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2月09日訊】根據中國銀監會近日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13年末,銀行業金融機構無論是總資產還是總負債,增速均再度雙雙下降,並均創下歷史新低。銀行業躺著賺錢的日子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截至2013年12月底,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總資產同比增長12.8%;總負債同比增長12.5%。分別低於2012年的5.6個百分點和6.2個百分點。銀行業是一個特殊行業,特殊在是經營信貸貨幣賺錢的。是通過擴大經營負債和資產,主要是存款和貸款以及同業負債、同業資產、短期拆進拆出和投行業務等實現經營利潤的。中國銀行業目前最大的利潤來源仍然主要依靠存貸款利差收入。
存款等負債和貸款等資產增速均減緩,銀行最大的經營利潤來源渠道必將受到嚴重威脅。銀行業總資產和總負債增速雙雙下降背後折射的是其業務發展的不可持續性開始顯現出來,是其發展潛力正在下降。
同時,也說明傳統商業銀行獨霸金融市場的局面正在被打破,金融融資市場化趨勢正在快速發展,給傳統商業銀行特別是至今仍帶有濃厚行政化、機關化色彩的大型商業銀行帶來空前挑戰。最為顯著的特點是傳統銀行等金融機構貸款融資佔比逐漸下降,而社會其他渠道融資方式比重越來越高。十年前的2002年社會融資規模2萬億元,其中人民幣貸款佔1.85萬億,佔比92%,其他社會渠道提供的融資佔比只有8%,幾乎可以忽略不計。而十年後的2013年人民幣貸款佔社會融資規模為51.4%,下降40.6個百分點,為年度歷史最低水平;社會渠道融資規模佔比48.6%,上升40.6個百分點。銀行業總資產和總負債豈能不下降呢?
受融資社會化市場化挑戰最大的是大型商業銀行。國有大型商業銀行資產和負債增速最慢,雙雙降至個位數。數據顯示,2013年12月末,大型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8.2%,總負債比上年同期增長7.9%,雙雙低於平均增速的4.6個百分點。
總資產總負債增速減緩,不但直接威脅到銀行的經營利潤,而且直擊銀行賴以生存的命門—資金來源,導致銀行不斷鬧出「錢荒」。中國整個社會並不缺流動性,整個金融市場流動性還相對過剩。是體制內的商業銀行在鬧「錢荒」。「荒」了體制內的銀行,背後是市場機制在向非市場的管制體制挑戰,是市場機制與管制經濟發生了激烈碰撞,是市場化程度高的社會融資在向死板一塊的體制內金融叫板。
銀行總資產總負債增速減緩的原因在於社會化市場化程度高的各種金融競爭者動了其乳酪,正在蠶食銀行的市場份額。社會化融資規模不斷擴大正在打破銀行壟斷貸款等金融資產的局面;網際網路金融的風起雲湧正在分流銀行儲蓄存款等負債業務;社會融資渠道形成的市場化較高的資金價格,給銀行死守管制下的利率資金低價格帶來空前挑戰,使其在存款負債業務發展上失去了價格競爭力和誘惑力。
不但銀行資產負債增速放緩,而且利潤增速也在直線下降,銀行的「好日子」似乎已經一去不復返了。商業銀行特別是國有大型銀行躺在壟斷金融市場上賺大錢的日子已經逝去。社會化市場化金融、新經濟新金融等對商業銀行的衝擊是全方位的,已經波及到銀行的資產負債等所有主體業務。
對此,銀行必須要有充分的思想準備,出路在於改革、變革和業務轉型。面對洶湧而至的各種衝擊,要摒棄管制、壟斷、老大思維,適應市場化機制和新經濟新金融的新趨勢,順勢而為,謀變改革,迅速實現業務成功轉型,才能在未來愈加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来源:和訊博客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