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10月23日訊】 越賣越便宜的民生必需品,國內不多,譬如汽車+電器等,都是外企、民企激烈競爭的。凡是政府、事業單位與國企三位一體壟斷的,從水電油氣到住房、上學、看病,都是越賣越貴的。為什麼?因為我國沿襲了2700年前創始的鹽鐵專賣傳統,越是民生必需品,越是被權力從嚴從緊地管控了起來。
基本上,國內的主要社會資源與財富,都是依靠權力來配置的。過去的權力配置,是以鹽鐵專賣、糧食統購統銷為標識的;如今的權力配置,則是以土地+住宅、汽油+道路、學校+醫院之類的壟斷專賣為標幟的;顯然,貫通古今的這樣一條吃霸王餐的食物鏈條,你一眼就能夠辨認出來。
鹽鐵專賣的策略大師管仲,當年就得意於自己制度設計的巧妙。他說,國家專營每個國民的生存必需品,表面上沒有徵稅,不會被人民反對,實際上比徵稅更肥厚,能征到手兩倍於賦稅的人頭稅!於是,2700年來,中國獨具了世界各國沒有的變相人頭稅——各國政府的主要收入只有賦稅,中國政府在賦稅之外更有專賣收入。
原始的鹽+鐵的專營,是因為只有鹽和鐵才能夠集約供應。來到現代,越來越多的大宗商品可以集約供給之後,糧食統購統銷就比鹽鐵還要嚴苛了。如今的土地+住宅、汽油+道路、學校+醫院乃至電話+電視+網路等等更寬泛了,凡是民生必需品,只要沒有高技術門檻,是不是都可以拿來專賣了?
這裡你會發問,為什麼汽車+電器沒有專賣呢?問得好!問到了穴位上:2012年我國進口晶元花費了1920億美元,遠超過進口石油的1200億美元。可見,汽車+電器之所以越賣越便宜,之所以能夠逃避專賣,是靠技術專利打破了特權專賣的——國內的汽車工業、電子工業曾經走過30年「國產替代進口的民族工業道路」,浪費了投資,保護了落後,最終仍舊啃不下高科技的硬骨頭,我們才不得不放棄國產,向跨國公司門戶開放了。
由此你發現了,凡是沒有專利技術的民生必需品,都是可以被壟斷專賣的。斯密認為,凡是長期堅挺、只漲不跌的商品價格,無非是出自以下5種原因:1,暴利被隱瞞了;2,自然壟斷;3,行政壟斷;4,行業壟斷;5,擁有專利技術。看一看這5個原因,你不就恍然大悟了:除了擁有專利技術才打破了專賣的汽車+電器之外,目前國內,又有什麼商品能越買越便宜呢?換言之,國內凡是越買越貴的商品,又有哪個不是被斯密所說的三重(自然、行政、行業)壟斷拿來專賣的呢?
由此可見,在消費領域越來越寬泛的現代社會,繼續沿用古代那個巧妙的人頭稅,必然導致越來越多的民生必需品越賣越貴,壟斷專賣的政府也就越來越肥,肥得不妙了。為什麼?因為這種現代版本的專賣制度,猶如諾賽克描述的那樣一幅不妙景象:「一個人獨佔了沙漠裡的唯一一眼泉水,並且可以隨心所欲地收費。」
比方說,政府、事業單位與國企三位一體,仍舊壟斷著幾乎所有的民生必需品。所有「維持生存必需的、須臾不可離開的、並且是不能替代的」(米瑟斯語)的民生必需消費,像魚鷹被漁夫扼住了咽喉一樣,你是被食利者聯盟強迫買單的,他們的壟斷暴利,也就轉嫁為千家萬戶的昂貴生活成本了。
這個專賣特色,是不是很鮮明呢?跟啃爹能啃得腦滿腸肥相似,這種資源與財富分配機制上的啃老(百姓)也一樣,也能啃得少數人盆滿缽滿。正因為現行體制沿襲了這樣一條食利者聯盟啃定了老百姓的食物鏈,導致了社會上利益共享較少,利益衝突較多,也導致了財富分配呈現出「國富民窮、官富民窮、城富鄉窮」的特色。