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近平「打虎」 連窩端(圖)


【看中國2014年01月06日訊】十八大以來,中共反腐戰役漸入高潮。隨著近期大批老虎級別的官員落馬,習近平反腐整風進入階段性收網的關鍵時刻。從四川官場、政法系統、石油系統高官密集被查來看,中共反腐重點或許正落在整治一些已經形成固定利益藩籬的「官圈」上來。事實證明,中共內部近年來發生的重大貪腐案件多表現為窩案,貪腐鏈條化、集團化特徵明顯,這些官員以某種裙帶關係結成小集體,相互勾結營私舞弊,甚至獨霸一方,成為腐蝕隊伍、阻撓改革深化的最大障礙。因此,習近平如果要在反腐領域取得突破性成果,勢必需要向「官圈」現象開炮,並攻下如今最大的腐敗勢力。

官圈縱橫催生腐敗窩案

2013年12月29日,中央紀委監察部官方網站發布消息,四川省政協主席李崇禧涉嫌嚴重違紀違法,已經接受組織調查。李崇禧被認為是前任中共政治局常委周永康最重要的心腹,在他之前,原公安部副部長、黨委副書記李東生,國務院國資委主任、黨委副書記、原中石油集團總經理蔣潔敏已相繼落馬。加上此前落馬的四川高層李春城、郭永祥等,一個以周永康為核心的「官圈」脈絡正逐漸清晰。

而事實上,「官圈」現象普遍存在於中國官場,最近幾年發生的幾起重大貪腐窩案就是最好的證明:2007年上海社保基金案,隨著市勞動社會保障局長祝均一涉嫌違規使用社保基金落馬,陸續牽出陳良宇、張榮坤、陸祺偉、吳明烈、王政、韓國璋、李松堅、王成明、孫路一、秦裕、王國雄、凌寶亨、吳鴻玫、韓方河、郁知非、殷國元、陳超賢、瀋正娟、王維工等上海灘名流巨賈19人;2009年郴州連發腐敗窩案,包括原市委書記李大倫、原市委宣傳部長樊甲生、原市紀委書記曾錦春、原副市長雷淵利在內的一大批官員落馬,案件波及當地黨政幹部、商界人士158人;2010年深圳市原市長許宗衡案貪污受賄20億元落馬,引起深圳官場地震,隨後多名縣處級以上幹部鋃鐺入獄。最近茂名市委書記羅蔭國落馬,在紀檢部門的強大攻勢下,短短一個月時間之內,已經全面崩潰的羅蔭國交待出來了100多名處級以上官員。這些窩案均是一人落馬,圈內人人自危,拔出蘿蔔帶出更多泥。

中國式官圈文化

縱觀這些貪腐窩案中的官圈,圈子的類別大致可以分為長期上下級圈,老鄉圈、校友圈、洗錢圈、愛好圈(意指有相同愛好的圈子)等。如蔣潔敏所在的石油系統就兼具了「長期上下級圈」和「校友圈」兩大特徵:此番被查的四位中石油落馬高管與蔣潔敏均有交集,其中多人更是在蔣潔敏執掌中石油任內升遷至高位。值得注意的是,原中石油天然氣集團副總經理李華林還與此前已接受調查的中石油崑崙天然氣利用有限公司原總經理陶玉春與四川省人大原副主任郭永祥一樣,均曾任職勝利油田,蔣潔敏更是在勝利油田工作了20餘年。除此之外,此次落馬的李華林、冉新權、王道富均畢業於西南石油大學。

另外,在官場中幾乎每個貪官都有自己的「洗錢圈」,近些年落馬的腐敗官員中,大多與商賈有著說不清道不明的曖昧關係。他們利用自己的職權為圈內商業謀取利益,商人再反哺於貪官,形成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已於2013年6月4日被調查的安徽省原副省長倪發科就被舉報藉助當地企業謀取不當利益,涉案企業大昌礦業集團也捲入調查。大昌礦業董事長吉立昌與倪關係是「稱兄道弟」,而倪發科在大昌礦業也持有「暗股」。

除此之外,官場中的「老鄉圈」、「家族圈」等也是不容忽視的力量,這在地方上尤為普遍。北大社會學系博士生馮軍旗從2008年初開始在中部某縣挂職兩年,分別擔任副鄉長和縣長助理各一年,而後在他的論文《中縣幹部》中梳理了當地的「政治家族」。在當地,一個家族產生5個以上副科級幹部為「大家族」,5個以下、2人以上的為「小家族」,根據調查,在某縣竟然梳理出21家政治「大家族」,140家政治「小家族」。他們佔據了各部門的重要職位,令人觸目驚心。

對於貪官們來說,進了圈子當然要懂得圈子的生存之道,概括起來就是:臭味相投,目標一致!比如玩女人,一些「公共情婦」往往就是圈子裡的貪官們共用的;比如膜拜大師,前不久被查的王林大師就是被官員們追捧的「大師」之一,有人用「一邊貪污腐敗,一邊燒香拜佛」來形象地解釋貪官與「大師」的關係。或許官員追捧大師為假,通過大師提供的平臺營造更大的圈子才是真。

官圈形成的根源

「圈子文化」說到底就是「利益文化」,一種在利益驅動下形成的文化,一種為了各自的利益需要結成的暫時的小團體。顯然,官場「圈子文化」的形成並非偶然,也不是最近幾年才出現的。分析中國官圈形成的原因其實很複雜,但概括下來也無外乎傳統文化、制度缺陷、社會環境三種。

首先是傳統政治文化包含的官本位思想、皇權思想、家長製作風等或多或少在影響著當代官場。過分強調人情、人緣,使人情、人緣異化為約束和指導人們行為的準則,也會導致不良「官圈」的形成乃至腐敗現象的發生。

其次,相關制度不健全,尤其是官員晉升機制不完善是不健康「官圈」形成的制度根源。職務升遷「一把手」說了算的現象普遍存在於中國官場,一些官員不是靠德才兼備求得群眾的認同、領導的賞識,而是想方設法鑽進「小圈子」,靠領導人的權力蔭護,靠「圈子」中人的舉薦、捧場、疏通、撮合,為其官場升遷牽線搭橋、鋪平道路的。這種政治上的投機是「小圈子」形成的主要因素。

第三,市場經濟條件下部分官員過於追逐經濟利益是不健康「官圈」形成的社會根源。隨著市場經濟的發展,社會上政治色彩淡化,經濟色彩濃厚,理想主義轉向實用主義,人際關係中的溫情在減少,一些有錢有勢的人眾星捧月,得心應手,更多的無權少錢勢單力薄的人事事維艱力難及,許多人感到孤立無援,這樣就使人的心理需要形成反差,促使一些人加大尋求「知己」朋友的衝動。因此,一些官員注重逐利和社會大環境是分不開的。

破官圈需從制度上刮骨療傷

官圈的形成如此盤根錯節,而想要破除它自然不是件簡單的事。這從近年來中共雖一再強調反腐,但實際上越反越腐的現狀便可看出。十八大後,習近平針對反腐不止一次的提出「將權力關進籠子」、「約束一把手權力」等理念。而縱觀十八大以來的反腐成果,從以往對單只「老虎」的「單打」,到對易腐領域、易腐行業中存在腐敗的「一窩端」,中共反腐已呈現向腐敗大規模、集團化作戰趨勢。回望中國千年的官場歷史就會發現,即使反腐力度再大再週全,只要自上而下的權力安排體制沒有變,官場就會有各種「潛規則」滋生的空間。

因此,想要徹底清除官場中的沉痾痼疾,還需從破官圈、改革權力運行機制入手,從「少數人授權」的迷圈中走出來,健全黨內民主體制遏制潛規則橫行的官場生態。具體來說,破官圈就必須明確在何為健康「官際關係」的基礎上,消除上述官圈產生的三個根源,只有和當代中國的體制轉軌、社會轉型、漸進型政治體制改革緊密結合,以強化「一把手」的表率意識為突破口,加強行政倫理建設為基點,加強制度建設為根本保障,方能推動健康「官際關係」的建立,減少腐敗現象。 



来源:多維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