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條件下降讓農民們覺得自己上了當,絕望和疏離感更引來了自殺現象:深夜從陽臺跳下、喝農藥或臥軌。
【看中國2013年11月13日訊】(看中國記者端木珊綜合報導)城鎮化建設是中共「改革」的重要部分。日前,紐約時報發表文章,以中國從農業國家向城鎮化國家轉變的典範中國華明為例,揭露被「光環」籠罩的城鎮化的真面目。
在官方的宣傳中,三年前,中國華明出現在上海世博會的展館中,並成為中國從農業國家向城鎮化國家轉變的典範。展館裡農民,不花分文,便過上了新生活。
然而紐約時報的報導稱,華明是另一場變革的代表——中國新興城鎮的貧民區化。
多倫多大學(University of Toronto)研究搬遷安置地區的政治學者王慧玲(Lynette Ong)認為,「這些搬了新家的人的生活水平實際上是下降了」,「首要問題是建築物的質量,其中存在大量腐敗現象,他們偷工減料。」
社會失調的跡象也比比皆是。年輕人因沒有工作而整天在網吧和撞球廳消磨時間。上了年紀的人,為了維持生計,不得不從事卑微的工作。生活條件下降讓農民們覺得自己上了當,絕望和疏離感更引來了自殺現象:深夜從陽臺跳下、喝農藥或臥軌。
政府無序拓展
原本的華明位於港口城市天津的郊區,以當地的手工藝品和蔬菜而聞名。華明鎮總人口4.1萬,分散居住在該鎮管轄的分布在60平方英里(約合156平方公里)土地上的12個村子裡,其中大部分為水資源豐富的肥沃農田。
但這些卻成為城市規劃人員眼中的大問題。官方稱華明:「自然形成的村莊空間無序拓展,居住建築密度低,產業空間布局雜亂分散。」村子裡沒有污水處理設施,「髒、亂、差」。
於是,華明的12個村被整合到佔地不足1平方英里的新的小鎮上。其餘的59平方英里中的部分土地將被賣給開發商,以支付工程費用。形成了農民和政府不出一分錢,不減少可耕種土地面積的城鎮化模式。
官方還稱,農民農舍裡的生活空間(包括農舍周圍的院子也計算在內)有多大,就可在華明鎮換得多大的公寓。但實際情況是,大多數家庭每人應該得到322平方英尺(約30平米)的公寓面積,而華明鎮大多數公寓面積只有800平方英尺,還達不到一個典型的三口之家的配額。華明鎮的居民可以再填錢,用剩下的配額多換一套公寓,但大部分人最後的居住面積都比過去少。
雖然有很多人不願意離開自己的土地,但由於官方要將華明鎮參加世博會,所以逼迫當地農民在2009年必須搬過去。
在當地政府切斷水電,毀壞道路,拆除學校的重壓下,農民們不得不離開自己的村莊,搬進華明鎮。
房屋不宜居住
華明鎮從2006年3月開始動工,僅用16個月,就建成了十來棟6-9層高樓的封閉小區,鎮上還有漂亮的公園和湖泊,以及兩條商業街。而原來的沃土,則變成閑置的空地,長滿雜草,有的地方用鐵皮柵欄擋住,上面刷著繁榮和發展之類的宣傳標語。
華明鎮僅用16個月就建設完工,建設速度之快,建築質量可見一斑。
居住在華明鎮的62歲的劉寶華表示,這些樓冬天幾乎不宜居住。
「這些房子外面看上去挺現代,但其實不行,」劉寶華說。「這是質量最差的房子了。」
劉寶華的公寓天花板漏水,由於牆壁有裂縫,維修隊都沒辦法修。窗戶雖然用了雙層玻璃,但是質量很差,密封條已經破了,導致窗戶上面結了一層霧。暖氣片裡基本上沒有熱水,冬日都是靠取暖器過活。劉寶華出示的一月份維修隊上門時留的單據現實,當時朝北的臥室溫度只有12.7攝氏度。
就業問題嚴峻
大批農民搬到華明鎮後,就業問題成為人們關心的焦點。官方稱,華明鎮位於交通要道京津高速公路旁邊。而且它附近的天津大型機場物流中心也正在擴建,將會新增數以千計的工作崗位。
但是,很多農民說自己不能勝任這些工作。因為農民們「知道怎麼種地,但不知道怎麼做辦公室裡的工作。」居住在華明鎮的魏都申(音譯)說「那種工作是讀書人做的。」
據華明鎮的居民介紹,他們能做的工作前途渺茫,地位低下,月工資只有每月1000元人民幣左右。而這樣的工作崗位,也競爭激烈。因為中國其他地區的貧困農民工願意以更低的工資,來做同樣的工作。
官方稱,政府為每個居民撥了1500美元的再培訓資金,但居民都稱沒有接受過再培訓。
嚴重的就業問題,使很多年輕人放棄了找工作,而是泡在網吧裡消磨時光。
失望的情緒逼死農民
很多老年人由於無法適應新生活,沒過多久就病死了。
失望的情緒也讓很多人產生自殺的念頭。居民介紹,最近一位19歲男子從自家三樓陽臺跳了下去。據悉,這位男子父親已經去世,母親靠社保維持生活,自己又身患癌症,由於家裡實在太窮,無力承擔下一步的治療費用而跳樓自殺。此事得到很多當地居民證實。
「憋死」也成為新住宅樓的居民們反覆用的一個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