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24日訊】今天碰到一位朋友,她說她單位負責人退休了;可是卻出現多家單位爭先恐後地聘請他,因而這領導還真的是‘春蠶到死絲方盡’;估計到死也有工作等待著他。而剛好這位官員我也認識,本來就沒有什麼專業能力;充其量只是社會關係特別廣,估計聘請還是看中了人家這廣泛的官場關係;正因為如此,才出現多家單位爭先恐後的聘請這剛退休的官員。
我們知道為什麼我們社會的院士那麼吸引人,到處是高薪引進;然而沒有一處引進是為了這個院士的專業,大家看中的實際只是院士的頭銜。事實上也是如此,我們的院士為什麼得不了諾貝爾獎;因為他們根本就創造不出任何發明。而現在為了應付頭上的光環,整天全世界考察引進;最後搞得全中國都是假冒偽劣,這就是我們院士帶來的社會效應。我們的退休官員也是如此,只是利用其權力的光彩;這才是爭先恐後聘請退休官員的目的。
這時我想起了英國前首相梅傑在1997年大選敗北後從政壇領導人到平民,他完成了人生中艱難的蛻變。然而無論他們這些退休政治家重新開始做哪一行,他們中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不再干預政治。如美國前總統克林頓卸任時,僅僅50歲出頭;這應該是我們社會的正當盛年。他退休後走上講臺與巡迴演講,卻從來沒有干預政治;就是其寫的回憶錄也不是公款購買,這就是外國領導人的退休。
與這些領導人相比,那些低層官員的退休就更沒有光環了;甚至有的在職就沒有光環,如我們在國際政壇上就見識了市長當郵遞員的現實。這是因為在很多國家,市長是一份「苦差事」;責任大、津貼低。正因為如此,所以很多郡縣「高官」也不得已走上了兼職謀生的道路。如在丹麥裡伯郡沃南市,按照郡議會制定的政策;市長是沒有工資的,每月只享有1000歐元的津貼。更為重要的是從2008年9月份起,財政緊張的郡議會則全面取消了這項唯一的津貼。由於市長鮑威斯的太太沒有工作並且經常生病,面對家庭漸多的開支;鮑威斯決定外出兼職,從而市長做一名週末郵遞員。更為重要的是他這個市長兼職可不是作秀,因為一旦出現投遞差錯;居民會毫不買賬地進行投訴,同時郵政署也會毫不留情地扣除他的薪水。正因為如此,所以鮑威斯曾經有過兩次被扣薪水的教訓。這說明瞭什麼,起碼說明瞭市長這個崗位還真的沒有謀私的特權。
在我們社會也有領導幹部作秀干環衛工的,然而倫敦前市長肯·利文斯頓就真的被拍到赤裸著上身打掃衛生;更重要的是他本人根本不是作秀,而是實實在在地打掃衛生。只是後來外媒拿他做文章,稱「像他一樣‘振作精神’吧」;於是這位66歲前市長在後來被重新提名為工黨候選人。與他一樣的還有澳大利亞基爾市的市長助理哈特也是一名清潔工,他每三天要驅車趕赴100多公里外的小鎮上的一個公共廁所打掃衛生;當然這不是作秀,他會得到相應的勞動報酬。每次忙完公務後,他就脫下夾克衫和皮鞋;換上白長褂和套靴,從帆布包裡拿出工具和清潔劑;駕輕就熟地清洗便池和便器。
為什麼外國現在官員都這麼兼職,這可不是我們社會官員兼職的概念;因為我們社會的官員兼職是人家這單位看上了這官資源,所以利用這資源比自己單位創造的效益還高。如有家國有企業聘請某政府官員的公子為總經理助理,主要職責就是聯繫政府補貼;正因為如此,我2008年認識一位領導,竟然兼職120多家單位;所以他的個人收入工資卡就是150多張。難道是中國官員也如同外國官員那樣入不敷出嗎?非也,中國官員的公款消費就能滿足其一家人的日常生活;而收入全部是存款額。這也是中國官員只能安排子女到國外消費的原因,因為他們在國內還真的沒有地方是支出;好像全部都是收入。而國外的官員不一樣,他們根本沒有公款消費;而收入水平比老百姓低,這就是國外官員在職也需要兼職的原因。此外與中國官員不同的是,國外官員兼職全部是最普通的老百姓崗位;所以他們幹活根本沒有媒體關注,因為這也是其求生而改善生活的一種途徑。
國外官員兼職是憑自己的力氣獲取收入,而中國官員兼職卻是憑藉自己的官職或公共資源而獲取個人的額外收入;這不是文化與觀念的差異,而是社會體制的結果。因為我們是全民所有制的社會,我們的官員就是社會資源的分配者;而國外的官員卻沒有社會資源的分配權,所以他們只能憑藉自己的勞動而獲得額外的報酬。這也是中國人在國內爭先恐後地想當官,而到了國外有當官的可能倒卻沒有多少中國人願意當官的原因。正因為如此,外國官員兼職是市場化公平的結果;因為人家兼職與他(她)的官沒有任何關係與聯繫。而中國官員兼職剛好是市場化不公平的結果,因為他(她)兼職都與其官有千絲萬縷的關係和聯繫。為什麼?因為我們的市場化過程中權力依然是市場經濟的主要推力,這就是中外官員兼職的差別與差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