批文,只能照辦。宋元超滿心希望能夠得到侄子的照顧,殊不知:適得其反,弄巧成拙。
有一次,宋璟的妻弟跑來找他,懇求他說:「姐夫!你為官清廉,任人惟賢,名聲在外,誰人不知。可惜我多次考試不中,無可奈何,想請你照顧一下,弄個差事幹。」宋璟什麼話也沒有說,熱情地招待了妻弟,飯後派人趕車送他回家,送到之後,才遞給他早就寫好了的一封信。他妻弟,把信拆開一看,長嘆一聲,再不言語。原來信中,只寫了五個字:「一切靠自己!」
正是:
宋璟為官秉正聲,
不畏權貴不徇情;
人生一切靠自己,
五字金言勸世人。
(事據《新舊唐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