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切爾夫人與劉放吾
【看中國2014年01月14日訊】仁安羌之戰或稱仁安羌大捷,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發生在緬甸戰役中的一場戰鬥,是緬甸戰役的一部分。由孫立人領導的新38師,在此役中擊敗日軍,是中國遠征軍首次在境外取得的勝利。
1992年4月11日,洛杉磯《世界日報》登載了一條消息: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在芝加哥的卡爾登酒店大廳裡,緊緊握住一位93歲高齡的中國抗日老將軍的手,再三感謝他50年前於緬甸仁安羌解救英軍的壯舉。
7月27日,美國總統布希也親自致函這位老將軍:「在仁安羌大捷50週年之際,我願再次代表國家,感謝你解救500名美國記者、傳教士和數千名英軍的英勇行為。」
面對鋪天蓋地而來的讚譽,這位老將軍只是淡然一笑,說道:「那是併肩戰鬥的友軍,友軍遭遇危難,援救是應該的,不能列為戰果。」而對自己因種種原因承受了半個世紀的冤屈卻隻字不提。
這位將軍,就是當年馳騁於中緬印戰場、獲仁安羌大捷、令日本侵略軍膽顫心寒的原中國遠征軍團長劉放吾。他1908年4月17日出生於湖南桂陽縣雙嶺村。
1926年秋考入黃埔軍校第6期,1929年5月畢業後,在國民黨軍隊中歷任排長、連長、隊長、營長、團長、副師長等職。抗戰時期,參加了上海抗戰、「八一三」淞滬抗戰及中國遠征軍入緬作戰等重大戰役,先後記大功2次。1942年3月入緬作戰時,任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一一三團團長。同年4月,他率部抗擊日軍萬餘人,取得了仁安羌大捷。劉放吾團長也因戰功卓著而榮獲陸海空甲種一等獎章。抗戰勝利後,他先後任陸軍新一軍干教隊大隊長、東北保安第十二支隊少將副司令、陸軍訓練司令部少將高參等職。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日軍於1942年1月下旬從泰國入侵緬甸,3月8日佔領仰光後,兵分3路向北追擊英軍。西路第三十三師團由仰光地區沿伊洛瓦底江向仁安羌方向發動進攻,企圖迅速佔領仁安羌附近的油田地區,並協同東路和中路日軍在5月下旬清除緬甸境內的英軍,切斷美英援助中國軍隊的路線。
4月14日,日軍第三十三師團進攻仁安羌,擊潰賓河南岸的英緬軍。下午14時,曾指揮過敦刻爾克大撤退的英緬軍總司令亞歷山大,鑒於前線情況緊急,面告中國遠征軍代表侯騰,要求中國遠征軍迅速予以援助。17時,中國遠征軍長官部即令新編第三十八師第一一三團增援。
16日,日軍作戰部隊推進至仁安羌以東5千米處,部分兵力向仁安羌東北推進。17日,日軍荒本部隊攻佔馬圭,切斷了馬圭至仁安羌的公路。在正面,日軍第三十三師團亦迎面逼近,致使英緬軍第一師及坦克營一部被圍困於仁安羌東北地區。英緬軍補給被切斷,糧草不濟,在日軍炮火猛烈的轟擊下,死傷慘重,基本上陷於崩潰。
在這萬分緊急的關頭,先期到達皎勃以東地區的劉放吾第一一三團,按照英軍司令斯利姆(Slim,又譯斯列姆)的命令,於17日11時進抵賓河北岸,並於18日拂曉,向該地的日軍展開攻擊,將其擊潰。該團右翼營隨即渡河追擊,但為賓河南岸日軍所阻。這時,已抵前線的中國遠征軍新三十八師師長孫立人連夜調整了部署。19日拂曉,以第一一三團逼近日軍陣地,並於下午2時,攻克了501高地,經過激戰,收復了全部油田地區。
是役,劉放吾指揮的第一一三團抗擊日軍1萬餘人,迫使敵人棄屍1200餘具後向馬圭逃竄。一一三團救出了當時已經絕望的英緬軍第一師和裝甲第七旅官兵7000多人,馬千餘匹和300餘部車輛,還救出了被日軍俘去的美籍記者和傳教士500餘人。他們在被中國軍隊解救後情不自禁高呼:「中國軍隊萬歲!」感激之情溢於言表。
其實,在18日前,英緬軍第一軍團長斯利姆將軍還對劉放吾團長指揮攻擊很不放心,孫立人將軍立即邀請斯利姆將軍一同去前線視察。這次視察,使斯利姆將軍對劉放吾有了極其深刻的印象。在《反敗為勝》中,斯利姆作了這樣的描寫:「劉團長似乎窺出我的心意,他說:‘到營部看看。’在相當接近前線的營部,他經由孫將軍翻譯了連隊部署。對軍隊的部署我相當滿意,在準備後退之際,劉上校說‘我們再往連部走走。’我當時大吃一驚,不確定在戰爭即將開始的一刻,我該不該接近連部,但為了面子,雖然不情願,我還是涉水到達連指揮所。」斯利姆剛抵達指揮所,攻擊的槍炮聲頓起。「上校轉身看我,我真擔心他會說要到排部去。所幸他未再提議,只是望著我露齒而笑。」對劉放吾的表現,斯利姆將軍的評價是:「只有優秀及幹練的軍人,才能在槍林彈雨中面無懼色。」
仁安羌解圍戰,是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中國軍隊在異域禦敵首次取得輝煌戰果的一次戰役,同時也是自清朝中葉以來中國在境外第一次挫敗日本軍隊的輝煌戰役,並作為以少勝多、以劣勢裝備戰勝優勢裝備之敵的光輝戰例而載入史冊。4月20日也因此而被定為「克復仁安羌解救英軍日」。戰功卓著的劉放吾團長不久便由上校晉升為少將。
仁安羌之戰是中國遠征軍入緬後第一個勝仗,113團擊退日軍,救出友軍,蔣中正頒發四等雲麾勛章表彰孫立人、六等雲麾勛章表彰劉放吾。美國羅斯福總統亦授予孫立人豐功勛章,英王喬治六世則授予孫立人英帝國司令勛章。副師長齊學啟及劉放吾等也獲得英國政府的嘉獎。
(本文略有刪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