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每天有250條古村落消失(圖)



中國拆遷問題

【看中國2014年01月12日訊】中國名人故居被拆自然惹人關注,但原來承載中國文明變遷的古村落的消失速度更令人震驚。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李偉透露,古村落數量自2000年起的十年間消失了九十萬個,相當於每天消失逾250個自然村落。若要救亡,須從改善中央與地方關係及放棄「以GDP(國民經濟增長)論英雄」的取態入手。

據中國新聞網報導,李偉11日出席「第五屆中國經濟前瞻論壇」時談及城鎮化轉型的問題。他指出,城鎮化快速發展,對城市文化造成了「建設性的破壞」,令人唏噓:「我們痛心地看到在一幢幢高樓大廈拔地而起的同時,越來越多的古建築湮滅在鋼筋水泥的森林之間,消失於GDP高速增長的數字之中,拆舊城建新城,拆真文物建假古物的現象隨處可見。」

李偉舉日漸減少的北京胡同來點出問題的嚴重性,指胡同數量已從建國初期的3250條減少到2005年的1320條,「到現在大概有一千條就不錯了。」

不過,根據老北京網站創辦人張巍的統計,胡同所剩數量更少。據他的統計,2011年時,北京老城區的胡同,到2006年時只剩500條,近年被摧毀的速度更快。

李偉更透露古村落消失的情況,他說,在一座座小城鎮如雨後春筍般成長的同時,記載著華夏文明歷史變遷的古村落數量從2000年的360萬個,減少到2010年的270萬個。這意味十年間消失90萬個古村落,相當於每天消失約250個。

他續稱,大拆大建之後,「我們得到的是千城一面,甚至低俗、怪異的城市風貌,是歷史遺產的破壞,地域文化風格的喪失,是文化的斷層、歷史的割裂,或者說是嚴重的城市文化病」,標誌著民族和國家文化的缺失。

李偉認為,城市文化病的成因,其一是中央權責關係和財稅關係不合理,城市發展過度依賴土地財政,令城市決策者只熱衷推動GDP的發展和打造形象工程,「貪大求全,求大求快」;其二是發展時偏重經濟、忽略文化和社會功能。

鄉土建築專家則指出,村民為求生計而離開原村;政府維修不足,甚至一拆了之;以及發展旅遊而毀村亦是古村落消失的烈因,例如世界遺產福建客家土樓所在的漳州市南靖縣和龍岩市永定縣,星級酒店為蓋飯店而與村落爭地。

曾為前總理朱鎔基秘書的李偉建議,為確保農村正確轉型為城鎮,須令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土地與國有土地同等入市、同權同價,縮小征地範圍,擴大國有土地有償使用範圍,遏制城市空間無序蔓延。

他續稱,同時要改革中央和地方政府之間的事權和支出責任制度,形成「不以GDP論英雄」的政績評價體系,才能從根本上解決「形象工程」、「政績工程」以及不作為、亂作為等問題。

他更呼籲為政者強化城市的文化功能,切實加強城市歷史文化遺產保護及利用。



来源:法廣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