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分析:中共三中全會關注農村土地改革
【看中國2013年11月02日訊】中共十八屆三中全會即將在本月召開,中國官方媒體此前披露了由中國高層智囊機構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向會議提交的改革方案。
有評論指出,在經濟改革方面,觀察家們將特別關注國有企業改革和農村土地改革這兩個領域。
在目前的中國農村,農民對土地仍然缺乏明確的權利。
棘手問題
英國諾丁漢大學經濟學教授姚樹潔在接受BBC中文網採訪時說,農村的土地一直是一個比較棘手的問題。現在存在的問題是,農村有權使用這些土地,但是國家會在需要的時候以比較低的補償收回去。
「隨著城鎮化的建設和土地功能的轉變,這個問題顯得越來越重要,有可能是經常導致土地糾紛和群體事件的問題。」
他說,既要保護農民使用土地的安全感和連續性,又要考慮到國家有可能在特定的情況下收回部分土地的需要,這需要清楚的法律規定。
在香港的經濟學家張煒對BBC中文網說,農村改革目前在中國呼聲比較高,相對起來操作也比較容易,而且農民的利益和政府的利益,特別是地方政府的利益在某種程度上存在著交集。所以,中央在下一步的經濟體制改革中把農村作為一個突破口不是沒有可能的。
尤其是中國政府現在提出要將農村城鎮化,做為下一步經濟發展的動力。農業人口大量向城鎮轉移,使土地制度改革成為需要解決的問題。
含糊概念
張煒在談到中國土地現狀時說,根據憲法,中國農村土地歸集體所有,這是一個非常含糊的概念。
在人們的概念當中,「集體所有」應該比「國有」管理得松一點。但是在中國,「集體所有」和「國有」的不同點並不在於「集體所有」使集體有更大的決策權,而在於國家對「集體所有」土地上的人責任更少,但你的權利仍受到限制。
他說,目前要把土地從集體所有改變成國有,中國政府可能還不會做這麼大的讓步。
但是,在農民轉讓土地使用權的問題上,並不是耕地,而是宅基地,中國政府是有餘地向前邁出一步的。
張煒說,現在人們議論比較多的方案包括,農民在變成城鎮化的居民時,能不能把自己的土地集中到經營得更好的農業大戶手裡。這也就是農耕地經營權的轉讓。
另一個方面是宅基地。尤其是在城市附近的農民,他們已經在自己的宅基地上建了房屋,包括別墅,已經賣給了城裡的居民。這就是所謂小產權問題。
張煒說,中國政府也可能在這個問題上做出讓步,包括採取補交稅款的措施等等。對農民進一步的土地轉讓,尤其是建房土地的轉讓,中國政府有可能制定一些規範性的政策。
美國之音:專家預測三中全會將以經濟改革為主
十八屆三中全會將於11月9日至12日在北京召開,國家主席和共產黨總書記習近平在上週宣布,本屆三中全會將制定全面改革方案。但專家預測,三中全會將以經濟改革為主。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李成博士說:「三種全會將會是以經濟為主的、以金融業改革為主的一個計畫、一個主題,但同時也不排除在未來進一步開發其他的改革領域。」
中國經濟在過去10年裡的增長模式是基於過高的投資水平和對私人消費的系統性抑制,累積了重大失衡。彼得森國際經濟研究所的高級研究員拉迪 (Nicholas R. Lardy) 認為,「中國經濟的政策制定者們必須減少公開的政府管制和干預,並且更從容地讓市場機制引導規模日增的經濟環節。」
美國布魯金斯學會的高級研究員戴維.多拉爾 (David Dollar) 也持有相同的觀點,他認為,資本密集型增長模式沒有產生充分的消費和就業。他說:「中國需要改變經濟增長模式,有更多的創新和生產力的增長。投資比例雖然仍將是比較高的,但我認為還是需要有所下降。」
多拉爾提出三個方面的經濟改革,包括市場化改革,戶籍制度改革,以及土地制度改革。
他說:「如果中國對更多的領域開放,包括讓服務業加入競爭,允許人口更容易地流動,並給農民更好的土地產權,那麼這一系列的改革應該會進一步提高生產力,並且令投資競爭更公平。」
對於很多人預測的政治改革,李成博士認為,如果說鄧小平在1978年第十一屆三中全會上提出的改革開放為中國帶來了第一次奇蹟,那麼35年後的今天,中國要取得第二次奇蹟,僅僅靠經濟改革是不夠的。
他說:「中國改革的2.0不僅僅應該是經濟的改革,因為如果我們只是經濟的改革,它不會成為一個新的奇蹟,新的奇蹟應該是在政治領域中。」
来源:BBC/美國之音
短网址: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本站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