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用肉眼鑒別翡翠A、B、C貨(組圖)


【看中國2013年11月18日訊】這裡說的肉眼是指用最簡單的方法,但還是要藉助一樣小小的工具,就是放大鏡,不需要多專業的珠寶放大鏡,普通能放大看清表面的就可以。

翡翠B貨是天然A貨經過酸洗、充膠處理後的產品,而C貨也是在經過B貨處理後才能染色。所以我們用主要用肉眼來鑒別酸洗和充膠處理後的痕跡。

一、看表面的酸蝕網紋和充膠的溶蝕坑:

這是最最重要,決定性的證據。為什麼B貨表面會有酸蝕網紋呢?是因為充填在翡翠B貨的礦物顆粒間的膠硬度比較低,在切磨拋光時,低硬度的膠容易被拋磨,形成下凹的溝槽,形態像乾裂土壤的網狀裂紋,又稱為龜裂紋。如下圖所示:

B貨表面的「酸蝕網紋」 分割線

B貨表面的充膠溶蝕坑

如果充膠溶蝕坑比較大比較明顯時,有時甚至可以看到膠裡面的氣泡。

在判斷表面這些紋路是否是酸蝕網紋或者溶蝕坑時有幾點需要注意:

1、一定要在拋光程度好的或者能夠被拋光好的部位上觀察,拋光不好的表面,或者佩戴時間比較長的A貨表面磨痕和凹坑比較多,要注意區分哦!A貨拋光不好時表面是一個一個孤立的小坑,而B貨表面即使是溶蝕坑,坑與坑之間也可以隱隱見到酸蝕的紋路連接在一起。如下圖所示:

2、不要將A貨表面出現的「橘皮效應」與溶蝕坑混淆。A貨表面的「橘皮效應」是由於翡翠內部不同礦物晶體的硬度有差別,較軟的顆粒會被磨蝕形成下凹狀。「橘皮效應」與溶蝕坑的區別在於:「橘皮效應」所形成的坑的邊緣比較平滑,而B貨溶蝕坑的邊緣比較銳利,這種感覺就好像是高低起伏的平緩山丘與水泥地上的裂縫(或坑)之間的差別吧。如下圖:

A貨「橘皮效應」與B貨表面「酸蝕網紋」和「溶蝕坑」的對比圖

二、看顏色:

1、看色調:由於經過了酸洗漂白,翡翠中所含的氧化物和其它易溶的雜質被溶解,黃底和髒底被清除,但淺綠和粉藕底色仍會存在,仔細再觀察翡翠白色的部分,如果是B貨則特別白,沒有雜質沒有灰黃的成分。仔細觀察淺綠的部分,也可以發現類似的特徵,綠色顯得特別鮮純,無黃灰色調的干擾。但是,也有少量酸洗不徹底的和使用帶有黃色調樹脂膠的翡翠B貨,看不出這一特徵。天然翡翠在放大觀察時常可見到小鏽斑、小黑點等雜質。如下圖所示:

這三塊是同一塊料子,左邊是A貨,中間是酸洗過但還沒充膠的B貨,右邊是充膠後的B貨。水頭是不是好很多呢,酸把黃灰等雜色都洗掉了。

下面這兩個,大家看看是A貨還是B貨?

雖然這兩件都是滿綠的翡翠,乍一眼看上去覺得綠色非常純正,有B貨的嫌疑,但仔細辨別可以發現它們是綠中透了點黃色,人的眼睛對黃色是最為敏感的,如果想要準確定義手中翡翠的顏色,一定要勤加練習自己的眼力了!

下面這件就是B貨的綠色,可以作為一個對比:

2、看色根:

什麼是色根?看下圖:

看綠色部分,猶如中國畫的手法,從濃到淡從有到無,過渡得幾乎讓人看不出從哪裡開始有顏色!這個就是B貨的色根擴散,或者有人叫顏色發飄了,這是因為B貨裡的膠把隔阻顏色的裂隙充填了,光線很容易在翡翠顆粒之間相互傳遞而少了裂隙面的反射了。而光線在天然的A貨中傳播時,會明顯受到翡翠的粒間邊界或微裂隙的阻擋。這就是色根,如下圖所示:

但是現在的染色技術相當成熟,可以做到點狀上色,所以看色根是否漂浮只是一個輔助判斷,要結合其餘特徵綜合鑑定,如下圖,仿A貨色根的B+C貨。

三、聽聲音:

測試翡翠手鐲和挂件的敲擊聲是非常便捷的一種方法,翡翠B貨的敲擊聲多為沉悶嘶啞,不夠清脆,與天然的不同。這一測試要注意,不能用手持住玉件,最好把玉件用細線吊起,用另一塊實心的玉件輕輕敲擊。但是天然A貨如果有裂紋,或者質地疏鬆也會出現嘶啞和沉悶的敲擊聲,要加以注意。這一方法對手鐲最為有效。

總的來說,除了第一種用放大鏡來觀察表面能比較明確地鑒別出A貨和B、C貨的區別外,其餘的鑑定手段都是一種人的主觀感受,需要經過長時間的訓練才能逐漸區分開來,所以建議大家多看翡翠,鍛練好自己的眼力。



来源:360doc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榮譽會員

看完這篇文章您覺得

評論



加入看中國會員
捐助

看中國版權所有 Copyright © 2001 - Kanzhonggu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blank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