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31日訊】10月10日,衛生計生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透露,將開啟「反商業賄賂、樹行業新風」專項行動。且反商業賄賂專項行動小組已於10月13日開始展開行動,京、津、滬、浙、閩、豫、湘、粵、川、陝十個省市地區將是重點調查區域。
醫藥行業的反腐正在走向縱深,並且範圍和力度在不斷加大。而這幾乎印證了近半年來行業人士們的忐忑猜測。其實,與其說是猜測,不如說這是令醫藥行業恐慌的一個延續性結果。
自6月底葛蘭素史克賄賂門爆發以來,行業對於該事件走向表示出極大擔憂。這種擔憂或許源於2006年的那次反商業賄賂,那是中國醫藥史上開啟的第一次由中紀委監察部引領的集中反腐清查。隨著清查的深入,醫生、藥劑科主任陸續被抓,醫藥代表被判刑。此次藥企反腐行動,令幾年內的醫藥行業風聲鶴唳。
隨著時間流逝,人們將這一經歷逐漸淡忘時,外資藥企在中國的賄賂毫無徵兆的突然爆發。隨著葛蘭素史克內部人士被抓,禮來、拜耳、阿斯利康、賽諾菲、諾華等外資醫療企業紛紛被列入調查對象,2006年醫藥行業反腐風暴可能會捲土重來的擔憂出現在醫藥江湖中。
反觀今日醫藥企業的反應,或許有一些根深蒂固的原因,如醫藥行業一直是稅務部門的穩定「業主」。回顧近十年來,國稅部門查稅、查稅票等行動,每一次醫藥行業都會被穩列目標範圍內。
從葛蘭素史克,到拜耳、禮來、諾華等外資藥企的被調查,再到漳州醫療機構全部涉及賄賂,以及近日再度被曝光的甘李藥業行賄8億,這個行業到底有多深的「秘密」?一位藥企高管憤憤不平的言語或許可以窺探一二,「如果查個底朝天,誰都跑不了,從醫藥代表到企業高管,到有關部門人士。」
葛蘭素史克事件爆發後,中國外商投資企業協會藥品研製和開發行業委員會(RDPAC)與美國製藥企業協會(PhRMA)聯合編製的一份內部備忘錄承認,腐敗是中國醫療系統中的「系統性挑戰」。
那麼,在這場仍然發酵的風暴中,如葛蘭素史克一樣經舉報,被剝去外衣,赤裸裸地展現在公眾視線的下一個,會是誰?
衛生計生委對醫藥行業反腐的縱深行動徹底擊碎了一些相關人士的僥倖心理。他們的擔憂快要變成現實。或許,接下來,醫藥企業們該考慮的是如何面對被逮住後的處理方法。對於外資企業來說,葛蘭素史克或許是前車之鑒,據瞭解,英國和美國在全球範圍內對於洗錢、賄賂、腐敗制定了跨國追查的法律,只要有這三方面事實被某一所在國家查實,都可以立案調查。
具有豐富經驗涉外業務的京都律師所合夥人郭慶曾分析,葛蘭素史克的問題主要集中在賄賂醫生的行為到底會被認定是公司行為還是員工個人行為。美國的《反腐敗法》規定,如果是個人行為,最多可處以10萬美元的罰金,可以判處5年以下的監禁;如果是商業主體(公司行為)會處以200萬美金,這個數字或並不太大,但後面還有一個規定,選擇性罰款。如果根據這個規定進行處罰,實際的罰金有可能是行賄所圖謀利益的兩倍,這個數額算起來有可能非常驚人。而中國對單位犯罪實行雙罰制,既處罰單位也處罰責任人。如果是單位行賄罪,自然人的最高刑期是5年有期徒刑;如果是個人行賄罪,最高刑罰可以到無期徒刑。郭慶表示,葛蘭素史克的案件具有標誌性意義,將對中國相關案件的處理起到重要影響。
案件將如何處理,還未可知,醫療反腐風暴還要刮多久,也未可知,但解決醫療腐敗問題,根源還在於以藥養醫等體制性問題,僅靠隔幾年搞一下的運動反腐,不耐心改進系統缺陷,腐敗的土壤還在,腐敗必然難以祛除,因此,建設一個健康的醫療系統比痛打表面的腐敗更為迫切和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