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媽媽培養6名哈佛、耶魯博士的家教心得(2)

發表:2014-02-16 09:30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4年02月16日訊】 

打開孩子心靈的方法

我們家每天早上一定要一起吃早餐,這為我們的交流提供了好時機。無論有什麼樣的狀況,無論有多忙,在家裡的家人都要一起吃早餐,這是我的先生定下的原則。不單單是因為吃早飯對人體的重要性,還因為能夠讓自己從每天早上開始認知「家庭中的我」。在新婚的時候,我非常厭煩這樣的原則,但是在養育孩子的時候卻發現這是非常好的習慣。

早上看到孩子們的表情和氛圍就能大概猜出孩子身上發生的事情了,並且能夠輕易地提出問題。看到比較憂鬱的孩子,母親就能表示關心了。但是表示關心並不等於直接向他們提出問題。直接問的話,不但不能讓孩子感受到你是想跟他交流,反而讓他覺得被你發現了什麼事情。尤其是對於處在青春期的孩子,他們的情緒波動很厲害,叛逆、煩惱、憂鬱……負面情緒一大堆。如果父母不知道問題所在就直接去問,會使孩子反感,追問太多,則只會讓孩子陷入更加混亂的狀態當中。

這時候,我會問跟這個孩子使用同一個房間的其他兄弟姐妹:「他有什麼苦惱嗎?」

住在一起的孩子肯定比我更瞭解情況,跟這個孩子談談,就能瞭解得差不多了,然後再對症下藥,效果往往很好。當然,現在很多都是獨生子女的家庭,這時候,孩子的好朋友可以擔當同樣的角色。

在跟孩子交流之前,多問問周圍的人,做好準備,這樣一來,也就不用聽孩子們抱怨「媽媽你什麼都不懂,還……」的話了。在與孩子的交流中最重要的一點就是理解交流的性質。有的話在全家人都在的時候說比較好,而有的話只有兩個人的時候才能講。如果不能區別這一點,會讓本來就敏感的孩子感到更加傷心,矛盾也就越來越大了。

另外,要注意引入交流的時機,最好不要直接跟孩子說「我們來談談吧」。這種單刀直入的形式,會讓開始交流之前的氛圍變得尷尬又生硬,孩子也很難一下子對你敞開心扉。與孩子一起做他所喜歡的事情,購物啊、看電影啊、看電視啊等,自然地營造一個兩人時間,氛圍變得輕鬆自然了,聊天就可以開始了。此外,與孩子們交流的方式有很多種。例如,我就經常利用給孩子們理髮的時間,通過給孩子們理髮、撫摸他們、給他們擦粉等自然的碰觸,我們的親密感更加強烈。那時自然地問他們我好奇的事情,孩子們便不會排斥。有一次,從周圍的孩子那裡聽說有個孩子因為異性朋友問題而苦惱,我就假裝不經意地跟孩子提起他關心的話題:

「新學期有沒有轉學來的同學啊?我小時候有一次班裡轉來了一個同學,太帥了,我的心一整個學期都‘咚咚’地跳個不停呢。」

這樣一來,孩子也能夠自然地提出他自己的問題了。

在聽孩子說他的故事的時候,最好不要直接作出評價。如果孩子感覺到家長是在分析和評價自己,他就不想再說了。因此,父母可以提出其他問題,或是同意孩子的做法,來繼續誘導孩子講出來。

「媽媽,我參加班長競選,遇到了這樣的問題……」

對於這樣開始講話的孩子,馬上評價說「你為什麼只有這水平,那時候應該這麼做……」等等,孩子馬上就會閉上嘴巴了。

「你參加競選,其他同學都支持嗎?」

以這種形式提出其他問題,瞭解孩子當時所處的狀況,就可以瞭解關於孩子人脈關係的情報。如果孩子說有其他的競爭者,在班長競選中覺得比較困難,就不能直接拿他跟那個競爭者做比較。要給孩子思考的機會,讓他自己整理好思路。這樣一來,他自己就能夠分析出競爭者的優缺點,並在日後加以改正。

另外,交流不能像講課一樣事先定好時間,要努力讓交流自然地成為生活中的一部分。要給孩子「只要是關於你的事情,母親什麼時候都願意傾聽」的確信,這樣,即使母親沒有發覺問題,孩子也會主動開口說出來,從而使問題得到解決。

在交流的時候還有一點要注意,不能給孩子「我是大人,你是小孩,你要聽我的話」之類的暗示,最好表現出相反的態度,讓孩子感覺他是在告訴你一些你不知道的事情,這樣,他會很愉快,也很有成就感。

與孩子溝通的訣竅

我聽過很多家長抱怨:孩子一長大,就跟自己有隔閡了,什麼事情都不愛跟自己說,而他跟同學、朋友卻好像無話不談。

遇到這種情況的父母,應該好好反思一下到底是誰的問題。我個人認為,孩子不跟父母溝通,主要是因為他覺得跟父母溝通沒有意義。一來,父母不理解他,總是從自己的角度教育他;二來,父母不能提出建設性或者啟發性的建議。如果跟父母說說心裏話,父母總拿自己的經驗大做文章,聽不進孩子的想法,不尊重孩子的選擇,這樣的話,哪個孩子還願意跟父母談心呢?

好的父母要始終記住兩個詞語:聆聽,建議。

二兒子東柱在醫大做研究員的時候,有個財團提出了研究課題,東柱積極響應,提出了一整套企劃,但最後,研究費用卻被在他看來比自己的企劃案做得差的人得到了。東柱覺得自己的方案非常優秀,心裏很不平衡,馬上給我打來電話。

「那人提出的企劃案跟我的性質相近,但是水準比我的差,結果我的研究申請被拒絕,他的卻被選用了。怎麼可能這樣不公平呢?」

聽到這話,我跟他說:

「東柱,不要認為這件事是你跟這個財團的最後一件事,要把它當做這是你們之間合作的開始。畢竟,最終的結果還沒有定下來,你還有努力的機會。如果你真的對自己的研究項目有信心,就接受結果吧。不要在背後不滿和抱怨,那樣無濟於事,別人也不會知道。去聯絡評價你研究項目的人,問清楚你的研究項目為什麼被拒絕、不足在哪裡、為什麼沒有給你研究費用,藉此再次有條理地向那個人說明你研究項目的優點吧。」

聽了我的話後,東柱特地從波士頓趕到華盛頓去找那個負責人,將自己研究項目的特點向他一一說明。最終,東柱得到了那個美國最大財團的研究費用,成功地開始了自己的第一個研究項目。

如果東柱當時沒有再做嘗試,只是一直在那裡抱怨的話,肯定就失去了一次推進研究項目的機會。東柱說,我的建議給了他很大的幫助,所以非常感謝我。後來,在他的同事們申請研究費用的時候,他也提出過同樣的建議。

其實,我學習的是社會學,東柱學習的是醫學,這是兩個完全不同的專業。但是在學界中,解決問題的方法都是相似的,我也曾用這樣的方法去申請過研究費用,好幾次都取得了成功,所以才能夠給孩子實質性的建議。

我自己非常珍惜這樣的經驗,不僅讓自己有所收穫,同樣也能給孩子的成長提供幫助,我特別有做父母的成就感。所以,我以我的經驗告訴所有的父母,一定要讓自己成長,不斷想辦法提升自己的人生,解決自己人生中的問題。這樣,當孩子需要幫助時,我們才能擔當起一個有意義的角色,而不是陪著孩子一起發愁。
很顯然,孩子都喜歡有力量的父母。

我又想起我的大兒子京柱。他上耶魯大學一年級的時候,有一次,因為一件什麼事情,他給我打了很長時間的電話。
放下電話後,京柱的室友說:「我非常羨慕你,我都不敢把這樣的事情跟我母親說,你有這樣能聽你說說心裏話的母親,真是幸福啊!」

我自己也很驕傲,作為母親,能成為孩子喜歡的傾訴和交流對象。我始終覺得,這一點很重要。

有些家長說,孩子跟自己沒話說;也有些家長說,自己不懂現在的孩子在想什麼。其實,當孩子漸漸長大,他的生活內容會發生很大變化,思想也會跟著不斷變化,一天一個想法。父母需要瞭解孩子的生活和思想,才能走近孩子的內心。這樣,真的聊起來,父母和孩子之間可以聊的東西有很多。

如果父母不懂孩子的世界,就會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即使很想給孩子幫助,也找不到方法,父母和孩子之間的一扇門被關閉了。父母不能為孩子指明方向,長期這樣的話,孩子和父母都會有挫折感。孩子按照孩子的想法,父母按照父母的想法,沒有更好的解決途徑,雙方只能在自己的世界裡互相觀望。

讓孩子不用督促也會主動學習

一個人的才華,會讓他整個人看起來熠熠生輝;而只有當他同時擁有了高潔的品格,他的光輝才會散發和蔓延,才會照耀到他人。才華像是蒲公英的花朵,而品格就是微風,風吹過,蒲公英的小傘才會在空中翩翩起舞,飛到四面八方,把種子播下。

品格的魅力每每讓我感到震撼和驚喜,它能讓一個人更努力,更開闊,更柔軟,也更有力量。這一點我也能常常從我的孫兒們身上感受到。

一次,大兒子京柱的女兒給我打電話,說她暑假要去南美,為那些貧困的孩子們做點事情,還說她明年要去幫助海嘯遇難者家屬,為他們蓋房子。她小小年紀竟然有這樣的想法,我很是欣慰。

還有一次,三兒子洪柱的女兒找到我說:「奶奶,我正在籌集愛滋病基金,請您幫忙捐些款吧。」

當時正趕上我事情特別多,每天忙得團團轉,很難抽出時間去銀行,所以只能告訴她:「奶奶不敢向你保證,但我盡量抽時間,爭取在最後期限內給你匯過去吧。」

話雖這麼說,但因為孫女是第一次拜託我,又是在做好事,我一定得支持一下。於是第二天就把錢匯了過去。
之後不久,我見到孫女,那孩子興奮地跟我說:「奶奶,我已經籌集到四萬美元了!」

當時,她還只是耶魯大學一年級的普通學生,能籌集那麼多錢,其實很不容易。而當我得知她同時還是這次募捐活動的發起人時,我更是大吃一驚!原本以為她只是一個參與者而已,沒想到她在關照他人、幫助他人的同時,還發掘了自己的領導能力。

你看,孩子的才能就是這樣一點點鍛練起來的,不是為鍛練而鍛練,而是在幫助別人的同時悄悄生長起來的,就像你無心撒下的種子,沒有刻意等待,說不定哪天它就發芽了。我知道,這次活動帶給孫女的喜悅和成就感,會鼓勵她以後投入到更多更大型的公益活動中去,而這些活動也會令她今後的路越來越堅實和開闊,讓她和她周圍的人都受益。想到這些,我很放心,也很欣慰,心中的驕傲和感動是無以言表的。

這也證明了,比起才華來,品格更能帶給他人感動。現在,只要孫兒們參加幫助他人的活動,我就會感到非常高興。後來,他們果真都陸續做了很多事情,有的為海嘯遇難者家屬募集資金;有的在法律事務所為那些愛滋病患者代寫遺囑;有的穿越大半個美國,給窮人建房籌集環境基金;還有的幫助那些不能公開遺囑的人們代書亡後法律事務文書……

孩子們始終有個目標:自己的學習和努力都是為了幫助那些不幸的人們。一旦這樣的意識在他們內心扎根、生長,慢慢成為一種信念,他們就會獲得無限的力量。他們會全心全意去實現這個目標,而為了實現目標,他們會努力增長自己的體力和才華,使自己變得強大起來,就像他們的父母——我的六個子女——一樣。

這也是我的孩子們最終成長為大人物的道路:不是為了成為大人物而努力,而是為了幫助他人而努力。幫助他人需要施展才華,而在這樣的過程中,一切就自然而然發生了。

所以,每當有人問我有什麼特別的教育方式時,我都會這麼說:

「不要只培養孩子的才華,更要注重培養他的品格,讓他成為喜歡幫助別人的人。」

我希望年輕的父母們都能牢記這一點,這就是即使你不督促,孩子也會自發學習的秘訣,也是培養被人們所喜愛和尊重的大人物的秘訣。

古時候,書生們總是一邊學習一邊思考,一邊思考一邊學習。這樣一來,學習知識就不單單是積累信息,而是在積累智慧,累積德望。

但是,讓我痛心的是,當今社會已經逐漸拋棄了這些優良的傳統。父母似乎忘記了孩子學習的本意,只是單純地認為孩子學習知識是為了過上好吃好喝的日子。

未完待續



来源:倍可親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