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民資開放,武漢叩響玻璃門

作者:陳寧一 發表:2013-12-09 09:14
手機版 简体 打賞 0個留言 列印 特大

【看中國2013年12月09日訊】武漢正在進入一場向民營企業打開大門的全市總動員,但能否敲開這道橫亙在中國所有城市中的堅硬的玻璃門,依然還有待觀察。

武漢正在進入一場向民營企業打開大門的全市總動員。

南方週末記者獲得的一份政府文件顯示,武漢每個政府部門都被詳細分配了任務。比如,市國土局要幫助民企進入「三舊」改造,發改委則需要引導進入電站、煤炭等能源領域,新聞出版局則要支持民資投資參股報刊的發行、廣告等業務。

對一些投資比較大的項目,財政還會把地方收入的一部分拿出來進行獎勵。比如,當年完成投資額超過10億元、5億元、1億元的項目,對項目管理團隊繳納的個人所得稅地方留成部分分別給予100%、70%、50%的獎勵。

整個武漢,都對民營企業給予了前所未有的熱情。2013年新年時市長公開表達願景:「到2016年,要力爭民營經濟總量實現翻番,增加值佔全市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50%以上。」

這位市長曾經公開坦陳過對民資發展不足的遺憾。他舉例說,東風汽車在浙江就培養了一批上億、幾十億的零部件配套企業,近在眼前的湖北武漢企業,卻放過了「大肥牛」。他甚至在招商引資時遇到過一個幫東風做油漆桶注塑機的企業,一年好幾億銷售規模。產品是在浙江做好後,運到武漢來。

為此市長公開要求全市「見面就談投資,使創業成為全社會的時尚;把創業者樹立為城市英雄,要崇尚、崇拜他們」。

不過,向民資開放雖呼聲已久,而且中央政府也不斷以最高層表態以及兩次推出「非公經濟36條」等方式加以推進,但敲破堅冰始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而武漢大規模地向這一難題發起挑戰,自然也就率先遇到諸多障礙,並因此而留下許多探索的經驗或教訓。

螃蟹來了,怎麼吃

儘管項目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但李義打算,一旦政策出臺,馬上參與競爭。

政府工程在商業模式上的變化,是可見的改變之一。

2013年9月16日,武漢市城投公司於工商聯組織的交流會上宣布,計畫在武漢市中心城區停車矛盾突出的地段建設100個公共停車場,新增公共停車泊位約3萬個,投資估算總額153億元。

「螃蟹來了,怎麼吃?」是擺在李義(化名)面前的難題。

他所在的是一個做鋼結構的民營企業,更多的時候參與道路、橋樑建設,依靠從一些大型企業那裡分包工程,每年營業額已經做到了十多個億。例如武漢正在修的一座橋,他們就拿到了一個億的工程。

2年前,李義被公司招來,專門成立了停車場投資建設部門。他們判斷,武漢市為瞭解決停車難問題,必然要發展停車場,這是一塊大蛋糕,而鋼結構公司有優勢。

但兩年了,李義還未做成一個項目。

一開始,他們嘗試做立體停車庫,「只佔地約50平方米,可以停車50輛。得節約多少土地!」但這個計畫跟市政府規劃相衝突,土地用途沒有納入城建規劃,批不下來。而且這屬於高層建築,有礙城市景觀。

小區停車場成為次優選擇。但又因為住戶不同意,沒能做成。

但武漢此次向民企開放項目就包括停車場,這讓李義又看到了希望。

武漢準備拿出10塊地做地下停車場,讓民企參加。李義和其團隊看好了一個項目,進行了調研。

李義算了筆賬,雖然政府答應配給約8000平米的商業面積,一萬七千平米做車位。但整個項目做下來,利潤率只有約5.7%,「還不夠還銀行利息」。

為瞭解決這個問題,武漢開始研究困擾民企進入停車場項目的頭號困難——土地供應。

南方週末記者看到的一份相關部門內部文件顯示,武漢市正在進行的研究中,打算將納入政府規劃項目的土地按照工業用地價格20%作價,商業面積則按照商業用地價格20%作價。沒有納入政府項目的綜合性停車場項目,企業拿地按照工業用地的20%作價,商業部分則按照商業用地的50%作價。

不過,這份計畫仍然沒有最終通過,目前正在討論之中。

儘管項目盈利模式還不清晰,但李義打算,一旦政策出臺,馬上參與競爭。「這是搶佔資源,哪怕土地等待升值也好。」

但他接下來馬上要發愁的另一個問題是,政府公司將在同一個領域出現。

「武漢市城投已經成立了停車場公司,對這一塊也蓄勢待發。」李義透露。對於能否競爭得過政府公司,他並不抱太大希望。「但是,一個項目起碼要1億多,政府公司吃不下那麼多,剩下的我們有機會。」

打開大門並不容易

民營資本進入相對較少的基礎設施,正是武漢最需要資本進入的地方。

在武漢市工商聯經濟部相關負責人尹長先看來,武漢市向民資開放的嘗試在幾年前就已經開始了,「現在,將系統、全面」。

不過,他們卻遭遇了尷尬。

2013年6月25日,武漢市發改委和工商聯舉辦了一場促進政府項目和民企對接的座談會。會上,市發改委主任向到場的二十多家民企負責人推介項目。

「我們原本以為是按領域和企業介紹項目,結果大多數是體量比較大的公共設施。」參會的武漢人福醫藥集團股份公司董事長王學海回憶。

當時有企業家提出,這些公共項目多數是民企無法進入的。後來有領導出來說話,表示要讓工商聯準備一些能讓民企參與的項目推介。

這顯示了武漢市期望引入民資時面臨的困局。

《長江日報》報導,目前,武漢的民間投資集中在工業和房地產領域,城市基礎建設領域是「短腿」。2012年民間總投資2582.2億元,僅有17.6%投入基礎建設。

武漢市發改委向南方週末記者提供的最新統計顯示,2013年1-8月武漢市民間投資完成2162.9億元,同比增長34.6%,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的57.4%,比同期提高5.9個百分點。

其中,工業民間投資完成888.21億元,同比增長48.9%;房地產民間投資完成983.25億元,同比增長31.4%;基礎設施民間投資完成163.86億元,同比增長7%。

其實,民營資本進入相對較少的基礎設施,正是武漢最需要資本進入的地方。

2013年,武漢市決定開展「城建攻堅」計畫,期待在五年內,建成「中部第一、國內一流的城市基礎設施體系,為復興大武漢奠定基礎。」計畫包括24類工程130個項目,投資約8000億。

武漢政府發布的《進一步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實施意見》顯示,重點引導民間資本進入基礎設施建設領域,鼓勵民資參與公路、橋樑、隧道、水廠、污水處理廠等的建設。

堅硬的玻璃門

這些問題就像玻璃門,讓民企看得見機會,卻進不去。

一邊是想引而不得,另一邊卻是想進而不得其門。

武漢市工商聯多年前就試圖為企業和政府部門搭上線,舉辦了一些招商中介會。商會經常請來城投、水務等相關部門與武漢市一些民企座談,常常能發現這種尷尬。

一名不願透露姓名的工商聯人士表示,有一個生產電梯的公司,其產品性價比頗高。產品在武漢市以外市場得到認可,卻總是拿不到本地業務。老闆不甘心,多次通過工商聯上書省市領導,領導也批復要求各部門支持,但幾年來,還是沒有成功過。因為競標過程中總是會有一些要求達不到,被刷下去。「例如投標往往會附帶一些條件,像為某些企業量身定制的要求。」

類似的問題,曾引發很多本地企業不滿。武漢市發改委主任曾帶著各處室領導來工商聯聽取企業家意見,反映最大的便是競標的不公,以及立項時各部門「踢皮球」。

「民企往往陷在不公平競爭的窘境裡,」伍新木說,像競標時設置門檻等,「實際是定向分配資源」。

另外一種普遍的擔心,則是民企投了錢也沒有相應的話語權。

這些問題就像玻璃門,讓民企看得見,進不去。

一名從事基礎設施建設的武漢民企負責人印證了這樣的顧慮。他列舉了所在企業與政府合作中的問題,比如資金回籠慢,效益沒有保障,即使是說財政擔保,也沒能兌現。「我們的項目款最長時間拖了3年都沒拿到。」

他所在的公司,70%以上政府項目回款需拖延好幾個月,造成的財務和利息壓力很大。為此,公司只能採取人盯人戰術討錢,但還是常常討不到。

他們遇到的另一個問題是,拆遷、征地、審批等原因導致工期無限期延長。這個公司曾經做過一個項目,談下來後,因領導換屆,經辦的人調走,導致項目遲遲無法開工。

該公司規模達到近50億,但在湖北只有幾千萬項目,目前對武漢市提出的政策也是持觀望態度。

「誠信缺失,成了政府無法調動企業積極性的重要原因。」湖北統計局副局長葉青說。政府承諾的條件無法兌現,但企業投入了大量錢和精力去做,最後無法脫身。

如果要打開這扇玻璃門,政府就得從改變自己做起。

制度之牆

即使在武漢領全國開放之先的一些領域,要想進一步開放,也面臨著許多制度桎梏。

制度方面的禁錮,也是民營企業眼前的一面牆。

比如在醫療領域,武漢在全國走在開放之先,民企已經可以辦醫院、藥廠、保健機構等等。但即便如此,要想進一步開放,也面臨著難以解決的制度困境,其中許多都是全國性的制度桎梏。

武漢亞洲心臟病醫院(下稱亞心醫院)是一所開辦十幾年的民辦醫院,董事長謝俊明說,他們遇到的關鍵問題是幾乎所有優質人才都被公立醫院壟斷。

「醫療人才需要大的品牌(公立醫院)、提供大的舞臺(病人),能經常通過醫療領域的研討會保持處於職業圈子裡(同行業的認可)。最後才是高的待遇。」他說,民企經常無法提供前三個條件,而導致吸引不了人才。

這幾乎是民資進入醫療行業繞不過去的坎。

在謝俊明看來,亞心醫院之所以能做到現在的程度,是因為十年前,請來了唯一的心臟科工程院院士朱曉東做院長。在他的號召下解決了專業人才問題。

儘管政府希望民間資本成為撬動醫療體系的力量,但體制上的制約讓事實顯得殘酷。

作為民營醫院參與公立醫院改革的試驗,亞心醫院「託管」了武漢市第七醫院。

七醫院人員分為事業編製和企業編製聘用人員,造成管理混亂。謝俊明希望改變,曾求助於政府,但相關部門稱,「國家沒有政策,沒辦法改」。最終不了了之。

亞心託管七醫院後,每年虧損。唯一好處是亞心多了一個醫療點,能接納更多病人。

但這些問題,在全國的醫療制度框架下如何突破,依然是橫在武漢面前的難題。

小城市的路

一些民營企業,繞過大城市,在小城市找到了自己的市場。

一些民營企業,則在多年的摸索中找到了自己獨特的路徑,轉向更小的城市更小的項目。

太平洋十三集團在湖北投資5年有餘,其投資戰略是,放棄一、二線城市,專攻三、四線城市。首席運營官張琳苒介紹,他們主要在襄陽、黃岡、十堰等縣市投資,計畫在湖北投資三百多億,已經做了五十多億。

「一線城市做項目,公關費用很恐怖,而且公司太多,出了錢人家也不大待見。小城市就不一樣。」張琳苒說。三、四線城市的項目體量不大,三五年就能回收,利潤保守估計有35%。

投資的方向,則正是地方基礎設施建設。他們在湖北市場第一場「戰役」是老河口市。

當時的項目,地方政府資金吃緊。雙方想了個辦法,政府出土地,公司拿這個土地去銀行擔保貸款一個多億,這筆錢給政府。企業採取先建設再移交的BT模式,墊資做這個項目,做完驗收後地方政府再付款。

「這樣做的好處是我們投資回報有保障。地方政府缺錢,我們不但帶錢來做項目,還利用我們的融資平臺,幫其向銀行貸款。」張琳苒說。在他看來,這是太平洋能在湖北攻城略地的秘密。

憑藉這個,他們有時候甚至能打敗國企。

2011年3月,太平洋為拿到丹江口市東環路工程展開競爭。這一工程投資約在6個億左右,直接對手則是以一家知名大型國有集團為代表的國企。而太平洋最終拿到這個工程。不過,隨後的東環路延續工程中,這家集團還是加入了進來。

太平洋代表了一部分民企的想法,不願意進入大城市項目,卻能進入小城市項目。張琳苒說,「我們去競爭小的三、四線城市,賺短平快的錢。」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南方週末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