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29日訊】「20年A股不改講故事毛病」,這是10月23日《上海證券報》刊發在頭版頭條上的一篇文章的標題。這篇文章解剖了中國股市愛講故事的毛病。回顧中國股市20餘年的發展歷史,「講故事」屢屢上演,又屢屢破滅。從網路股炒作,到光伏股扎堆,再到涉礦概念紛呈,再到如今的手游概念狂歡,可悲的是,狂歡過後,大多是一地雞毛。
應該說「講故事」確實是中國股市的一大特色。為此有人說,中國股市就是「講故事」,甚至有人稱:「研究基本面,你就輸在起跑線上了」。這一點在今年的股市行情中體現得尤為明顯。如創業板在各種故事的精彩演講中,今年大漲了100%;而上海主板由於缺少可以講述的故事,股指基本上是原地踏步。據有關媒體統計,自3D列印概念在年初崛起以來,A股市場已在今年先後「聽聞」PM2.5、禽流感、TMT、特斯拉、大數據、機器人、寬頻提速、O2O等主題「故事」不下20個,涉及其中的上市公司總計約533家。
中國股市為何流行「講故事」?這其實是與中國股市發展所處的階段性聯繫在一起的。實際上,每個國家與地區的股市都可能會「講故事」,像美國股市也曾講述過「網路概念市夢率」的故事。只不過與其他國家或地區的股市相比較,中國股市「講故事」的氣氛更加濃烈。而之所以如此,至少有三方面的原因造成。
中國股市缺少必要的投資回報,這是股市流行「講故事」的最基本原因。正如肖鋼主席所言,投資回報機制不健全致使長期投資理念難以形成,資本市場投資回報整體較低,2006年以來,上市公司平均年化股息率只有1%左右。由於投資者難以形成穩定回報預期,炒新、炒小、炒差等投機行為盛行。而要進行投機炒作,自然離不開「講故事」,因為沒有「故事」的炒作是很難得到市場追棒的。也正因如此,為了將炒作進行下去,中國股市自然需要一個「故事」接著一個「故事」地講下去。而這樣的炒作結果自然也是留下一地雞毛。
第二個原因,「講故事」是基於利益的需要。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上市公司之所以熱衷於「講故事」無非是因為利益的緣故。要麼是通過「講故事」向特定對向進行利益輸送;要麼就是通過「講故事」來撈取自身的利益。這一點在今年行情的炒作中表現得非常明顯。如在今年的「手游熱」中,主營業務為房地產的某上市公司,今年7月下旬宣布投資5億元進軍手游,隨著公司股價在二級市場的暴漲,自8月9日至9月2日的10次交易中,大股東共套現13億多元。
當然,還有的上市公司「講故事」,也是為了自身再融資的需要。實際上在今年上市公司的「講故事」過程中,都不適時機地推出了再融資計畫。上市公司的「故事」講得精彩,再融資也可以順利實施。
比如,一些上市公司通過「講故事」來為大小非套現創造更好的條件,或為特定的對象牟取利益,雖然這種事情在A股市場較為普通,但這類公司很少受到交易所或證監會的查處。如此一來,上市公司「講故事」是不需要成本的,而「講故事」又能夠輸送利益或牟取利益,這樣的「故事」誰不願意一個接著一個地講下去呢?中國股市因此流行「講故事」也就在所難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